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PCR技术在肉类掺假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1

摘要:当前,对研究者、消费者、食品工业和政策制定者等各个方面来说,食品的真伪都是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肉类工业。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等特点,在肉类掺假检测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目前肉制品鉴定的方法,包括蛋白和核酸两个层次,用于肉制品鉴定的各种目的基因的选择。回顾了PCR技术在国内外肉类产品掺假鉴定中的重要应用。指出了PCR技术在肉制品鉴定中的不足,与各种新技术(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等)有机结合将是以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PCR 肉类 掺假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布设间距对人工鱼礁流场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

海洋湖沼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工鱼礁在海中不同的布局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流场效应。通过水槽与风洞模型实验很难对组合鱼礁流场全局进行观测,为此提出1种基于CFD原理的人工鱼礁流场特性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不同流速条件下布设间距对方形组合礁体流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较好地反映了人工鱼礁周围上升流和背涡流的分布情况;当两礁体布设间距为1.5倍礁体尺寸时,所产生的上升流高度达到最大值;当布设间距为1倍时,其上升流的影响面积为最大;当布设间距为1.5倍时所产生的背涡流效果最好;两礁体之间的最佳布设间距应为礁体尺寸的1~1.5倍。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基本相符,该结论可为人工鱼礁实际投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CFD 布设间距 流场效应 数值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弹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技术研究放流中华鲟幼鱼在海洋中的迁移与分布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6年和2008年,向长江口放流了14尾携带弹出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Pop-up ArchivalTag,PAT)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其中3龄和9龄中华鲟各6尾和8尾。放流后有9枚标志数据成功上传至ARGOS卫星,标志信息回收率达到64%。初步结果表明,中华鲟幼鱼放流后1个月内即进入海洋生活。进入海洋的中华鲟幼鱼在最长监测期的6个月内正常存活,分布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中国福建沿海的经度跨度为4°、纬度跨度为9°的沿海大陆架海域,最大洄游距离达到697km。放流的中华鲟幼鱼呈现随意、迂曲的洄游特征。本实验结果初步证明了中华鲟PAT标志放流取得成功。

关键词: 中华鲟 弹出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 长江口 放流 洄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苯尼考在鲟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水产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组织中药物含量,研究水温在(20±1)℃时,杂交鲟经口一次性给予10 mg/kg氟苯尼考后在血液、肌肉、肝脏中的代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经口给药后在鲟鱼血液中的代谢属于一级吸收一室模型,在肌肉和肝脏中属于一级吸收二室模型,且分布广泛,代谢迅速。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血液、肌肉、肝脏中的达峰质量浓度和达峰时间分别为6.43、5.81、6.062μg/ml和9.84、8.88、0.51 h;吸收半衰期分别为4.29、4.61、0.27 h;消除半衰期分别为9.45、21.69、11.04 h;药时曲线面积分别为169.02、227.41、50.56 mg/(L.h);表观分布容积分别为0.81、1.07、0.80 L/kg;清除率分别为0.059、0.051、0.2 L/kg。方法回收率≥90%,线性相关系数r2=0.9996。

关键词: 氟苯尼考 药物代谢动力学 杂交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和养殖鲻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野生鲻(Mugil cephalus)和养殖鲻的消化道指数及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温度和pH对离体状态下消化道淀粉酶和蛋白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鲻和养殖鲻的比内脏重、比肝重、比胃重、比肠长分别为0.043±0.001和0.0480±0.004,0.009±0.001和0.007±0.000,0.008±0.002和0.007±0.000,2.886±0.301和3.158±0.141。野生鲻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在各消化器官中的分布与养殖鲻间存在差异。野生鲻和养殖鲻比较,野生鲻各消化器官中淀粉酶活力均极显著高于养殖鲻(P<0.01);蛋白酶活力在肝胰脏和胃中差异不显著(P>0.05),在中肠差异显著(P<0.05),在前肠和后肠差异极显著(P<0.01)。在肝胰脏、胃、前肠、中肠、后肠和幽门盲囊6部位,野生鲻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是40℃、45℃、45℃、45℃、40℃、45℃;养殖鲻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是40℃、40℃、40℃、45℃、40℃、40℃。野生鲻淀粉酶最适pH在肝胰脏为6.2,在其余各部分均是7.2;养殖鲻淀粉酶最适pH在胃和前肠为2.2和8.0,在其余各部分均为7.2。野生鲻蛋白酶最适温度在肝胰脏、胃、前肠和后肠均为45℃,在中肠为50℃;养殖鲻蛋白酶最适温度在肝胰脏、胃和中肠为40℃,前肠和后肠为45℃。野生和养殖鲻蛋白酶的最适pH胃部为3.2,其余各部分的最适pH均是7.2。

关键词: 消化道指数 消化酶分布 酶活 温度 p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血浆性类固醇激素表达与卵巢发育及温光调控的关系研究

