科研产出
蛇床子素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找病毒增效新途径,克服天然昆虫病毒存在杀虫活性低和速度慢的缺陷,研究植物源提取物蛇床子素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以甜菜夜蛾为靶标害虫时,蛇床子素在作用于甜菜夜蛾幼虫时对AcNPV有显著增效作用,但对病毒杀虫速度无明显提高作用。蛇床子素在作用于甜菜夜蛾成虫时有效降低其繁殖力,取食含AcNPV和蛇床子素糖水的甜菜夜蛾产有效卵数量显著低于单取食含AcNPV糖水甜菜夜蛾的有效卵量。
关键词: 蛇床子素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甜菜夜蛾 增效作用


我国苏皖地区PRRSV Nsp2和ORF5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2009年安徽省和江苏省周边地区流行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遗传变异特征,采用RT-PCR方法对该地区分离的22株PRRSV的Nsp2和ORF5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2株PRRSV均属于美洲型毒株,其中21个毒株的Nsp2存在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与高致病性PRRSV有相同的缺失特征;而且此21个毒株的ORF5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也发生多处突变,集中出现在毒力相关位点、抗原表位和糖基化位点序列中。只有HZNJ株与疫苗株的同源性较高。进化树分析显示,21个分离株与高致病性PRRSV处在同一进化分支,而HZNJ株与疫苗毒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进一步说明高致病性PRRSV已成为该地区的优势流行毒株。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Nsp2基因 ORF5基因 遗传变异


气调贮藏对金太阳杏贮藏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金太阳杏的贮藏品质和延长其货架期,探讨不同气体组分对金太阳杏的贮藏效果,以期得出较为理想的金太阳杏气调技术参数。试验在温度为0~1℃、相对湿度为95%的条件下,设5个气调处理:2%O2、2%O2+3%CO2、5%O2、5%O2+3%CO2和空气(CK)。结果显示:在50 d的贮藏期内,5%O2+3%CO2的气体组合可有效降低杏果实的腐烂率、腐烂指数和褐变度,减少杏果肉中可滴定酸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抗坏血酸的损失,保持含水量和硬度,延缓可溶性果胶的增加,提高金太阳杏的贮藏品质。


稻田径流侵蚀泥沙对氮素流失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稻田径流侵蚀泥沙对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T0)条件下,稻季径流侵蚀泥沙量可达5113.63 kg hm-2,秸秆还田(T1)和还田减肥(T2)处理均显著降低侵蚀泥沙量达6.02%和7.18%。T1、T2和肥料运筹(T3)处理均能降低侵蚀泥沙全氮(TN)和速效氮(AN)平均浓度,分别达0.46%、6.46%、0.47%和5.57%、18.67%、13.98%。同时,就稻季侵蚀泥沙流失氮素总量而言,T0处理TN流失达14.24 kg hm-2,T1和T2处理均能显著降低侵蚀泥沙TN流失量,分别达7.58%和14.10%。同时,T1处理能够显著降低TN流失率7.58%,而T2处理则显著增加TN流失率7.37%。


猪粪沼液施用对稻麦轮作系统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典型的猪粪尿发酵沼液为对象,探讨了沼液施入量和管理方式对以中国东部稻麦轮作农田系统土壤N2O排放规律和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化学氮肥相比,沼液施用未影响稻麦轮作系统土壤N2O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但影响其排放量的大小。稻季100%施用沼液的处理(N100%DPS)其累积排放量为0.71kg·hm-(22008年)和1.38kg·hm-(22009年),显著高于100%施用化肥的处理(N100%Ure)a,即0.68kg·hm-2和1.06kg·hm-2。麦季N100%DPS处理N2O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6.56kg·hm-(22008年)和5.05kg·hm-2(2009年),与N100%Urea处理(2008年:5.89kg·hm-2;2009年:3.93kg·hm-2)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稻季各处理。随着沼液替代化学肥料用量的降低,稻田N2O排放量呈降低趋势,而沼液一次性施入和分次施入对稻田N2O排放的季节动态和累积排放量均无显著影响;但沼液不同的管理方式对麦季累积N2O排放量更为复杂。稻、麦两季N100%DPS处理中N2O排放系数(f)均最大,分别达到0.3%和1.6%,但沼液分次施入和一次性施入的处理间f值均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猪粪沼液 稻麦轮作 氧化亚氮(N2O) N2O排放系数


