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鲤鱼cDNA-AFLP技术反应体系的建立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c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cDNA-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应用在鲤鱼基因的转录表达研究中,本文通过对cDNA-AFLP主要步骤的优化和改进,建立起鲤鱼cDNA-AFLP反应体系。结果表明,采用MseⅠ和BstYⅠ酶切鲤鱼cDNA100ng,分别处理2h和3h后,以接头浓度分别为2pmol/μL和0.2pmol/μL、T4连接酶浓度为0.12U/μL的反应体系进行连接。以稀释50倍的预扩增产物为模板、BstYⅠ和MseⅠ比例为1:4的引物配比进行选择扩增可得到稳定的扩增结果。本研究建立的cDNA-AFLP技术将为鲤鱼转录组研究建立基础和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甲喹对异育银鲫细胞色素CYP450主要药酶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分析了氟甲喹腹腔注射后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主要药酶活性影响的基础上,从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探究了氟甲喹对CYP1A(EROD)的诱导机制。以氟甲喹剂量35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异育银鲫24h后,肝微粒体的7-乙氧基异吩唑酮-O-脱乙基酶(EROD)活性为54.33pmol/(mg·min),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00 pmol/(mg·min)(P<0.01),而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177.98 pmol/(mg·min)]、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D)[934.40 pmol/(mg·min)]及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9.84 pmol/(mg·min)]与对照组[分别为140.90 pmol/(mg·min)]、850.71pmol/(mg·min)和8.93 pmol/(mg·min)]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除肾组织中ERND活性高于肝脏外,其他CYP亚型药酶活性(APD、EROD和ECOD)均以肝组织中最高。Western-blotting印迹表明,实验组肝脏中CYP1A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酶活(EROD)相符合;而肾、肠中没有检测到特异性条带。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CYP1A mRNA在肝、肾和肠均有表达,但实验组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体外实验中,不同浓度的氟甲喹与微粒体共孵育,未见EROD活性与浓度、时间的依赖关系。综上推测,氟甲喹对鲫鱼肝CYP1A的诱导是在翻译后水平,可能是加强蛋白的稳定性。本研究旨在为氟甲喹在鱼类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效率及半滑舌鳎养殖效果分析
《环境工程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封闭式循环水生产性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养殖系统和流水养殖系统各水处理单元水质指标以及鱼的生长、免疫和消化指标。结果表明,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经过25 d的运行,生物滤池出水NH4+-N、NO 2--N、PO43--P、COD及SS浓度显著低于养鱼池中NH 4+-N、NO 2--N、PO34--P、COD及SS浓度(P<0.05),对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13%、19.47%1、0.47%、25.36%和30.30%;微滤机对COD、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4.43%和67.13%;臭氧-蛋白质分离器对PO34--P、COD及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3.10%2、2.43%和58.75%;循环水养殖池中NH4+-N浓度极显著低于流水养殖池中NH4+-N浓度(P<0.01);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日平均增重达2.85 g,饵料系数为1.08,而流水养殖日平均增重2.01 g,饵料系数为1.33,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循环水养殖与流水养殖半滑舌鳎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SZ)活力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半滑舌鳎胃和肠中的淀粉酶活力极显著高于流水养殖半滑舌鳎胃和肠中的淀粉酶活力(P<0.01),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流水养殖中半滑舌鳎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P<0.05)。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显示了明显的水质处理效率高和养殖效果好的优势。
