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果香味剂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及风味影响的研究
《饲料工业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果香味剂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及培养液风味的影响。试验选用自制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试验设5个处理组,果香味剂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5、10、15和20μg/ml。结果表明:①当培养基中果香味剂添加量为15μg/ml时,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总蛋白水平、甘油三酯及乳糖含量均达到最高,其中对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蛋白和乳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说明果香味剂可能会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分泌水平的升高;②运用PT/GC-MS分析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成分,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中除具有原有乳腺培养液的风味外,还有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丙酸异戊酯、丙酸戊酯、丁酸异丁酯、丁酸戊酯、丁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物质成分,而这些物质成分正好是果香味剂中进入到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物质,且当添加剂量为15μg/ml时,各物质成分含量为最高(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果香味剂能显著影响奶牛乳腺上皮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和风味。


苏尼特羔羊肌内脂肪沉积规律及其与肌肉嫩度相关性的研究
《中国饲料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以苏尼特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对不同屠宰体重(10、20、30kg和40kg)羔羊的日增重、屠宰率和肉质进行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苏尼特羔羊的体重对日增重、屠宰率、肌肉水分含量、肌内脂肪含量、剪切力和系水率都有显著影响(P<0.05);肌内脂肪含量与肌肉剪切力呈极显著负相关(r=-0.983,P<0.01)。


日粮不同NFC/NDF比对奶山羊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及乳酸含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对奶山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择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关中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为4组(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日粮。结果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提高瘤胃pH降低,瘤胃pH下降速率和下降幅度及pH低于5.2、5.5、5.8、6.0的持续时间随之加快、延长;瘤胃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随日粮NFC/NDF比提高呈增加趋势,而乙酸含量及乙酸/丙酸则呈降低趋势;血浆乙酸、丙酸、丁酸及TVFA均呈增加趋势。当日粮NFC/NDF比达2.58时,瘤胃pH在5.2~5.5之间持续时间每日达7h以上,此时瘤胃乳酸含量较低,血浆及瘤胃TVFA含量显著提高(P<0.05)。这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的提高,使瘤胃逐渐处于酸性环境,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瘤胃pH的下降主要源于瘤胃TVFA增多,而非乳酸;当日粮NFC/NDF比为2.58时,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关键词: 日粮NFC/NDF比 奶山羊 瘤胃 pH 挥发性脂肪酸 乳酸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粗饲料分级指数技术——粗饲料品质评定的新进展
《饲料工业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粗饲料是自然界中存在极广而营养品质差异极大的一种饲料资源,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营养源,占绝大多数反刍动物日粮的60%~80%。粗饲料品质和水平对反刍动物健康、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发挥起


稻草与不同饲料混合在体外消化率上的组合效应研究
《草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对鲁梅克斯K-1(Rumex patientia,RP)、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AS)、高丹草(Sorghum hybrid Sudangrass,SHS)、苏丹草(Sorghumsudanense,SS)、矮象草(Pennisetumpurputeumcv.mott,PPM)、苜蓿(Medicagosativa,MS)、木薯干草(CH)、稻草(RS)、氨化稻草(ARS)与木薯渣(CR)的品质进行了评定。IVDMD(%)自高到低的排序为:CR(77.63)、RP(61.32)、MS(55.26)、AS(54.91)、CH(52.97)、SHS(40.24)、PPM(38.70)、ARS(36.88)、SS(34.15)、RS(26.63)。除AS与MS外,各种饲料间的IVDMD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将组合效应值(AE)定义为混合饲料实测IVDMD与各单个饲料IVDMD加权和值之差。分别以RS、ARS作为低、中等品质基础秸秆饲料,再分别添补RP、AS、SHS、SS、PPM、MS与CH(RS还补饲ARS),共6个组合。结果表明,任一组合均观察到正组合效应,以添补MS的最大;CH作为添补料其效果要好于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相似;对低质秸秆基础饲料的补饲较对中等品质的组合效应明显。


体细胞数对奶成分的影响及影响体细胞数的因素
《饲料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正常体细胞数(SCC)每毫升牛奶中含2万~20万。发达国家和地区对SCC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美国农业部(1995)规定,生鲜牛奶中SCC标准必须小于75万/mL;欧共体(EU)规定,小于40万/mL;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规定,小于20万/mL;加拿大规定,


内蒙古蔬菜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蔬菜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2009年内蒙古蔬菜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88%,产值达178.4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24.4%。栽培的蔬菜种类逾80种,其中辣椒、甜椒、大葱、胡萝卜、加工番茄、洋葱、马铃薯、大白菜、西芹、甘蓝、菜豆、瓜类占全区蔬菜栽培面积的91.3%。另外,内蒙古的野生蔬菜种类和分布极其广泛。


近红外反射光谱法(NIRS)分析奶牛精料补充料营养成分的研究
《饲料工业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滤光片型8620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结合主成分回归法,以105个不同的奶牛精料补充料样品建立了常规化学成分以及可消化总养分(TDN)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校正模型。常规化学成分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可消化总养分含量的校正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32、0.9016、0.9220、0.9171、0.8928、0.7083和0.8346;研究发现除酸性洗涤木质素之外,其他成分含量的相对分析误差RPD(SD/SEP)均大于2.5,因此除酸性洗涤木质素之外,所建近红外预测模型对奶牛精料补充料常规营养成分以及TDN含量的快速测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BMP15基因作为影响蒙古羊双羔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影响Invedal和Hanna绵羊多胎性状的BMP15基因作为多胎候选基因,旨在探索该候选基因与蒙古羊双羔群体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蒙古羊高繁殖力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蒙古羊单羔群体(18只)、多胎类型小尾寒羊(30只)为对照组对蒙古羊双羔群体(50只)进行了BMP1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Polymor-phisms,RFLPs)分子标记技术对BMP15的FecXI位点突变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PCR-SSCP技术对BMP15的B1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蒙古羊单羔群体以及多胎类型小尾寒羊群体中均不存在该位点的突变。即BMP15的FecXI位点不是影响蒙古羊和小尾寒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在三种群体中存在相应的B1突变28~30 bp(CTT缺失),并发现了3种基因型,蒙古羊双羔群体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020(++),0.940(B+),0.040(BB);蒙古羊单羔群体只检测到了两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722(++),0.278(BB);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00(++),0.667(B+),0.033(BB)。B+基因型蒙古羊平均产羔数比++基因型多0.83只,差异极显著(P<0.01),推断BMP15的B1突变有可能是控制蒙古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母羊平均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经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该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蒙古羊单羔群体及小尾寒羊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