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原料和温度对热带农林秸秆生物炭多环芳烃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多环芳烃(PAHs)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而生物质裂解过程中可产生PAHs,了解温度和原料对生物炭性质及PAHs影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方法】选取热区海南5种典型农林秸秆(椰壳、香蕉秆、橡胶杆、水稻秆和荔枝杆)在不同温度下(300、500和700℃)缺氧裂解制备生物炭,探讨原料和温度对生物炭基本属性以及PAHs的影响。【结果】(1) 5种生物炭产率都随温度升高而下降,700℃平均产率为33%; pH和碳氢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700℃时生物炭pH均值为9.8;木质原料生物炭碳氢比高于草本原料; 500℃下各秸秆生物炭含碳量最高,均值为61.6%。(2)原料和温度主要影响生物炭中多环芳烃浓度而非种类,各生物炭中都以萘浓度最高,其次为菲、芴和蒽等。700℃下制备的生物炭中PAHs浓度相对较低,对应的原料为橡胶杆和椰壳;(3)各生物炭中多环芳烃浓度都未超标准,可以合理生产施用。【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热区生物炭制备和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农林废弃物 生物炭 多环芳烃 热带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洱产区咖啡干香感官特征解析及杯品质量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普洱产区咖啡为原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香气活度值法(odor activityvalues,OAVs)确定咖啡中特征干香组分,明确其感官风味特征,并邀请专业咖啡质量品鉴师团队评价杯品品质。结果表明:普洱产区14个区域咖啡中共有干香组分78种,特征感官风味组分(OAVs>1)22种,为普洱咖啡赋予黑巧克力、焦糖、奶油、烤坚果和蜂蜜的主香,同时具有枫糖浆、花信子和柑橘风味;普洱咖啡杯测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咖啡在杯测指标上虽略有差异,但整体得分较高,85.71%的咖啡达到了精品咖啡的标准;普洱产区存在区域气候环境,其中种植的咖啡同样具有较高的杯品质量。研究结果可为咖啡加工生产和销售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咖啡 普洱产区 干香 杯品 感官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对石斑鱼生长、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以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试验对象,将分离自健康斜带石斑鱼肠道的3株芽孢杆菌Bacillus aerius B18、 B. aryabhattai B20和B. licheniformis B25以等比例浓度添加至饲料中,制成含菌量1×107CFU/g的饲料,评价其对石斑鱼生长、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20尾平均体重3.5 g的健康石斑鱼,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复合芽孢杆菌组石斑鱼的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石斑鱼血清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及补体C3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石斑鱼脾中免疫基因MHCIa、IgM、MHCIIa和CD8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石斑鱼肠道中有利于改善鱼类肠道健康水平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的丰度显著增加(P<0.05)。研究表明,该复合芽孢杆菌具有促进斜带石斑鱼生长、增强鱼体免疫力和改善肠道健康的作用。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芽孢杆菌 益生菌 生长性能 免疫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繁区检疫性有害生物监管工作成效与思考

植物检疫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和海南省委省政府及各南繁省份携手推进下,南繁作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管成效显著,南繁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随着海南省自由贸易港以及全球动植物种植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建设,对南繁植物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就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国家南繁基地植物检疫联合巡查工作进行了深刻思考,重点从南繁作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管工作成效,南繁作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检疫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向等方面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为新时期植物检疫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南繁 检疫性有害生物 植物检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饥饿胁迫对澳洲坚果早期果实及果柄能量代谢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饥饿胁迫下澳洲坚果果实脱落与能量代谢的关系,以‘H2’澳洲坚果为试材,在果实发育早期对结果母枝进行环剥+去叶处理,定期测定果柄及果实不同组织中能量物质(ATP、ADP与AMP)含量、能荷(EC)水平和能量代谢关键酶(H+-ATPase与Ca2+-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环剥+去叶处理明显促进了澳洲坚果早期果实脱落。自处理起至果实开始剧烈脱落时(处理后0~3 d),果皮的AMP与ADP、种子的ATP与ADP以及果柄的ATP、ADP与AMP含量均显著增加,果皮与种子的H+-ATPase以及果柄的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明显增强,果柄与种子的EC水平显著升高,但果皮的EC值明显下降。在处理后期(处理后4~5 d),随着果实脱落加剧,果柄的Ca2+-ATPase以及果皮与种子的H+-ATPase及Ca2+-ATPase活性均显著增加,果柄和果皮的ATP以及果皮与种子的AMP含量均明显升高,而EC水平仅在果柄中显著提高。这些结果说明,饥饿胁迫可能通过影响澳洲坚果果柄及果实的能量代谢特性来影响早期果实脱落。

关键词: 澳洲坚果 饥饿胁迫 能量代谢 果实 果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愈伤组织继代及体胚发生过程中结构与多胺含量的变化

