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控释尿素基施及普通尿素不同基追比对旱地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和普通尿素不同基追比对旱地春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量的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相比,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但等氮量的控释尿素较普通尿素2年平均增产幅度为4.1%~5.8%,产量构成因素中百粒重和行粒数优势较大。同时,控释尿素能保持较高的光合性能和干物质积累量。因此,综合考虑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水分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陇东旱地春玉米生产中以控释尿素(纯N)240kg/hm2为最佳施肥量。

关键词: 春玉米 控释尿素 光合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芽粗提物对粘虫的作用方式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采用虫体浸渍法研究了‘庄薯3号’马铃薯在有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生芽经不同极性溶剂提取所得粗提物对粘虫5龄幼虫的杀虫作用.结果表明:有光、无光鲜芽、干芽用不同极性溶剂提取,以无光干芽乙酸乙酯粗提物对粘虫幼虫的触杀作用为最强,稀释5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可达52.0%;无光干芽丙酮粗提物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粘虫校正死亡率为18.67%;有光干芽甲醇粗提物等大多数粗提物具有一定或很弱的触杀作用,粘虫校正死亡率在10.0%以下;有光干芽乙醇、丙酮、石油醚粗提物则无触杀作用;无光干芽乙酸乙酯粗提物对粘虫的胃毒作用很弱,校正死亡率仅为4.26%;无光干芽乙酸乙酯粗提物对粘虫具有很强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处理后6d的生长发育抑制率为67.12%.

关键词: 庄薯3号 粗提物 粘虫 作用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典范对应分析的甘肃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特征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甘肃引黄灌区耕地土壤全盐量(TS)、pH和盐分离子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数量关系,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程度以及对盐碱地类型、分布的影响。【方法】以兴电和景电两个典型灌区为研究取样区,样点布局既涵盖了上游新垦盐碱荒地、中游轻度盐渍化耕地、下游中重度盐渍化耕地和弃耕盐碱荒地,又兼顾了耕地土壤盐渍化类型(硫酸盐型、氯化物-硫酸盐型、硫酸盐-氯化物型)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的差异。运用常规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TS、pH、盐分离子的剖面分布特征,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CCA)研究了土壤TS、pH与盐分离子含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各土层TS、pH、盐分离子与研究对象前2个CCA排序轴的相关系数、特征值和解释方差。【结果】甘肃引黄灌区耕地土壤为轻度至重度盐化,0—40 cm土层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0—80 cm土层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剖面中的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SO42-为主,土壤pH介于7.93—9.98之间。不同土层内,K+与HCO3-、Ca2+与Mg2+始终有较好的关联性,Na+与Cl-之间的关联性越往下层越强,SO42-与Na+之间主要是负相关,K+与Na+以及SO42-、Cl-、HCO3-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在0—100 cm全剖面上,pH的空间分布受HCO3-的影响较大,TS受Na+、Cl-、SO42-的影响较大。分层与全剖面的情况有所不同,0—20 cm土层内TS和pH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控于SO42-含量,20—40cm土层内主要受控于Cl-和Na+含量,40—60 cm土层内受Ca2+、Mg2+、SO42-和HCO3-的共同影响,60—80 cm土层内Mg2+是主要影响因素,80—100 cm土层内主要受控于Mg2+和Cl-。CCA第1排序轴反映了TS的变化情况,第2轴反映了pH的变化情况,第1轴特征值在0.53—0.70,解释方差在38.7%—57.7%;第2轴特征值在0.36—0.64,解释方差在30.6%—44.7%。【结论】甘肃引黄灌区的盐渍化耕地中同时存在盐分表聚和底聚两个过程,上游新垦盐碱荒地和中游轻度盐渍化耕地以底聚为主,下游中重度盐渍化耕地和弃耕盐碱荒地以表聚为主。60—80 cm的泥质胶结砂层含盐量高达93.7 g·kg-1,对水盐运移和盐分离子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是造成灌区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盐渍化耕地的钠质化现象只在重度次生盐渍化区发生,TS、Na+和SO42-是决定项目区盐碱地类型和分布的主要因素。典范对应分析通过箭头连线的长短、所处的象限、箭头之间的夹角以及与角符号间距离的远近等,在CCA二维排序图上可以直观地给出各盐分离子之间以及土壤TS、pH值与盐分离子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各土层TS、pH、盐分离子与研究对象前2个CCA排序轴的相关系数、特征值和解释方差等,来确定不同土层的主控因子和影响甘肃引黄灌区盐碱地类型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一种更加科学的区域盐碱地特征及改良利用情况评价方法。

关键词: 盐碱地 盐渍化特征 典范对应分析 引黄灌区 甘肃

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豇豆叶部和根系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豇豆受到根结线虫侵染后所引起的植株叶片和根系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在盆栽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测试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豇豆叶部和根系部分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后,病根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健康根,而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于健康根。同时,受根结线虫侵染,病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的含量均高于健康叶片,而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健康叶片。

