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转epsps-G6基因棉花的Southern杂交及遗传特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epsps-G6基因成功导入棉花基因组并分析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的拷贝数和遗传特性,以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8个转epsps-G6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株系(G6-1、G6-4、G6-5、G6-7、G6-11、G6-19、G6-20、G6-25)为材料,通过Southern点杂交、双酶切和单酶切的Southern杂交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源epsps-G6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棉花基因组上,且其中4个转化株系含有单拷贝插入的epsps-G6基因。选用其中3个单拷贝插入、自交纯合且草甘膦抗性强的株系G6-1、G6-5、G6-19,分别与转基因遗传背景材料(中棉所49)和陆地棉标准系(TM-1)进行正反交,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转基因株系均符合3∶1的孟德尔分离规律,不受细胞质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 棉花 epsps-G6基因 草甘膦 除草剂 花粉管通道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对野生番茄和栽培番茄叶片抗氧化代谢和碳同化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番茄耐冷性的生理调控机理,以耐冷型野生番茄LA1777和低温敏感型栽培番茄LA2706为试材,研究低温对2种类型番茄叶片抗氧化代谢和碳同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脱氢型抗坏血酸(DHA)含量呈现上升趋势,LA2706分别比LA1777高0.3%~21.0%,1.2%~17.3%,13.4%~36.9%,13.3%~21.0%,且LA2706上升程度明显较快,加速了膜脂过氧化进程;还原型抗坏血酸(As A)含量随着低温处理时间都呈小幅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LA2706和LA1777分别比处理前下降55.3%和28.2%;LA1777叶片中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APX)活性在7 d时峰值显著升高,为LA2706的4.0倍。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可溶性总糖含量、酸性转化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LA2706比LA1777更为显著,处理7 d后,LA2706分别为处理前的5.8,4.8,10.2,1.7倍,低温导致LA2706叶片中淀粉大量分解成蔗糖,以缓解低温胁迫环境对其造成的伤害。

关键词: 番茄 低温 叶片 抗氧化 碳同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叶形相关性状的Meta-QTL及候选基因分析

植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长、叶宽、叶面积及叶夹角不仅影响玉米(Zea mays)光合效率,也是株型的重要构成因素。通过对620个叶形QTL进行整合,构建不同遗传背景下的叶形QTL整合图谱,利用元分析发掘出22个叶长、22个叶宽、12个叶面积以及17个叶夹角m QTL;进一步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确定44个与叶片发育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分析发现,仅有NAL7-like、YABBY6-like和GRF2等13个基因位于m QTL区间内,而玉米中已克隆的KNOTTED1、AN3/GIF1、rgd1/lbl1、mwp1及SRL2-like、HYL1-like和CYCB2;4-like等水稻(Oryza sativa)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形同源基因位于未被整合的QTL内;对44个候选基因在叶片长、宽、厚发育过程中基部-末端、中央-边缘、远轴-近轴的调控机理进行归纳分析,发现玉米中仅有少数几个候选基因被报道,揭示了叶形发育的部分分子机理。因此,对玉米叶形相关m QTL/QTL及基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不仅有助于增加对其遗传结构的了解,发掘更多候选基因,阐明叶形发育和形成的分子机制,还可为耐密理想株型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 玉米 叶长 叶宽 叶面积 叶夹角 元分析 meta-QTL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及其耐密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类群的12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设置10.5万株/hm~2和18.0万株/hm~22个密度水平,调查并计算散粉—吐丝间隔期、茎秆穿刺强度、单株产量等16个生物学性状,并结合耐密系数对各自交系进行耐密性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对吐丝期、吐丝—散粉间隔期、穗位高、叶面积、茎腐病率、空秆率、茎秆穿刺强度、茎秆折断强度、穗长、穗粗、单株产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对散粉期、株高、锈病级、倒伏率和秃尖长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结合耐密系数分析,筛选出3份耐密性好的自交系DQ3M、DQ1&2F、PZ58和3份耐密性较差的自交系DQ7M、335g M、DQ1M&335g F。初步确定,散粉—吐丝间隔期、空秆率、单株产量与耐密系数相结合可以作为预测玉米自交系耐密性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密度 生物学性状 耐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播量对小麦郑麦10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国审小麦新品种郑麦101的相配套栽培技术,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播种期和播种量对郑麦101光合作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光合速率均随播量增加而降低;旗叶SPAD值和光合速率灌浆前期随播期推迟而降低、灌浆中后期随播种期的推迟而增加。各时期群体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不同播量处理间,增加播量会显著增加成穗数而降低穗粒数,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明显,籽粒产量以150 kg/hm2播量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播期处理间,推迟播期显著降低成穗数、增加千粒质量;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以10月14日处理产量最高,高于其他处理5%~15%。本试验条件下,郑麦101以150 kg/hm2的播量、10月中旬播种有利于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

