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蛋白质的氨基酸分析
《海洋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3年分析了不同大小斑节对虾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肌肉蛋白质 的氨基酸组成。虾体肌肉中有各种游离氨基酸存在,但数量很少,而且比例与肌肉 中结合氨基酸不一致。不同大小斑节对虾,其肌肉中氨基酸组成基本一样,不同的 是小虾的半胱氨酸、蛋氨酸含量比中虾、成虾的低;成虾的缬氨酸、异亮氨酸含量比 小虾、中虾的低,而酪氨酸、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较高。随着虾体的长大,甘氨酸、 丙氨酸的含量逐渐下降,而脯氨酸的含量升高。雌雄虾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只 是雄虾的甘氨酸含量偏低,精氨酸含量偏高。


饲料营养成分对草鱼、团头鲂和青鱼鱼种阶段的饲料可消化能值的影响
《动物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饲料可消化能值同饲料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用Cr2O3作指示物,分别测定了鱼粉和大豆粕等饲料原料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ocephala Yih)青鱼(Myloparyngodon piceus)鱼种饲料的可消化能,用微机计算分析测试结果,发现饲料可消化能值随饲料蛋白质和/或脂肪食量增加而增加;随饲料无氮浸出物和/或纤维含量增加而降低。同时,“优选”出了有一定实用价值的估算草鱼、团头鲂和青鱼鱼种饲料可消化能值的回归方程。


海水中Ca~(2+),Mg~(2+), K~+含量对黑鲷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的影响
《海洋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2~1993年,用不同Ca2+,Mg2+和K+含量的人。配制海水,孵化黑鲷 (Sparus macroephalus Basilewsky)受精卵,培育前期仔鱼。实验揭示了:在没有 Ca2+的 海水中不能孵出仔鱼,在没有Mg2+的海水中能孵出少量畸形仔鱼;低K+对黑鲷受 精卵孵化无明显影响,但对早期仔鱼的影响明显。针对咸淡水域海水鱼类育苗的特 点,提出了调配海水中适宜的Mg2+/Ca2+为2.9 0~3.3 0和Ca2+,Mg2+绝对量分别 为 290~330mg/L和 870~1000mg/L。其结果在 1992年和 1993年的生产性育苗 中得到验证。


中国北方盐田和盐湖高盐水域藻类的初步研究
《海洋与湖沼 》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1986年3月-1990年9月,对中国北方一些盐田和盐湖的高盐水域(盐度61.0-320.0)中的藻类(主要是浮游藻)进行调查。在青岛东风盐场和天津汉沽盐场每月2次定点采集藻类标本水样72份以及随机在山西解池、青海尕海、新疆达板城盐湖和巴里坤湖采集水样5份。鉴定出蓝藻5种,绿藻8种,硅藻8种。结果表明,均是典型的耐盐或喜盐种类,但其种的多样与水体的盐度呈负相关。藻类种群生物量以春季和秋季最为丰富,夏季次之,冬季最少。夏季的数量变动除了与水温有关外,可能还与卤虫、轮虫、原生动物等动物的摄食有关。


四种鱼类外周血红细胞 细胞周期及DNA含量
《动物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流式细胞仪测量了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 Singuonensis)、奥利亚罗非鱼(Sarotherodon aurea)、 鳙(Aristichthys nobilis R.)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n.)红细胞的DNA含量,四种鱼与鸡红细胞DNA含量的比值分别为1·65、0.96、0.91、1·15,以鸡红细胞DNA含量2.3pg/N计算,四种鱼二倍体体细胞的 DNA含量分别为3.80 pg/N, 2. 22pg/N、2. 08pg/N、 2. 66pg/N。另外,四种鱼外周血红细胞分别有26%、 26%、 23%、 24%的细胞处于 DNA合成期(S),DNA合成后期(G2)和分裂期(M),这表明这四种鱼类的外周血红细胞并非失去分裂能力的特化细胞群,它们表现了较强的细胞周期现象。这有可能是这几种硬骨鱼类外周血仍具有造血功能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