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外引优异玉米种质形态性状的初步鉴定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国外玉米种质对国内玉米育种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经过对外引最新育成玉米种质材料形态性状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这批外引材料的形态性状变化范围相当广,具有一些优良的性状,多数材料都能适应国内的种植,可以进行直接利用或作为种质资源进行间接利用,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设想。


氯化钾对西瓜产量及氯离子残留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干旱区西瓜上施用KCl肥料试验表明,K2O用量170~190 kg/hm2时,西瓜产量最高。在等养分基础上,KCl与K2SO4增产效果相当,但KCl经济效益更为显著;适量施用KCl可提高西瓜产量与品质;KCl肥料中的氯离子在干旱区土壤累积比较严重,而对西瓜植株基本无影响。


枸杞炭疽病菌对成熟果实侵染的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往研究认为,枸杞炭疽病菌(C.gloeosporioidesPenz)仅侵染花、花蕾、青果,一般不会对成熟果实进行侵染。本研究证明:室内和田间接种孢子均可对成熟果实造成侵染危害。室内在16~36℃条件下接种孢子,均可造成侵染,以28~32℃侵染速度较快;在76%~92%RH条件下接种孢子,均可造成侵染,以92%RH侵染速度最快。田间接种孢子后,成熟果实危害病指最高达49.33;成熟果实晾晒过程会继续发病,危害病指最高达57.2。


半干旱退化山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半干旱退化山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营建与配置,优化了林种和树种结构,改变了树种单一局面,提出了不同立地条件的人工混交林,试区已形成了以防护林为主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结构,带、片、网、团、乔、灌、草相结合的生物学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同时已建成面积为1 200 hm2持续、高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示范区,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途径。


肉苁蓉和寄主梭梭体内可溶性糖分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测定不同发育时期肉苁蓉和寄主梭梭体内主要糖类物质含量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以研究寄生植物与寄主植物的糖代谢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以积累葡萄糖为主,而寄生肉苁蓉的梭梭在夏季休眠期以积累葡萄糖为主,进入秋季旺盛生长期时以积累蔗糖为主。肉苁蓉的糖分积累与梭梭不同,己糖含量约占可溶性总糖的62.45%,而蔗糖仅为可溶性总糖的4.98%,故肉苁蓉为己糖积累型。寄主梭梭同化枝内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较转化酶活性和蔗糖合成酶活性低,其中寄生肉苁蓉的梭梭的分解酶类活性高于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肉苁蓉体内转化酶活性较低,而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较高,且蔗糖合成酶活性高于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表现为肉苁蓉中的分解酶类活性高于合成酶类活性,较高的分解酶类活性促进了蔗糖的分解,从而促进了糖分由寄主梭梭向肉苁蓉的不断转移。总体来看,肉苁蓉和寄主梭梭体内糖分的代谢主要以蔗糖合成酶为主,其它2种酶为辅协同参与调控。


牛心朴子复配药液杀虫活性的初步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分别用3 g/L的3种生物碱水溶液单剂及复配方药液为试药,在6种经济作物,2种害虫上进行毒杀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单剂对蚜虫均有生物活性,其复配方药液对害虫的毒杀增效作用显著,药后3~5 d防效达90%以上,田间持效期长,延长到7~15 d。它们是理想的防治枸杞蚜、蔬菜蚜和菜青虫的无公害药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