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鲻鱼胚胎和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与营养研究
《海洋学报(中文版)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不同温度下,鲻鱼胚胎和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生长和营养吸收具有如下特点:(1)温度能影响胚胎发育时间和初孵仔鱼及其卵黄囊的大小;(2)初孵仔鱼生长迅速,24h以后缓慢生长;(3)卵黄囊依照先卵黄球、后油球的顺序被吸收,吸收速度为先快后慢:(4)仔鱼在卵黄球完全吸收时初次摄食,开始摄食时间较长,饥饿的仔鱼在开口后呈负生长;(5)仔鱼的营养可概括为内源性营养-混合营养-外源性营养阶段;(6)温度对卵黄囊期仔鱼生长速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器官分化速度、卵黄囊吸收速度和开口摄食时间不同。
关键词: 鲻鱼,胚胎,卵黄囊期仔鱼,发育,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温与草鱼免疫应答关系的研究
《动物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不同水温条件下,用CFRV疫苗免疫后的草鱼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和免疫保护力的变化探讨水温与草鱼免疫应答的关系。结果表明:(1)水温在10℃以下,草鱼的免疫应答受到抑制,它以CFRV疫苗的免疫临界温度是10℃;(2)在免疫临界温度之上,草鱼的免疫应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草鱼的适宜生长温度(32℃以上),其应答反应反而有下降的趋势;(3)免疫诱导期的水温是决定草鱼免疫应答发生与否和免疫应答强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口海洋生物体中脂肪烃组分的气相色谱指纹特征分析
《中国环境科学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珠江口鱼类(蓝圆)、虾类(长毛对虾)、头足类(火枪乌贼)和贝类(近江牡蛎)样品的脂肪烃组分。组分特征参数表明,珠江口海洋生物体中的脂肪烃类主要来自石油源,少量来自海洋生源烃。生物体内的石油烃已经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降解和代谢,反应出低浓度持续性石油污染的特点。在4种海洋生物中,近江牡蛎表现出较弱的降解和代谢石油烃的能力。
关键词: 脂肪烃指纹,海洋生物,珠江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沟湾栉孔扇贝不同季节滤水率和同化率的比较
《海洋与湖沼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1993年9月和1993年11月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用半现场法对该湾养殖之林孔扇贝的滤水率和同化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林孔扇贝的滤水率秋季(9月)明显地高于冬季(11月)。(2)在同一密度下,单个个体的滤水率随着个体的增大而增大,而单位重量的滤水率随着个体的增大而减小;同一规格的个体,其单个个体和单位重量的滤水率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3)林孔扇贝的同化率在秋、冬两季无明显差异。(4)不同大小、不同密度的林孔扇贝的同化率无明显的差异。但其值都较高(94.3%-98.9%)。本文还对以叶绿素α和颗粒有机物两个指标测定滤水率的异同进行了讨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湾扇贝性腺发育的初步研究
《海洋与湖沼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1992年7月-11月在青岛胶州湾五号码头养殖海区采集海湾扇贝,定期取样,测壳长、水温,并对性腺进行切片观察,以研究其性腺发育。观察表明,海湾扇贝性腺由3部分构成:滤泡、生殖管和生殖输送管。其发育期可分为五个: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增殖期在7月中旬-8月中旬,水温在21.8-233℃,小苗平均壳高18.1mm,大苗平均壳高23.1mm;生长期在8月中下旬,水温约在23.5℃,小苗壳高为24.1mm,大苗壳高为43.3mm;成熟期在8月下旬,水温在23.5-24.5℃,壳高25-45mm,大小个体生殖腺卵巢均呈暗红色;排放期在8月末-9月中旬,水温在23.5-24.6℃,凡壳高25mm以上的个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排放;休止期在9月中旬-11月初,此期水温逐渐下降,从24.6℃降至15.4℃,雌、雄滤泡不易区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