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半干旱退化山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能流分析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能流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半干旱退化山区彭阳县崾岘乡中庄村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能流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探讨出合理的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结构。通过对中庄示范区具有代表性的5种生态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该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以种植业为主的。有机能在系统的能投中占的比例较大,达到系统总投能的88%~94%,有机能的投入中主要以有机肥和饲料为主,有机能的投入远大于无机能,反映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机械化程度较低。从种植业系统的能流分析来看,是一个能量低投入与高产出的系统,养殖业系统是一个能量高投入与低产出的系统。总体来看,中庄村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能量投入大于产出的系统,而且,能量的投入和产出呈反比关系,说明该区农业生产的能量投入水平还很低。
关键词: 半干旱退化山区 农村生态经济系统 能量流动 良性循环


野生稻DNA导入水稻后代的SSR检测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地区水稻主栽品种‘宁粳16号’、‘宁粳23号’为受体,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2n=2x=24, AA)为供体,利用花粉管通道导人法与茎注射法相结合的导入方法,将普通野生稻DNA导入宁夏水稻栽培品种, 对筛选出的21份形态、农艺性状典型变异的D2代材料及其对照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有 17份变异材料扩增出野生稻特有的DNA片段,而2个对照均不能扩增出野生稻特异的DNA片段,证明这些材料就是野生稻DNA片段导入的后代。另外有些材料出现受体DNA条带的减少,可能是由于野生稻DNA片段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该引物结合位点或附近,原有的结合位点破坏而造成的。
吡虫啉对小十三星瓢虫幼虫-枸杞蚜虫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拟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进行了吡虫啉对小十三星瓢虫幼虫-枸杞蚜虫的综合作用研究,所获数据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吡虫啉对枸杞蚜虫药后1 d的各致死浓度:LC50~LC99为3.0255~17.5711μg/mL,药后5 d的LC50~LC99为0.6551~3.8036μg/mL;对小十三星瓢虫幼虫药后1 d的各致死浓度:LC50~LC99为1.8655~21.9584μg/mL,药后4 d的LC50~LC99为0.4811~5.6624μg/mL;致死浓度和致死时间,两者互为函数关系;进一步研究了吡虫啉直接处理后不同时间的小十三星瓢虫幼虫对蚜虫的取食量,高剂量处理的捕食量小于低剂量处理的捕食量,且日捕食量随时间延长而减少。
关键词: 吡虫啉 枸杞蚜虫 小十三星瓢虫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拟


宁夏银北灌区灌淤土营养元素空间变异性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规则网格取样,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别进行资料分析,研究宁夏银北灌区灌淤土耕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Ca、Mg、N、K、P、S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氨态N和速效K、P含量普遍较低,低于临界值的比例分别为100%、11.8%和22.7%,而Ca、Mg和S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速效Ca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31.13%,其它元素变异系数32.97%~77.45%。利用球型模型对各元素的实验半变异函数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速效N在田间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表现为纯块金效应,说明其空间变异性主要受灌溉、作物类型、施肥等随机因素影响。而有机质、Ca、Mg、K、S具有较强的空间结构,块金效应在1.6%~20%之间。由于速效P含量的预测值和测量值在0.01水平未达到显著相关,仅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绘制了土壤速效Ca、Mg、K、S含量分布图,以直观地反映其空间变异性。


肉苁蓉寄生对寄主梭梭体内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寄生有肉苁蓉的梭梭(HA)与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CK)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体内氮、磷、钾、钠、钙、镁、锰、铁等8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HA与CK体内的氮、磷、钾、钙、钠以及微量元素铁、锰的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性,只有镁元素二者间差异显著;对于寄生植物肉苁蓉,其体内大量元素氮显著高于HA和CK,磷显著高于HA,而与CK差异不显著,钾、钠、钙、镁、锰、铁6种元素含量均显著性低于HA和CK,同时研究了肉苁蓉寄生后对梭梭体内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系数的影响,按吸收系数大小排列为N>P>Na>Mg>Ca>K>Mn>Fe。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可能与肉苁蓉属于全寄生性植物有关。


Ven、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细胞质效应在春小麦上的表现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具有粘果山羊草和偏凸山羊草细胞质的K、Ven小麦雄性不育系与普通小麦的核质互作及细胞质的不良效应较低,在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上最有价值和利用前景,试验针对西北春麦区生态条件,直接引用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Ven、K质1 B/1 R易位小麦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利用西北春麦区现主栽或新育成的春麦品种(系)作为广泛测交的测验种,应用于春性杂种小麦。结果不育系表现育性稳定,细胞质效应小,春性较春麦品种弱,生长发育快,株高较矮,丰产性较差。因此,今后生产应用应转育丰产性好的春性Ven质和K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测交筛选高恢复性恢复系。


宁南山区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土壤环境效应影响的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宁南山区采取不同恢复措施的土壤水分、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的是农田18.61%,其次为林地16.73%、人工草地9.95%,最小的为天然草地9.20%;土壤总孔隙度、土壤碱解氮排列顺序为林地>农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排列顺序为人工草地>林地>农田>天然草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灌木林地>农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土壤速效钾的平均含量为天然草地>农田>人工草地>灌木林地。土壤尿酶含量为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林地;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的含量为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林地;过氧化氢氧化酶的含量为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林地。


近10年宁夏盐池县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Landsat TM/ETM卫星数据为基本信息源,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对景观斑块面积、分离度、破碎度、分形维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计算,对我国典型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宁夏盐池县1991—2000年生态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池县生态景观的基质是草地,景观格局始终呈农牧交错结构;耕地斑块面积减少,但分离度和破碎度增加;草地斑块面积增加,但中高盖度草地斑块面积大幅度减少,低盖度草地斑块面积大幅度增加,草地质量退化严重;林地斑块面积增加,但连通性不够明显,防护林廊道尚未形成;沙荒地斑块面积有所减少;居民工矿建设用地略有增加;各类型景观斑块面积增减变化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中高盖度草地、低盖度草地、耕地、林地、极低盖度草地、沙荒地、居民工矿建设用地.总体看来,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有所改进,但改进幅度不大,政策引导和人为活动是本地区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


杂交粳稻几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6个粳型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了36个杂交组合,对其8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亲本间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穗秕粒数、千粒重这几个性状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影响,单株粒重受特殊配合力的影响,单株穗数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作用相近。其中不育系552 A的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单株粒重等一般配合力的相对效应值较大,恢复系FR 796、2002 FR 24的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单株粒重的一般配合力的相对效应值较大。


宁夏枸杞雄性不育种质个体YX-1的发现与鉴定
《西北植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宁夏枸杞主栽品种宁杞1号生产园内发现雄性不育种质YX-1个体,本研究对其生殖发育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YX-1植株花柱超长,柱头高于雄蕊;雄蕊花丝较短,花药外形正常且花药开裂,但无花粉粒散出,染色实验未见着色的花粉粒;强制自交结实率为0,异花人工授粉座果率为100%,成熟鲜果平均单果重为宁杞1号的180%以上;经花药发育及小孢子发生过程观察,YX-1败育主要发生在四分体时期,表现为四分体无法正常释放形成单核花粉粒,绒毡层细胞径向伸长和液泡化,之后延迟解体而整体脱落.初步研究结果表明YX-1种质表现雄性不育且杂种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