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宁夏春小麦新种质资源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宁夏大面积推广种植的4个小麦品种,与近年来通过引种、远缘杂交、人工合成等途径引进创造的10个春小麦新种质资源,采用4×10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40个杂交组合,研究供试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小麦新资源的株高、主茎穗长、单株穗数、每穗小穗数的遗传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两亲平均值的相关系数较大。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的遗传以基因非加性效应为主,一般配合力与两亲各性状平均值的相关系数较小。株高、主茎穗长的广义遗传力(H2B)和狭义遗传力(H2N)较大,宜于早代选择。中亲优势测定结果表明,除主茎穗长、每穗小穗数的中亲优势为负向优势外,其余性状的平均中亲优势均呈正向优势。宁春39号、春节4号、04A810、04A812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杂种优势都较高,是理想的亲本材料,可在今后育种中重点利用。


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林草植被快速恢复技术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半干旱退化山5年退耕还林地不同坡向、坡位、坡度的调查,得出采用人工整地技术种草种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增加灌木和种草的比例,采用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各种类型的混交林和林草立体复层林,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的办法就能保证群落稳定持续地发展,从而为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做出正确的规划。


优质强筋面条小麦宁春35号的选育过程及性状表现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春35号系通过有性杂交,经9年本地选育、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春小麦新品种。其品质经国家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为优质高强筋面条小麦,适宜宁夏及西北春麦区不同栽培模式种植。2004年4月通过宁夏自治区第16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2005年11月参加全国优质小麦鉴评会(郑州),经品质测试和专家鉴评,评为优质强筋面条专用品种。该品种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提高宁夏春小麦品质及产业化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4个代表当前植株类型的玉米杂交种,研究了5种密度对形成玉米产量性状有关部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与玉米产量有正向相关的主要个体产量性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玉米单株的叶面积、光合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出下降趋势;而群体的叶面积、叶面积系数、光合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出增高趋势;玉米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当前类型的玉米品种出现高产的种植密度在70 000株/hm2~90 000株/hm2,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是在80 000株/hm2。


高油玉米高效利用模式及效益比较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高油玉米单种及与普通玉米混种等多途径高效利用模式。结果表明,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油玉米全株生物产量高,子粒及全株营养价值较高,青贮饲喂家畜效果显著;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混种,利用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能有效提高普通玉米子粒品质,花粉直感后高油玉米于蜡熟期全株收获用于青贮,效益比普通玉米单种提高36.31%;高油玉米籽粒成熟时其秆叶仍碧绿多汁,并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秆叶鲜产量,子粒收获后鲜秆叶仍可做青贮利用,混种通用型利用比普通玉米单种子粒产量提高7.14%,秆叶鲜产量提高29.41%。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沙蒿籽油的研究
《中国油脂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沙蒿是重要的沙生植物,其籽富含营养物质。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沙蒿籽中提取沙蒿籽油,原料预处理实验表明沙蒿籽最佳含水量为5.3%,粒度为0.39~0.5 mm。单因子和Box-Behnken优化设计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7.1 MPa,温度51℃,CO2流量为2.36 mL/min。研究表明沙蒿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富含亚油酸和维生素E。
关键词: 白沙蒿籽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沙蒿籽油 化学成分


灌水量对宁夏中部干旱带沙地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宁夏中部干旱带沙地种植甘草的不同灌水定额及次数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增加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对于保持和增加干旱带沙壤土持水率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