关键词: 豇豆 南方根结线虫 生理生化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RNAi技术沉默大麦B-Hordein基因的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限制大麦籽粒中贮藏蛋白的积累,降低其蛋白质含量,以大麦幼胚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大麦B组醇溶蛋白基因gp4/antisense gp4片段与Ubi启动子相连导入大麦,经PCR检测证实,含有gp4反向重复基因片段的RNAi抑制表达框架已成功转入大麦。RT-PCR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中B-Hordein mRNA积累受到明显抑制。收获T1代籽粒,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表明,2个转基因大麦株系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4%、11.7%)较对照(12.3%)降低。因此,利用RNA干涉技术降低大麦蛋白质含量是可行的。

关键词: 大麦 B醇溶蛋白基因 农杆菌介导 RNA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高原夏菜产地预冷与保温物流模式分析

中国蔬菜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甘肃高原夏菜产地分散,冷库预冷能力弱、缺乏冷链运输设备的情况,提出发展组装式小冷库、改进差压预冷技术以及采用蔬菜绿色包装和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建议。随着高原夏菜生产规模和产量的迅速增长,甘肃省蔬菜冷库数量逐年增加,40%的冷库为近五年所建。但据调查,夏菜产后预冷处理能力仍显不足,冷藏设施和冷藏车等冷链运输设备严重缺乏。如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绵麦37对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小麦品种绵麦37在当前生产和抗病育种上的利用价值,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对该品种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的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苗期接种的846份采自甘肃省不同地区及邻近周边麦区的条锈菌样中,51份菌株对绵麦37具有致病性,占总菌样数的6.03%;所用的条锈菌样中,生理小种及致病类型包括CYR33、CYR32、Su11-2、Su11-3、Su11-4、HY8、HY9、HY4、G22-9和G22-14,这些小种及致病类型主要分布在甘肃、四川及陕西等地,尤以四川、甘肃陇南等地出现频率较高。在成株期随着以G22-9和G22-14为代表的贵农类群出现频率的进一步升高,绵麦37已逐步在甘肃陇南田间丧失抗条锈性,但对白粉病抗性表现较好,尚可作为抗源材料进一步利用。

关键词: 绵麦37 条锈病 白粉病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盖时期和方式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条件和产量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以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为处理,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耕层土壤温度、马铃薯生长指标和经济产量等,研究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和垄沟全膜覆盖处理相比,垄膜沟草覆盖能显著提高马铃薯苗期0~25cm土壤温度3℃左右,降低盛花期至收获期0~25cm土壤温度2℃左右;其次,垄膜沟草覆盖显著提高播前0~30cm土层含水量,增加收获后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垄膜沟草覆盖的株高、单株薯块重、大薯率、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且秋季覆盖的产量优于春季覆膜,故垄膜沟草秋季覆盖是适宜半干旱区旱作马铃薯的高产种植方式。

关键词: 旱地 覆盖时期 覆盖方式 水热条件 产量 马铃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百合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中国蔬菜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兰州百合新鲜鳞片为试材进行高效再生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兰州百合中层、内层鳞片比外层鳞片容易再生不定芽,更适于作为外植体。鳞片在MS+0.5 mg·L-1 6-BA+0.5 mg·L-1 NAA的诱导培养基上再生频率最高,可达90%;不定芽在MS+0.8 mg·L-1 6-BA+0.05 mg·L-1 NAA的增殖培养基上增殖率最高,平均每芽新增芽4.5个;不定芽在MS+0.8 mg·L-16-BA+0.05 mg·L-1 NAA+0.5 mg·L-1 AC的壮苗生根培养基上鳞茎的膨大倍数最高,生根数量较多,小苗长势优,移栽后成活率达98%以上。

关键词: 兰州百合 NAA 6-BA 再生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豌豆种质资源抗绿豆象鉴定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豌豆(Pisum sativum L.)仓储期间,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较豌豆象(Bruchus pisorum L.)危害程度更大。在室温条件下,对256份豌豆资源采用饱和侵染法接种绿豆象,鉴定各资源的抗性情况。结果显示,供试的256份豌豆资源均达到饱和侵染。粒色为浅色(浅黄、淡粉、黄绿)、绿色和深色(褐色、褐麻等)的豌豆资源,绿豆象卵孵化并形成蛀孔的豆粒数量分别为8.19±7.40、13.23±7.18和2.66±4.31个/处理,差异显著(P<0.05)。来源为国外、国内春播区和国内秋播区的豌豆资源,绿豆象卵孵化并形成蛀孔的豆粒数量分别为10.26±6.64、6.96±7.82和4.21±5.48个/处理,差异性显著(P<0.05)。表明粒色较深的豌豆具有较强抗性,来源于秋播区的豌豆种质具有较强抗性。

关键词: 豌豆 绿豆象 粒色 抗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