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中国海南三亚大珠母贝不同年代种群的遗传变异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1

摘要:利用10个多态微卫星标记对中国海南三亚海域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3个不同年代(2007、2009和2010)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每个群体30个样品。10个位点共扩增出6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6(2~8)个,3个群体分别丢失了1、2和4个稀有等位基因。平均期望杂合度(He)、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各群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30个数据中(3个种群×10个位点)有18个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两两群体间的平均近交系数(FIS)介于0.227 3~0.260 1之间,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ST)介于0.020 4~0.046 2,遗传分化显著(P<0.01)。结果表明,3个年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已经出现了逐渐降低的趋势,遗传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近交程度增加,因此,人工繁育工作中应注意避免近亲繁殖和遗传多样性的降低。

关键词: 大珠母贝 微卫星 不同年代群体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杂交后代早期形态特征及生长速度的比较

水产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后代的早期形态特征和生长速度进行了比较。在全长5 cm和10 cm时,形态上的主要差异是:(1)菊黄东方鲀的尾鳍为浅黄色,无黑杂色;红鳍东方鲀的尾鳍为黑色,其杂交后代与菊黄东方鲀相似,尾鳍浅黄色,略带黑色;(2)菊黄东方鲀背部皮刺无或极少超出侧线,超出部分与体背黑斑不相交;红鳍东方鲀背部皮刺超出侧线,超出部分与黑斑相交,向下延伸至腹部,其杂交后代背部皮刺超出侧线,与体背黑斑部分相交,向下未能延伸至腹部;(3)菊黄东方鲀背部皮刺向前延伸至两眼连接线,红鳍东方鲀向前延伸至两鼻孔连接线,其杂交后代超过两眼连接线而未达鼻孔连接线。以尾鳍颜色和皮刺的分布特征可以区分幼鱼阶段的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后代。在体长为5 cm及10 cm时分别选取了2个和4个框架参数建立判别函数,判别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种的准确率达到96.8%和100%。经过110 d的饲养,红鳍东方鲀、杂交东方鲀以及菊黄东方鲀的平均体长分别达到(110.24±3.78)、(101.16±6.56)和(82.92±4.29)mm,体质量分别为(35.68±5.04)、(33.00±6.24)和(20.99±3.00)g,无论体长还是体质量,都是红鳍东方鲀>杂交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差异极显著。研究表明,菊黄东方鲀♀与红鳍东方鲀♂杂交,其后代早期形态与母本菊黄东方鲀相似,生长比红鳍东方鲀慢,而比菊黄东方鲀快,具有显著的经济杂交价值。

关键词: 菊黄东方鲀 红鳍东方鲀 杂交 形态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翡翠贻贝抗氧化酶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长期胁迫(15 d)对翡翠贻贝内脏团和外套膜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脂质过氧化(LPO)水平(以MDA含量表示)的影响,以及受胁迫翡翠贻贝在清洁海水中恢复阶段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胁迫阶段,0.5和2.5 mg.L-1DBP下翡翠贻贝内脏团SOD活性表现为先抑制后逐渐恢复,12.5和62.5 mg.L-1下则持续受到显著抑制;不同浓度组CAT活性均明显被抑制.LPO水平明显升高.外套膜中,2.5 mg.L-1下SOD活性受到持续诱导,其他浓度组则先被抑制,后随曝露时间延长逐渐被诱导;各浓度组CAT的变化波动较大,没有明显规律;而LPO水平明显升高.净化恢复阶段,12.5和62.5 mg.L-1DBP胁迫下的内脏团SOD和CAT活性恢复较慢,其LPO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外套膜中SOD活性呈持续升高趋势,CAT活性和LPO水平则随时间延长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翡翠贻贝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 脂质过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鳙目标强度和行为特征的水声学研究

