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院所两级科研计划管理机制探索
《科技管理研究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科研计划工作是科研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一个职能,我国院所两级结构对科研计划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所两级科研计划管理工作,从科研计划管理机制的建设目标、遵循原则以及具体措施等方面,探讨如何建立健全院所两级科研计划管理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游监利江段鱼卵及仔稚鱼时空分布
《淡水渔业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年5—7月对长江中游监利江段鱼卵和仔稚鱼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查,共采集到鱼卵样品9494粒,仔稚鱼样品328422尾,分属8目15科43属51种。结果显示:5—7月鱼卵的平均密度为13.3 ind./100 m3,最大密度值87.8 ind./100 m3,主要集中在5月;5—7月仔稚鱼平均密度为61.8 ind./100 m3,最大密度值489.0 ind./100 m3,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经W符号秩次检验,在水平分布上,鱼卵密度在北岸、江心和南岸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仔稚鱼密度在北岸与南岸差异不显著(P>0.05),仔稚鱼密度在北岸与江心差异极显著(P<0.01)。在垂直分布上,表层和中层的鱼卵及仔稚鱼密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昼夜分布上,鱼卵和仔稚鱼夜间分布密度大于白天,昼夜差异显著(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中食品添加剂限量标准分析及建议
《渔业现代化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CAC、美国、日本、欧盟等我国几个主要水产品出口对象的食品添加剂限量标准,并与我国相关标准要求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我国现行水产品中食品添加剂限量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饥饿对繁殖期尼罗罗非鱼肌肉生化成分和性腺发育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养殖群体中选取规格为202.3±5.1g(♀)和251.7±5.9g(♂)的尼罗罗非鱼作为实验样本,研究饥饿对其肌肉生化成分和性腺发育的影响。实验期间雌雄鱼体质量均于饥饿14天后显著下降(P<0.05),停食结束后分别下降19.72%和15.93%;饥饿早期性腺质量持续上升,21-~28天期间出现拐点,至28天卵巢和精巢质量分别增加95.93%和120.31%。饥饿过程中肌肉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以及能量密度均呈下降趋势,雌雄鱼粗脂肪含量分别于7天和14天显著下降(P<0.05),粗蛋白含量的显著变化均出现于14天。结果表明饥饿对尼罗罗非鱼肌肉生化成分及性腺发育具有显著影响,饥饿早期其动用储备能量供性腺发育,随着饥饿的延续,性腺发育趋缓直至停滞。此外,由于雄鱼前期能量贮存水平高于雌鱼,加之卵巢发育需要消耗更多能量,因此各阶段雌鱼主要指标的下降均早于雄鱼,且降幅也大于后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技术体系在市场准入制度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1
摘要:我国水产品生产、流通环节仍存在诸多隐患、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建设和实施市场准入制度成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项必然要求。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技术体系是市场准入制度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和有效抓手。在市场准入制度中,可追溯技术体系在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上具有保证产品信息有效记录和传递、快速准确识别责任主体、满足多方获取信息的能力等作用。因此,可追溯技术体系需具备信息记录、信息传递、信息载体和产品追溯信息平台四方面要素,并需要面对水产品特性和行业现状中的诸多难点。现有关于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技术体系的研究,在这些方面可以满足市场准入制度和可追溯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粪肠球菌累积对虾夷扇贝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定量分析了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在虾夷扇贝(Pactinopecten yessoensis)中的累积及其组织分布,以及扇贝血淋巴中2种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变化。