果树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妃子笑荔枝愈伤组织继代及体胚发生过程中结构与多胺变化,为优化荔枝体胚发生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基础。【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苏木精整体染色法、GC-MS法研究了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及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及多胺代谢变化。【结果】愈伤组织继代过程中,日增殖量前期增殖缓慢,后期快速增加,达到峰值后下降,最大日增殖量出现在继代后第15天。愈伤组织快速增殖阶段颗粒明显,细胞形态相对均匀,细胞质浓厚,染色深。在体胚发生培养基上约10 d时愈伤组织出现明显的厚壁细胞形成生殖隔离,分化原胚,在原胚发生及子叶胚时期有大量淀粉积累。腐胺(Put)和精胺(Spm)是荔枝愈伤组织中多胺(PAs)的主要组分,亚精胺(Spd)含量较低。Put在愈伤组织中维持在较高水平,Put与Spd含量在愈伤组织胚性较强(继代第6天及体胚发生第10天)时都达到最高,体胚发生时愈伤组织中的Spm含量远低于继代时含量。多胺氧化酶(PAO)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与Put及PAs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愈伤组织继代约第15天时日增殖量最大,体胚发生过程中约在第10天分化体胚。高的PAO活性与PAs含量有利于荔枝体胚高频发生。

关键词: 荔枝 愈伤组织 组织形态 多胺 多胺相关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构型转换法制备赤式紫胶桐酸及反应机理分析

精细化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苏式紫胶桐酸为原料,通过构型转换法制备赤式紫胶桐酸。采用FTIR、质谱、核磁(1HNMR/13CNMR)、TG、DSC、XRD、手性拆分、比旋光度等表征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了分析确证。对紫胶桐酸苏式到赤式构型的转换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FTIR、质谱、核磁显示,产物与苏式紫胶桐酸结构一致;XRD、DSC、TG结果表明,苏式紫胶桐酸与产物具有相同晶型,但产物熔点更高,晶胞尺寸更小;手性拆分结果显示,产物为紫胶桐酸的光学异构体,从而确定产物为赤式紫胶桐酸。对中间产物的结构表征表明,苏式紫胶桐酸到赤式紫胶桐酸构型转换的机理为卤素和羟基之间双分子亲核取代(SN2)和双分子消除反应(E2)同时发生的反应,羟基和卤素间的两次SN2反应是发生构型转换反应(Walden转换)的关键;羟基/卤素间的E2反应是苏式紫胶桐酸能够彻底转化为赤式紫胶桐酸的原因。

关键词: 紫胶桐酸 苏式 赤式 构型转换 机理 医药原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桔黄龙病菌浓度对琼中绿橙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定量衡量黄龙病菌量对琼中绿橙果实品质的影响,在海南省琼中县一个感染了柑桔黄龙病的琼中绿橙果园中采摘果实为试验材料,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相对定量的方法测定果实中心柱中柑桔黄龙病菌浓度,同时对果实品质的8个外在指标(果实纵经、横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果皮率、残渣率、种子数量、种子质量)和5个内在指标(果汁率、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固酸比)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中柑桔黄龙病菌浓度的增大,果形指数变大(p<0.05),果实纵经、果实横径、单果质量、种子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减小或降低,果皮率、残渣率、种子数量、果汁率、可食率、可滴定酸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 柑桔黄龙病 琼中绿橙 果实品质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中lncRNA-CRR5在低温胁迫下的功能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胁迫严重影响木薯的生长、产量以及块根品质。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作为关键的调节因子,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功能。然而,lncRNAs在木薯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尚无报道。因此,为了研究木薯lncRNAs在低温胁迫应答中的功能,本研究以木薯主栽品种’60444’为材料,利用低温处理前后的叶片转录组数据,鉴定到一个受低温胁迫调控的lncRNA(cold-responsive lncRNA5,CRR5)。通过对其序列比对进行同源性分析,RNA二级结构预测和共表达分析鉴定来分析lncRNA-CRR5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功能。并根据基因的共表达分析推测CRR5的顺式作用和反式作用靶基因。这些结果为更进一步研究CRR5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木薯 低温胁迫 lncRNA 功能分析 同源性分析 RNA二级结构预测 共表达基因分析 靶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个玉米ZmbZIP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10个玉米ZmbZIP基因应答逆境胁迫表达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玉米bZIP基因在玉米生长发育或者抵御各类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机制等提供科学数据。【方法】设置200 mmol·L-1的NaCl溶液、20%PEG6000 (Polyethylene Glycol 6 000)、4℃低温和硝态氮或铵态氮缺乏胁迫试验,选取10个ZmbZIP基因,探测其应答响应表达模式。【结果】进化分析结果揭示10个ZmbZIP可以细分为5个亚组,其保守区域分布在碱性结构域和亮氨酸拉链结构域等部分。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0个ZmbZIP基因的表达模式不同,预示着在玉米生长进程中的不同功能。人为模拟盐、干旱、低温和氮缺乏胁迫等逆境,结果表明不同的胁迫处理下10个ZmbZIP基因的表达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预示着在应对逆境胁迫途径中广泛的作用。【结论】10个ZmbZIP基因在玉米扬花期不同组织中,以及应答不同逆境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不同,预示着ZmbZIP基因广泛参与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逆境胁迫响应调控途径。

关键词: bZIP基因 逆境胁迫 表达模式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