关键词: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水处理效果 养殖效果 半滑舌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带海域选择性虾拖网渔具的研究进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捕虾拖网,特别是热带海域捕虾拖网渔业的兼捕和抛弃是全球最为突出的渔业问题,而选择性渔具的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美国东南沿海和澳大利亚沿海对虾拖网渔业是典型的热带海域捕虾拖网渔业,在这些海域的捕虾拖网渔业中,大型海洋生物(海龟)和鱼类兼捕共存的特点使得选择性研究主要是以种类选择性为主,选择性装置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海龟释放装置(TED)和鱼类兼捕减少装置(BRD)上。通过归纳和对比这两种渔业中所开展的选择性研究,找出选择性虾拖网研究的共性和个性,结合不同渔业中有关兼捕减少的法律法规,为中国今后开展虾拖网渔业选择性研究以及虾拖网渔业相关技术措施和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海龟释放装置 兼捕减少装置 热带海域 对虾拖网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常用除草剂对1株稻田固氮念珠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评价除草剂对固氮蓝藻的毒性。[方法]以稻田固氮蓝藻念珠藻FACHB85为供试藻种,研究除草剂莠去津和丁草胺的毒性效应。[结果]莠去津对FACHB85的毒性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0.8 mg/L莠去津可明显抑制藻体生长(藻体比生长速率仅为对照的25%,且藻体断裂严重);在试验期(15 d)内莠去津对FACHB85的EC50值为0.035~0.080 mg/L,12 d后其EC50值达到稳定且高于前5 d的EC50值;随莠去津浓度增加,FACHB85的异形胞频率逐渐减小。在试验浓度(0~640 mg/L)范围内,丁草胺对FACHB85的生长基本无影响,且不同浓度丁草胺处理FACHB85的异形胞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莠去津对FACHB85具有很强的毒性,而丁草胺对FACHB85的毒性较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富罗非鱼IGF-1基因的基因型对生长和体型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比对6尾吉富罗非鱼(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ed Tilapia,GIFT)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外显子1-部分内含子2和外显子3-部分内含子4序列,共找到3个SNPs位点,分别为内含子1_A1307G、内含子1_G1319T和内含子3_C6T。使用PCR-RFLP法检测了5个家系共121尾吉富罗非鱼在内含子1_A1307G和内含子3_C6T的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内含子1_A1307G与雌鱼增重和体厚/体长值均显著相关(P<0.05),但与雄鱼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内含子3_C6T与雄鱼和雌鱼的增重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相关(P<0.01),与雌鱼体高/体长显著相关(P<0.05)。为了验证所选标记在其他家系的表现,本实验检测了来自60个家系的417尾吉富罗非鱼在内含子1_A1307G、内含子3_C6T的基因型与增重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具有相同趋势。本实验筛选到与吉富罗非鱼体型和增重相关的SNP位点2个,可作为辅助育种标记。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吉富罗非鱼 单核苷酸多态性 增重 体型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质渔船对低碳渔业负面影响的量化估算
《渔业现代化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依据渔船能耗与节能技术调研提供的数据资料,将木质渔船的建造和使用对我国低碳渔业的负面影响进行量化估算。得出我国建造木质渔船大约已消耗木材5 600×104m3,已破坏森林42×104hm2,建造木质渔船对碳储量的消耗量约为1 680×104t。相对于钢质渔船,木质渔船每年因能耗高而多消耗燃油95×104t,增加的碳排放量约为81×104t,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97×104t,约占全国渔船总碳排放量的12%。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约1.2万亩(1亩约合667 m2)森林吸收10年。指出木质渔船从建造到使用,对我国低碳渔业建设的负面影响十分巨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工厂化养殖能耗及新能源应用调研分析
《渔业现代化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对山东省胶南市12家有代表性的工厂化养殖企业的生产成本、能耗结构、耗能设备等进行了现场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煤、电等传统能源成本占工厂化养殖企业总成本的比例最高,达(31.20±7.65)%;育苗场能源成本占总成本的(36.33±6.06)%,显著高于养成场的(25.21±6.32)%;锅炉能耗占育苗场总能耗的(92.78±4.65)%,海水泵电耗最大,占总电耗的(70.59±18.24)%;利用太阳能、循环水系统等设施设备的企业节能效果明显;企业对设备投资、系统稳定性、维护成本和适用性的顾虑是推广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玉筋鱼形态学与生物学特征比较
《中国水产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采自日本北海道宗谷近海的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和北方玉筋鱼(A.hexaperus)进行了部分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的分析比较。2种玉筋鱼在体长体质量关系式、性腺成熟系数等生物学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2种玉筋鱼的脊椎骨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有较高的重叠率(70%)。采用耳石角度对2种玉筋鱼进行研究,发现玉筋鱼耳石角度的平均值[(86.8±0.4)°]显著小于北方玉筋鱼[(93.0±0.5)°](P<0.05)。利用耳石角度对2种玉筋鱼的判别准确率较高,平均为84.3%,可以作为鉴别2种玉筋鱼的1个形态学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