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以刍动物营养学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回顾及其展望
《饲料工业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在回顾反刍动物营养学发展的现代化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反刍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并对其面临的历史任务和优先研究领域进行了论述和展望.


浑善达克沙地遥感监测研究
《中国沙漠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对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2年3期陆地卫星影像的解译,通过统计计算和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20多年来植被和土地覆盖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内部植被退化总趋势明显,东、西部各形成了一个植被重度受损区;由于沙地周边的湿地和灌木丛环、沙地内部湿地形成的网状结构对沙地的扩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人类活动的强度和作用时间还比较有限,而且现在的气候不像沙地形成时那样恶劣,虽然沙地内部植被发生退化,但沙地总体范围保持相对稳定;近年来沙地退化趋势受到一定的抑制,主要得益于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和禁牧封育等措施。另外,对沙地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我国矿产资源禀赋与静态储产比特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禀赋的基本特征和矿产资源的供求态势,分析我国矿产资源(能源资源、金属资源和非金属资源)储量格局以及国际地位。结果表明:截止2007年,全国共发现矿产171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和20多种矿产的查明储量居世界前列。但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占世界的比例较低,同时认为,矿产资源秉赋与国际储量格局是研究资源供给与需求均衡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资源储量国际格局是国家(或地区)全球性安全、区域性安全和地方性安全的组成部分。矿产资源禀赋的时空格局以及变动趋势决定了我国结构性资源矛盾化解的方式选择和目的取向。资源储量以及基础储量决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资源安全。建立资源保护、流通、消费、利用、回收、贸易和管理战略,形成完整的国家自然资源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农区与半农半牧区土地流转意愿比较分析——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
《农业技术经济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农区、半农半牧区农牧民的土地流转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不同则农牧民土地流转意愿不同。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对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最重要的因素,在农区依次为政策因素、技能培训、农民受教育时间、非农收入;而在半农半牧区为性别、年龄、非农收入。在农区,随着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农民流转土地的意愿下降;而在半农半牧区,农牧民流转土地的意愿随着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大,随着人均草地面积的增加而减少。


酵母培养物对绒山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YC)的生物活性及其对绒山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12只健康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按体重配对原则分为4组,分别为A1、A3、B1和B2组。其中A1、A3组饲喂精粗比为3∶7的基础日粮,B1、B2组饲喂精粗比为2∶8的基础日粮。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方法,对照期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饲喂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不同水平YC的试验日粮。各组YC添加量分别为A1组,2.0%;A3组,3.0%;B1组,2.0%;B2组,2.5%。分别在对照期最后1d、添加YC的第15天、第45天通过颈静脉采血测定绒山羊机体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对照期、添加YC后的第15天和第45天,各组间机体抗氧化能力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期相比,添加YC后第15天,A1(P<0.05)、A3(P<0.05)和B1(P<0.01)组血清活性氧的活力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添加YC后第15天、第45天,高精料组A1(P<0.01)、A3(P<0.05)的丙二醛(MDA)含量也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期。与对照期相比,试验期各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提高33.24%~142.52%(P>0.05),显著或极显著提高A3(P<0.01)、B1(P<0.05)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及添加YC后第45天时A1(P<0.01)、A3(P<0.05)、B1(P<0.01)和B2(P<0.01)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由此可知,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可以提高绒山羊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有机磷诱导拟南芥差异蛋白表达及其对酯酶同功酶活性的抑制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植物响应Ops的分子机理对于建立有机磷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拟南芥为例,研究了有机磷胁迫下酯酶同功酶及其可溶性总蛋白的响应。结果表明,有机磷明显抑制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并可通过根部吸收的方式迅速进入拟南芥体内,通过抑制酯酶同功酶活性对植物造成胁迫。同时,发现在拟南芥体内存在1个有机磷诱导下的差异表达蛋白,该蛋白与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大亚基高度同源。
关键词: 拟南芥 有机磷 酯酶同功酶 差异表达蛋白 可溶性总蛋白


野生黄花苜蓿冷诱导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紫花苜蓿抗寒基因cas15B(登录号:L12462)的cDNA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以经过低温胁迫的黄花苜蓿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了550bp的cDNA片段。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片段长度为550bp,编码159个氨基酸。主要由Gly(甘氨酸)、Glu(谷氨酸)、His(组氨酸)、Lys(赖氨酸)这4种氨基酸组成,占总量的70%。含1个重复了5次的10肽基序,其序列为Lys-Gly-Glu-Gln-His-Gly-His(Phe)-Val(Leu)-Gly-Gly。经序列比较分析,该片段与紫花苜蓿冷诱导基因CAS15B的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均为90%,命名为MfCAS15-1。亚细胞结构定位分析结果显示,MfCAS15-1是一种定向到核的蛋白,在调节或维持核的结构与功能方面起作用。本研究在黄花苜蓿中成功获得了抗寒基因同源序列,为最终克隆黄花苜蓿MfCAS15-1抗寒基因全长奠定了基础。


蒙古冰草MwLEA3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生物技术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2300为基础,设计分别带有酶切位点XbaI和PstI的一对引物,从克隆载体pGM-T-MwLEA3中扩增到目的基因MwLEA3。用XbaI和PstI双酶切该目的基因及表达载体pCAMBIA2300,回收后利用T4DNA连接酶连接,获得植物表达载体pCAM-MwLEA3。通过冻融法将所获得的植物表达载体重组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菌株中,为该基因的功能鉴定及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MwLEA3基因导入植物提高相关抗性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