基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凤眼莲放养及采收条件研究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1 CSCD
摘要:为实现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对影响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loms〕高产高效的放养及采收条件(包括初始放养日期、采收标准和采收比例)进行了研究,并对凤眼莲的生长曲线以及N、P和K的积累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总氮、总磷和钾含量分别为3.41~7.18、0.05~0.27和2.24~5.18 mg.L-1的水体中,在生长前期由于产生分蘖和植株个体生长,凤眼莲生物量快速增加;当植株生长至一定高度,生物量增幅减小;通过这一生长过程,凤眼莲的最高生物量可达28.28 kg.m-2。初始放养日期对凤眼莲的生长曲线和生物量均有明显影响,随初始放养日期的推迟生物量逐渐增大,在4月10日、4月17日、4月24日、5月1日和5月8日放养的凤眼莲经过63 d的放养,生物量均明显增加,其中,5月8日放养的凤眼莲总生物量最高,达到24.36 kg.m-2。采收标准和采收比例对凤眼莲的采收频率和累计采收量以及N、P和K积累量具有显著影响。按照10~15、15~20、20~25、25 kg.m-2以上及最高生物量的采收标准以及1/2和2/3的采收比例进行采收,凤眼莲的累计采收量均高于一次性采收(对照),且与其生物量呈抛物线型关系,但采收频率则与生物量成反比;采取不同的采收标准及采收比例,凤眼莲的干物质含量及N、P和K含量及总量均有一定的差异,但除干物质含量外,N、P和K含量及总量均明显高于一次性采收;总体上,采用20~25 kg.m-2的采收标准及2/3采收比例,凤眼莲的累计采收量最高、采收频率较少,对N、P和K的积累量最大。综合比较结果显示:在南京地区凤眼莲可于4月初开始放养,4月至5月分蘖,6月以后正常生长,并可按照20~25 kg.m-2的采收标准和2/3的采收比例进行采收。
关键词: 凤眼莲 累计采收量 养分吸收 放养日期 采收标准 采收比例


宁麦16小麦的肥料运筹技术和适宜种植密度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麦16具有较优异的丰产、稳产性能,该品种对不同密度和施肥量的调节、补偿能力较强,从而可实现穗粒重3因素发展较协调。6 000~7 500 kg/hm2的产量构成要素一般为510万~540万穗/hm2,每穗40~42粒,千粒重35~37 g。相应较适合的高产、低耗、高效栽培策略为基本苗225万~300万/hm2,施纯氮270 kg/hm2左右。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7 500~8 250 kg/hm2),除科学配置密肥模式外,还应注重抗倒栽培。


知识产权是第一竞争力
《群众 》 2011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精辟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是实践中得来的真理。但是历史的经验也告诉我们,科技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始


助剂HA对玉米田茎叶处理除草剂活性的影响
《杂草科学 》 2011
摘要:通过对玉米田茎叶处理除草剂烟嘧磺隆、硝磺草酮、唑嘧磺草胺、唑草酮和噻吩磺隆等与不同用量HA桶混使用效果的测定,初步明确了上述除草剂推荐剂量下对玉米田主要杂草的生物活性以及HA对其活性的影响,除烟嘧磺隆外,硝磺草酮、唑嘧磺草胺、唑草酮及噻吩磺隆等除草剂推荐剂量苗后单独使用对已萌发的稗草、牛筋草控制效果不理想,药后30 d生物量积累的控制效果低于70%。0.2%HA显著提高了硝磺草酮的除草活性,药后30 d对杂草生物量积累的控制效果较硝磺草酮单独使用提高10%~50%,有助于降低硝磺草酮的使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