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墨吉对虾幼体和仔虾耗氧量的初步研究
《海洋通报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笔者1994年8月在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盐田试验基地对墨吉对虾(Penaeus merguiensis DeMen)幼体和仔虾耗氧量实验资料,初步探讨了墨吉对虾幼体耗氧量的变化规律,以及pH、盐度、氨氮对耗氧量的影响。幼体耗氧量由N_1—P_1逐渐提高,在Z_2 、M_1出现二个突跃点,相应递增率也加大。在一定范围内,仔虾耗氧量随pH、盐度,氨氮含量变化呈凹状分布。


大鹏湾水域叶绿素a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海洋通报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90年3、7、10月和1991年7、10月5个航次的大面调查资料,阐述了大鹏湾水域调查期内海水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状况和变化特点。分析了非生物环境因子(透明度、温度、盐度、营养盐等)对叶绿素a分布的影响。认为海水叶绿素a含量随透明度的变化而变化,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叶绿素a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营养盐呈正相关关系;水温及营养盐是影响叶绿素a分布的重要因素。


渤海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海洋与湖沼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82-1985年和1992年8月-1993年6月间渤海渔业增殖生态学调查所得的1090网次定量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综合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82-1985年间渤海鱼类鱼种数为119种,其中暖温种居首位,占57.98%;暖水种欢之,占28.57%;冷温种种数最少,占13.45%。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规律呈现单周期型,10月份鱼种数最多,达83种;2月份仅为对种。NED和BED最高在9月份,分别为170.58千尾/km2和1.71t/km2;3月份则为最低期,两指标分别为5473尾/km2和166.68kg/km2。鱼类群落由4种优势种组成:黄鲫、黑鳃梅童鱼、和小黄鱼等。IRI值50-1000为常见种,计27种,与优势种一起构成渤海鱼类群落重要成分。累计NED为52.667千尾/km2,占全部鱼种的97.83%;BED为719.677kg/km2,占90.86%。在1992-1993年间,鱼种数、NED和BED分别下降38.66%、35.46%和46.10%;上升为首位优势种,NED占51.97%,BED占38.49%。渤海鱼类群落持续性较高(ISTR为0.8105),并具有年间降低的趋势。


草鱼生长激素非竞争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建立及鉴定(英文)
《动物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草鱼生长激素(gcGH)单克隆抗体及多价兔抗血清建立了草鱼GH非竞争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系统。用正辛酸法对腹水单抗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单抗制备物。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表明纯化的单抗由分子量分别为55kD和25kD的两条蛋白带组成。用纯化单抗铺底,用兔抗血清作后续抗体建立了一种测定草鱼GH的非竞争式双抗夹心ELISA方法。交叉试验表明该测定系统只与草鱼GH和基因重组鲤生长激素(rcGH)具有剂量依存的结合反应,而与大马哈鱼生长激素(sGH)、牛生长激素(bGH)、大马哈鱼促性腺激素(sGtH)、及黑鲢促性腺激素(bscGtH)等均无交叉反应。该 ELISA方法的灵敏度可达0.8ng/ml,组内变异系数为 5.9 %,组间变异系数为7.6%,回收率达90%以上。初步应用表明,鲤和团头鲂垂体抽提液、草鱼血清、鲤血清及鲫血清在该测定系统中有剂量依存的反应曲线,而大口鲶、黄颡鱼、中华鲟及黄鳝鱼垂体抽提液及大口鲶、胡子鲶和罗非鱼血清在该测定系统中没有交叉反应。
关键词: 草鱼 生活激素 单克隆抗体 非竞争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