采用接触染毒法,将扇贝浸泡于含105个细菌细胞/mL的海水中处理2周,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了在不同暴露时间和不同扇贝组织中细菌累积数量的变化,并抽取扇贝血淋巴测定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发现处理第7天时,扇贝中含菌量达到最高,为5.20 lg(CFU/g),第14天时又降低到与第3天相当的水平。而累积速率(RA)在第1天时最高,此后均逐渐降低。结果表明,随着在细菌中暴露时间的延长,扇贝累积的细菌数量增长明显减缓。消化道以及外套膜和鳃中细菌含量最高,比软组织平均值高1个数量级以上;而在血淋巴中含量极低,比软组织平均值低2个数量级以上。血淋巴中SOD和ACP酶活性均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7天时2种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实验期间,扇贝血淋巴中免疫酶活性与体内累积的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一致。血清中的可溶性免疫因子对细菌侵染更敏感,2种酶活性与扇贝组织中累积的细菌数量具有明显相关性,但在血细胞中则不明显,由此推测血清可能是扇贝杀灭和消化入侵细菌的首要场所。
关键词: 粪肠球菌 虾夷扇贝 累积 组织分布 超氧化物歧化酶 酸性磷酸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JoinMap 4.0软件包,以德国镜鲤选育系为祖父母所培育的自交F2群体的68个个体为作图群体,首次以新型分子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为主要作图标记,以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和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为辅助标记,采用CP(CrossPollinators)模型构建鲤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含有560个标记(174个SSR标记、41个EST-SSR标记和345个SNP标记),分布在50个连锁群上,最大连锁群由60个标记组成,最小连锁群仅含2个标记,平均每个连锁群有11.2个标记。最大连锁群的图距为198.1厘摩(centimorgan,cM),最小的连锁群图距为1.5 cM,图谱总图距为3 295.92 cM,标记间平均间距为7.21 cM,图谱覆盖率为76.26%。构建的图谱为中等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可为进一步的鲤相关经济性状的QTL定位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打下基础。研究亮点:首次以新型分子标记SNP为主要作图标记并以SSR标记为辅助标记构建鲤遗传连锁图谱;有来自表达基因编码区的41个EST-SSR标记分布在图谱上;构建的图谱标记类型丰富,数量大,密度高,为进一步的鲤重要经济性状的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打下基础。
关键词: 鲤 遗传连锁图 JoinMap4.0 微卫星 表达序列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封闭流水式网箱鳗鱼养殖新技术
《渔业现代化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封闭流水式网箱鳗鱼养殖新技术是参照陆基水泥精养鳗池的原理,采用不透水帆布类材料制成封闭流水式网箱,抽取15~20 m深处水温、水质稳定的水库中下层水进行流水养殖。该养殖模式是将装备技术、水质净化技术等技术进行整合、组装和集成,从而达到健康、快速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水体产量和质量的目的,是一种既不产生内外环境污染、基本不消耗水资源,又不占地的鳗鲡健康养殖新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十烷醇对海萝孢子萌发、幼苗及藻体生长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三十烷醇对海萝孢子萌发、幼苗及藻体生长的影响.第1个试验,用0.50、1.00、2.00 mg.L-1的三十烷醇分别对附着后3 d的海萝孢子进行14和24 h的浸泡,每隔10 d处理1次,共处理3次,试验进行2个月.第2个试验,用0.25、0.50、1.00、2.00 mg.L-1的三十烷醇浸泡平均长度为1.5 mm海萝幼苗,分别处理1次和4次(每隔15 d处理1次),每次处理时间24 h,试验进行2个月.第3个试验,用0.50、1.00、2.00 mg.L-1的三十烷醇分别对海萝藻体进行18和24 h的浸泡,只处理1次,试验进行1个月.试验结果表明:三十烷醇对藻体增质量及幼苗长度生长影响不明显,对幼苗的分叉以及孢子萌发形成的盘状体的生长、萌发、存活影响显著.三十烷醇质量浓度为0.50和1.00 mg.L-1时,对海萝盘状体的生长及盘状体萌发出直立体都有促进作用,其中,0.50 mg.L-1的三十烷醇,处理14 h效果最好;2.00 mg.L-1三十烷醇处理24 h时,其盘状体的生长和存活比对照组明显差.0.25~2.00mg.L-1三十烷醇对幼苗的分叉都具有促进作用,处理4次的效果比处理1次的好;而处理1次的以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效果最好,且与处理4次的相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