海洋与湖沼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放射免疫法(RIA)、组织切片技术和形态测量法首次系统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半滑舌鳎亲鱼卵巢的年周期发育过程中血浆中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E2)和睾酮(T)]的表达规律与性腺发育[组织结构、性腺指数(GSI)、肥满度(CF)和肝脏指数(HSI)]及温度和光周期调控的关系。结果表明,半滑舌鳎属于非同步分批产卵类型,卵巢发育依据卵母细胞形态和组成划分为五期。GSI、CF和HSI随性腺的年周期发育而呈现规律性变化。水温调节与GSI和HSI值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性腺的年周期发育过程中,血浆中E2在8月(Ⅳ期)达到峰值,进入产卵期后(9月)开始下降。T含量在9月达到最大值,在10月开始下降。在年周期各月份,雌鱼体内E2表达水平都远高于T表达水平,E2与T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水温调节对E2和T表达水平影响显著且与其呈正相关关系,光周期调节对T和E2表达水平影响不显著。E2表达水平与HSI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F变化呈负相关关系,T表达水平与HSI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性类固醇激素表达水平可用于准确判断鱼类的生殖状态。本研究结果可为温光调控人工亲鱼性腺发育成熟、激素诱导亲鱼产卵提供重要技术依据。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性类固醇激素 卵巢发育 温光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对大鳞鳃血清渗透压、离子含量及鳃丝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毒理实验,研究了盐度、碱度以及盐碱交互作用对大鳞9E(Barbus capito)血清渗透压、血清离子(Na~+,K~+,CI~-、尿素氮)浓度和鳃丝Na~+/K~+ -ATP酶活力的影响.单因子实验中,随着含盐水平(8 g/L,10g/L、12g/L,14 g/L)的增大,大鳞鳃血清渗透压和血清离子(Na~+,K~+,Cl~-)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鳃丝Na~+/K~+-ATP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受体内外渗透压差的影响最显著(P<0.05).碱度的增大(19.05 mmol/L,30.20 mmol/L,47.86mmol/L,75.86 mmol/L)能引起血清K~+和尿素氮浓度显著升高(P<0.05),但对血清渗透压和鳃丝ATP酶活力无显著影响.在双因子实验中,盐碱交互升高会引起渗透压和血清离子(Na~+,CI~-、尿素氮)显著升高(P<0.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盐度、碱度及交互作用均对渗透压有显著影响,影响作用最大的是盐度,其次是碱度,交互作用最小.鳃丝Na~+/K~+-ATP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值出现在盐度10 g/L、碱度30.20 mmol/L的正交试验组.从实验结果可得出,大鳞鳃在盐度12g/L以下的水体中能生存,在盐碱共存的环境下,能耐受的上限为盐度10 g/L、碱度30.20mmol.本研究旨在掌握大鳞鳃的生存盐碱度范围,以期为该物种的增养殖生产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 大鳞鲃 渗透压 血清离子浓度 Na+/K+-ATP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悬沙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和粒径大小的悬沙对小球藻(Chlorella sp.)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泥沙与小球藻直接混合培养体系中,小球藻的种群增长可用Logistic增长模型拟合,拟合后的生长参数表明,随着悬沙浓度的增加,小球藻的环境负载能力a和种群瞬时增长率K显著减小,但到达拐点时间Tp的变化趋势在不同悬沙粒径组中存在差异.结果对于利用泥沙条件抑制水华爆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悬沙 小球藻 细胞密度 环境负载能力 种群瞬时增长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业救生用具示位灯标准与检测方法研究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1

摘要:救生用具示位灯作为重要的救生设备产品,直接关系到渔业作业安全。其种类主要包括救生衣灯、救生艇筏灯、救生圈自亮灯等。针对渔业救生用具示位灯检测所依据的标准,研究了国内外检测标准要求和检测方法的区别,特别对国际标准ISO24408-2005《船舶和海洋技术-示位灯具产品的测试、检测和标识》用于国内救生用具示位灯检测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标准在我国渔业行业的适用性,对于国内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的要求和检测方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示位灯 救生装置 检测方法 国际标准 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斑狗鱼与黑斑狗鱼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传统形态学测定和框架测定相结合,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自斑狗鱼Esox lucius和黑斑狗鱼Esox reichrti的不同地理居群共115尾标本的36个测量性状和12个可数性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两种狗鱼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白斑狗鱼与黑斑狗鱼的背鳍棘数、臀鳍棘数、臀鳍分支鳍条数、纵行鳞数、侧线上鳞以及侧线下鳞差异极显著。在可量性状上,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黑斑狗鱼乌苏里江种群与嫩江种群差异最小,首先聚为一支,后与黑龙江种群聚为一支,两种狗鱼差异明显,白斑狗鱼为单独一支。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群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判别准确率P_1为96.4%~100%。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狗鱼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 白斑狗鱼 黑斑狗鱼 形态差异 框架分析 多元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