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124条记录
蒙古绵羊胚胎肝脏组织超微结构观察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纤维酶对奶牛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残茬与生物篱组合对减轻土壤风蚀的作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冬春风蚀季节生物篱与作物残茬组合对间作裸露秋翻地的防护作用,采用风蚀圈和野外移动式风洞试验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风蚀情况进行监测,利用PC-3型自动气象站进行风速测定。结果表明,油葵秆生物篱减小了间作裸地近地面风速,提高了地表粗糙度;从防风蚀效果看草谷子茬优于油葵秆生物篱;在距油葵秆生物篱或草谷子茬下风向裸地不同位置处,土壤风蚀量基本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在4m左右土壤风蚀量最大,在篱和茬的双重保护下,距茬5m处发生了风积现象;土壤风蚀量降低率基本呈"V"字型分布;土壤风蚀模数随风速增大而增加,在生物篱的保护下5~15m/s风速时土壤风蚀降低率为5.03%~20.53%。因此,油葵秆生物篱具有防风蚀作用,而且与草谷子残茬组合对间作裸地会起到更好的固土防蚀作用。

关键词: 土壤 风蚀 生物篱 作物残茬 移动式风洞 风蚀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三维培养的形态观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利用原代培养后纯化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以Matrigel为基质胶原,进行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三维培养,细胞接种浓度分别为1×104细胞/ml、1×105细胞/ml和1×106细胞/ml。经过16d培养后,用DAPI对细胞染色,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当细胞接种浓度为1×104细胞/ml~1×105细胞/ml时,细胞形成了团块状结构,出现了类似腔状的腺泡形态。

关键词: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三维培养 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大麦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机理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培育出大麦强杂交优势的杂交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4份大麦雄性不育材料2001-17、2001-37、2001-84、2001-116及其衍生后代的雄性不育性状的育性分离现象及形态特征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大麦雄性不育的遗传存在因环境刺激偶尔表现出显性单基因核不育遗传现象,其不育性受单显性核基因MS控制,其不育基因型为MSms;大麦雄性不育性状存在稳定的核质互作型遗传,其不育性受细胞质不育基因S,核不育隐性基因rr控制,不育基因型为S(rr),该雄性不育属于CMS型不育;温度对育性没有影响。[结论]大麦雄性不育性状存在稳定核质互作型遗传,该研究结果对大麦的实际生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大麦 雄性不育 遗传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冬青脱水素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华北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沙冬青脱水素的功能,根据沙冬青cDNA文库中脱水素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进行了脱水素基因的扩增,扩增产物与载体pGM-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Top10,筛选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已成功克隆的阳性重组子经测序鉴定其片段大小与已知沙冬青cDNA文库中脱水素基因大小一致,为760 bp,说明此序列无内含子。将成功克隆的阳性重组子提取质粒与pCAMBIA3301质粒同样进行酶切反应,再以T4DNA连接酶连接,成功构建了脱水素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的抗逆性研究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脱水素 克隆 植物表达载体 沙冬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斯特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及产乳效率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运条件及挤奶方式对原料奶风味相关指标的影响

中国乳品工业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原料奶为材料,从不同贮藏条件、运输条件及挤奶方式进行研究,根据测定指标的变化,确定保持原料奶风味的最佳条件,为建立原料奶风味的HACCP体系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不同贮藏运输条件下,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原料奶的酸度呈上升趋势,美蓝褪色时间和感官评分呈减少和下降趋势;在不同温度下放置不同时间乳成分变化不大,但其质量和风味随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发生很大的变化;机器挤奶优于手工挤奶,但其酸度、美蓝褪色时间及感官评分均差异不显著(P>0.05)。

关键词: 原料奶 贮藏条件 运输条件 挤奶方式 感官评分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其δ~(13)C值分布特征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载畜率下土壤部分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含量和δ13C值,探讨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有机碳深度分布和δ13C值的组成差异特征。结果显示:随深度增加,有机碳含量呈线性急剧降低,变化范围在16.17~6.26g/kg之间;而土壤有机碳的δ13C值不断增大,变化范围在-22.5‰~-14.3‰。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主要在0-20cm土层,且放牧强度越大,有机碳含量越低,有机质分解程度越大,δ13C值越偏正。δ13C值的深度变化特征还表明,土壤剖面形成发育过程中当地气候和植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能实现了由C4植物占优势向C3植物占优势的变迁。

关键词: 放牧强度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土壤有机碳 δ13C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放牧环境下绵羊牧食行为的比较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同品种绵羊在不同放牧环境下的牧食行为差异,在典型草原区沙质草地和高平原草地两种放牧环境下,对四品种双杂交杂种绵羊的牧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放牧环境下绵羊的采食时间和游走时间占放牧时间的80%左右,放牧环境对采食行为有显著的影响。绵羊在沙质草地采食和游走时间占总放牧时间的66.54%和15.63%,在高平原草地为77.49%和7.79%。不同放牧环境下卧息、站立等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环境 杂种绵羊 牧食行为 采食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