淡水渔业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EY60回声探测仪于2010年5月10—15日、9月28—29日分别对5种不同体长规格的鳙进行了目标强度及昼夜行为的现场测定。结果显示:鳙的全长范围为30.05~80.00 cm,体长范围为25.10~68.80 cm,体重范围为0.3~6.0 kg,对应的有效目标强度范围为-51.84~-42.06 dB,最大目标强度范围为-47.53~-37.06 dB。鳙的目标强度(TS)与其全长、体长、体重的对数值(logBL、logTL、logW)线性回归关系均显著(P<0.01);平均有效目标强度回归方程标准误为0.55~0.61 dB,较最大目标强度回归方程更为准确。另外,鳙的平均游动速度为0.15 m/s,且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规律。

关键词: 鳙(Aristichthys nobilis) 目标强度 行为特征 现场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54测序技术开发微卫星标记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第二代测序技术(454测序为例)已成为测定基因组序列的一种成熟技术。454测序亦可应用于目标DNA区域分析,因此可用作微卫星标记的开发。较传统方法而言,具有便捷、高效等特点。目前,运用454技术进行基因组测序或转录组测序开发微卫星标记,用以研究种群生态学、构建遗传图谱等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综述了454测序技术在开发微卫星标记上的应用,并根据其优缺点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应用454测序开发微卫星提供参考。

关键词: 454测序 微卫星 基因组 转录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褐牙鲆♀×犬齿牙鲆♂杂交与繁育技术研究

科学养鱼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犬齿牙鲆是分布于北美洲东海岸的牙鲆属鱼种,属温水性鱼类,适宜温度5~31℃,适宜盐度4~35,抗逆性较强,近年来由美国引进我国,极具养殖发展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综合评价方法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率研究中的应用构想

科技管理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科技成果转化是联系渔业科技与渔业生产的纽带和桥梁,是实现"科技兴渔"的重要过程,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反映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拟从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入手,深入分析和评价"十五"期间水科院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进一步研究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与理论方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综合评价 科技成果 转化率 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部湾鱼类多样性及优势种的时空变化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7年在北部湾进行的4季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23种,隶属于18目101科,以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黄斑鲾(Leiognathus bindus)、竹鱼(Trachurus japonicus)、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和大头白姑鱼(Argyrosomus macrocephalus)为主要优势种。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鱼类的优势种更替明显,总体趋势为k选择种类(以红笛鲷和黑印真鲨等为代表)被r选择种类(发光鲷、鲾科和天竺鱼科等为代表)所替代,即寿命长、个体大和营养级高的鱼类种类减少,寿命短、个体小和营养级较低的种类增多。鱼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以共同渔区北部海域最高(3.60),东北部海域次之(3.58),共同渔区南部海域最低(2.35),四季多样性指数为2.96~3.77,平均3.31。2007年多样性指数比1992-1993年低,但高于1998-1999年,表明近年来该海域捕捞压力有所减缓,使得渔业资源有一定的恢复。本研究旨在了解北部湾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的动态变化及演替状况,为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鱼类多样性 优势种 时空变化 北部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渔民增收滞后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中国渔业经济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渔业经济快速增长,渔民收入不断提高。然而在渔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渔民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也逐渐拉大。渔业是大农业中比较效益较高、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产业,渔民收入不仅是"三渔"问题的核心,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本文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渔民收入增长形势,从渔业内部因素和渔业外部因素两个角度剖析了制约渔民收入增长的原因,进而提出了促进渔民增收的对策。

关键词: 渔民收入 影响因素 增收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澳湾表层底质沉积物中凯氏氮和总磷的时空分布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和磷是近海网箱养殖系统重要的生源要素之一,为探究深澳湾表层底质沉积物中氮磷等元素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于2007年和2008年对粤东深澳湾表层底质沉积物中凯氏氮和总磷的含量进行每月一次的采样调查。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中凯氏氮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33~2.038mg/g,无显著性季节差异,但空间变化很明显;总磷的变化范围为0.042~2.085mg/g,无显著性季节差异,但2007年底质中的含量明显高于2008年,且空间差异明显。在对深澳湾进行底质采样调查的同时也对达濠高位江蓠养殖区进行了调查,同时比对其他学者对柘林湾养殖区的研究数据,发现深澳湾养殖区氮磷含量要低于以上两处养殖区,且深澳湾底质中氮磷的含量主要与人类活动的密集程度有关。

关键词: 凯氏氮 总磷 时空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