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复混肥和干预剂对青菜品质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1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长效有机复混肥和生物干预剂对青菜生物学特性和品质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筛选更好的土壤肥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盆栽模拟法,以青菜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青菜的鲜重、株高及维生素C、蛋白质、可溶性糖和亚硝酸盐含量等指标,同时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及pH值。【结果】长效有机复混肥和生物干预剂的使用可有效增加青菜的生物量和株高,其中以低量长效有机复混肥处理效果最好,与化肥组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改善青菜的品质,使维生素C、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其中以低量长效有机复混肥处理最为明显,生物干预剂处理次之,而化肥组处理虽然生物量最高,但是品质相对较差;同时还可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维持土壤pH值,而化肥处理使得土壤中氮和钾含量增加,磷和有机质含量及pH值降低。【结论】长效有机复混肥和生物干预剂的使用既可以提供作物生长必需的养分,改善品质,又可以使土壤得到改良。


甘薯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倾向及其相关性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薯杂交后代155个株系及两亲本为试验材料,对甘薯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甘薯杂种后代性状分离很广,调查性状在子代中均出现连续变异分布,符合数量性状遗传规律。供试分离群体材料的胡萝卜素含量变异幅度最大,CV为117.6%;变异最小的性状是淀粉含量,CV仅为10.8%;茎叶干率、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单株结薯数等性状的遗传力相对较高,均在100%以上;茎蔓长、茎粗、薯块干率和还原糖含量等性状的遗传传递力居中,在91.4%~95.7%;分枝数、单株茎叶鲜质量、单株鲜薯质量、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组合遗传力较低,在51.9%~82.1%;选择茎粗适中、蔓长适中、分枝数多、结薯数多、茎叶鲜质量较大以及茎叶干率较低的株系,可以达到甘薯高产育种的目的。经相关性分析可知,要同时提高胡萝卜素、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含量等3个性状难度不大,而要同时提高胡萝卜素、淀粉、还原性糖、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等5个重要品质性状很困难。本试验表明,高产高淀粉品种选育相对比较容易,而高产高蛋白质品种选育有一定难度。


要引导"上帝",不要盲从"上帝"(上) "上帝"对肥料的认识存在误区
《中国农资 》 2011
摘要:肥料质量是关系到能否推广的关键,但对肥料的质量认识仍存在"七重七轻"的问题. 重外在质量,轻内在质量一个好的配方肥应是针对土壤"缺啥补啥",针对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要啥配啥".但一些农民和经销商却片面追求颜色好看、颗粒圆滑、包装精美,由于这种外在的追求,导致BB肥的生产成本上升.如某一进口钾肥为红色.生产厂家不惜成本,将白钾染成红钾;有的企业为了颗粒好看,利用制药设备造粒;有的甚至在造粒后抛光涂油使之光亮.而这样做对提高肥效毫无作用.
关键词: 肥料质量 引导 误区 生产成本 外在质量 内在质量 需肥特点 生产厂家


应用隔年卫星遥感影像评估区域麦稻连作水平
《麦类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利用稀缺或隔年卫星遥感影像估算大地理区域麦稻连作水平的可行性,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利用隔年TM卫星遥感影像,提取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并分析了麦稻连作水平。在解译隔年稻麦卫星遥感影像获取麦稻连作面积信息的基础上,运用马尔可夫链建模方法构建麦稻连作水平评估模型来估算麦稻连作水平,并用GPS实地取样调查对估算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常熟市麦稻连作指数为0.76,即有76%的小麦连作水稻,估算精度在95%以上,与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相比较,统计麦稻连作指数或水平更能反映大地理区域麦稻连作的现状。


三角枫及其变异株转色期叶色变化生理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三角枫及其变异株在转色期叶片中色素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和叶片颜色发生变异的原因,以三角枫及变异株AB-04-126和AB-05-130为材料,从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测定了叶片叶绿素、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三角枫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变异材料AB-04-126叶绿素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AB-05-130前期呈缓慢上升趋势,后期迅速下降;3份材料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AB-04-126变化幅度较大;叶片花色素苷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AB-04-126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最后趋于稳定。3份试材叶片花色素苷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叶绿素和花色素苷含量变化幅度差异可能是引起三角枫及其变异株叶片颜色表现不同的主要原因。


靶向VP1和VP2双拷贝shRNA重组表达质粒抑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复制的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抑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复制,本研究构建了靶向IBDV VP1和VP2基因的鸡双向U6启动子(chU6)双拷贝shRNA重组表达质粒pchU6-shRNA12,将其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再接种IBDV,72 h后,未出现细胞病变(CPE),病毒滴度小于101 TCID50/0.1mL;而转染空质粒和未转染两个对照组均出现明显的CPE,病毒滴度均达到108.75 TCID50/0.1mL。此外,将pchU6-shRNA12与IBDV混合,接种于10日龄SPF鸡胚尿囊腔,96 h后,鸡胚发育正常,病毒滴度小于101 ELD50/0.1mL,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VP1和VP2基因,比单纯接种IBDV组分别降低92%和95%;而含有空质粒和不含质粒两个对照组鸡胚则全部死亡,病毒滴度均达到107.00 ELD50/0.1mL。本研究结果表明,chU6启动子在双拷贝shRNA表达质粒pchU6-shRNA12中能高效驱动双拷贝shRNA的转录,生成的siRNA在CEF(in vitro)和鸡胚体内(in vivo)均能有效抑制IBDV的复制。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RNA干扰 小发夹RNA 鸡U6启动子


油菜β-CT亚基编码基因accD的SNPs分析及其分子进化
《江西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以含油量不同的32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纯合系为材料,用直接测序法筛查β-CT亚基的accD编码基因DNA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包括98%的编码区序列共1380 bp。在32份材料中只在材料18和20两个材料中发现了一个相同的SNP,SNP频率为1/1380,单倍型多态性指数Hd=0.121;核苷酸多态性π=0.00009,θ=0.00018。Tajima’s D值为不显著负值,Fu&Li’s检测,各个参数均为不显著正值,Z检验结果中(dN-dS)值也为不显著正值,说明accD基因没有偏离中性进化。系统发育树表明,accD基因在所选的32个油菜材料中是高度保守的,与拟南芥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5.7%,说明accD基因在物种间也是高度保守的。暗示其在种子油脂合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说明,仅用β-CT亚基编码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还不能解释含油量复杂的表现型,还需在更大的群体资源中扩增accD编码基因和其它亚基编码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含油量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猪博卡病毒NP1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博卡病毒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细小病毒。本研究根据其部分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GU902967-GU902971)设计了一对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出了猪博卡病毒的NP1基因,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NP1,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将其转化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并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表明,重组菌可表达分子量为46 kDa的融合蛋白,蛋白表达量较高,而且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菌体中。表达产物经纯化后,目的蛋白纯度较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的NP1蛋白能与His抗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表明原核表达的NP1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