关键词: 冬小麦 郑麦101 播期 播量 产量 产量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0a来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981—2012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参加生产试验的数据为分析依据,研究不同冬春发育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株高、产量及要素)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近30 a内河南省小麦产量大幅提高,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但不同冬春性品种产量要素变化规律不同。对于半冬性品种,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穗数减少,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对于春性品种,穗数大幅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持平或略有增加,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因此,半冬性品种选育上应保持当前穗数,注重提高千粒质量,增加穗粒数,以增加单穗质量;春性品种选育上应以增加穗数为主,协同提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关键词: 小麦 半冬性 春性 生育期 株高 产量 30a演变规律 河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豆芽口服液制备工艺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富含γ-氨基丁酸和黄酮的黄豆芽为原料研制黄豆芽口服液。超声法制备黄豆芽提取液的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540 W,超声温度65℃,超声时间35 min,料液比1∶30(g∶mL)。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口服液感官品质,最优配方为蜂蜜2.5%(质量分数),蔗糖8.0%(质量分数),食盐0.1%(质量分数),黄原胶1.5%(质量分数),在此条件下调配的口服液色泽均匀,呈淡黄色,具有浓厚的豆芽香味,酸甜可口,口感良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显示黄豆芽口服液中γ-氨基丁酸含量为0.58 mg/mL,黄酮含量为0.36 mg/mL。

关键词: 黄豆芽 口服液 正交试验 制备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牛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河南省牛支原体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于2016年1—12月从河南省各地发生肺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的牛场采集肺、鼻拭子、牛奶、子宫积液等病料共计257份,分离鉴定牛支原体,并对其中1株分离自济源市某大型奶牛场的牛支原体HNMB1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出87株牛支原体,分离率高达33.85%。HNMB1株在培养基中高效增殖,菌液浓度可达3.2×109cfu/m L;攻毒死亡率为75%,对犊牛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该菌株制备的疫苗对牛支原体的攻毒保护率为100%。可见,HNMB1菌株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以作为牛支原体的疫苗候选毒株。

关键词: 牛支原体 分离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病毒C中国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比较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T-PCR结合RACE方法,从采自河南南阳的甘薯样品上获得甘薯病毒C中国分离物(SPVC-Ch1)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PVC-Ch1基因组由1 0846个核苷酸组成,3'末端包含poly(A)尾序。基因组含有1个由10 446个核苷酸构成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3 48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393 k Da多聚蛋白。将SPVC-Ch1与Gen Bank中登录的其他SPVC分离物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SPVC不同分离物间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2.7%~98.9%,多聚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1%~99.2%,SPVC-Ch1与Bungo分离物的相似性最高,与C1分离物的相似性最低。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SPVC-Ch1与日本的Bungo、以色列的IL、韩国的CW135和UN202等分离物形成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这是SPVC中国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的首次报道,研究结果丰富了SPVC全基因组序列信息,有助于全面了解SPVC种群的遗传进化关系。

关键词: 甘薯病毒C(SPVC) 中国分离物 全长核苷酸序列 比较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泌乳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挑选60头体况、产奶量、泌乳日龄和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奶牛,每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0、200和300 g/头·d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预饲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200和300 g/头·d添加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显著高于0和100 g/头·d添加组奶牛(P<0.05)。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奶牛的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显著提高了热应激奶牛血液甲状腺激素和皮质醇浓度(P<0.05),其中以200 g/头·d添加组浓度最高。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显著提高了热应激奶牛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血液丙二醛含量。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使用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以200 g/头·d的添加剂量具有最佳效果,可以显著改善热应激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泌乳性能。

关键词: 中草药添加剂 干物质采食量 泌乳性能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