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00条记录
不同外源溶解性有机质对黄壤中土霉素降解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土霉素为模式药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溶解性有机物质(有机肥、腐殖酸、L-苹果酸)对黄壤中土霉素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入有机肥、腐殖酸和L-苹果酸后,无论黄壤是否灭菌,土霉素在黄壤中的降解速率都显著提高,半衰期明显缩短,并且其降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土霉素 黄壤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稻类地方品种资源与生产应用现状调查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贵州全省42个县(市)农业生物资源的普查,摸清了稻类资源的基本情况和稻类资源变化情况。根据普查结果,最终确定对贵州20个县(市)、87个乡镇的稻类地方资源进行考察,以入户调查方式收集稻类地方资源353份,多为糯稻资源。本文介绍了稻类地方资源的分布概况,并对稻类资源减少原因简要分析,最后就资源保护工作的紧迫性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

关键词: 种质资源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纠纷化解及其风险预警机制建构研究——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视角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纠纷及其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其"燃烧物质"、"助燃剂"和"点火温度"。社会物理学中的社会燃烧理论,可以较好阐释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纠纷化解及其风险预警机制建构问题。采用文献法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对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纠纷的定性、特点及其引发群体性事件等存在潜在的社会风险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探讨纠纷化解及其风险预警机制建构问题。结果表明,在社会燃烧理论的视域中,土地纠纷是部分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导火线,土地纠纷是在牵涉到多重利益配置的"燃烧物质"、包括社会环境变化等客观条件的"助燃剂"和事件发生到一定程度"点火温度"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当前,急需建立完善的土地纠纷化解风险预警机制,并加强风险预警的多元化规制及相关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进而化解土地纠纷、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统筹 土地纠纷 风险预警机制 社会燃烧理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地方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培育特色优良品种,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贵州4个地方茶树品种群体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贵定鸟王茶’、‘都匀毛尖茶’、‘湄潭苔茶’和‘石阡苔茶’品种群体内种质间遗传距离的变幅较大,分别为0.1792~0.8328、0.1745~0.8518、0.1480~0.6507、0.1516~0.8691,Nei’s基因多样性与Shannon信息指数及品种内RPAD谱带多态性显示它们的遗传多样性依次降低。4个地方群体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

关键词: 贵州 地方群体品种 遗传多样性 RAPD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对金荞麦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个野生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种质为试材,在室内模拟35和45℃高温胁迫,测定了各种质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金荞麦对高温胁迫的光合适应机制,并在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考虑各综合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评价种质间耐热性强弱。随着高温胁迫强度的增加,各金荞麦种质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量子产量(Yield)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等参数均逐渐降低;叶片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则先增加后降低(JQ4、JQ5和JQ7)或一直增加(JQ1、JQ2、JQ3、JQ6和JQ8)。利用主成分分析将9个单项指标转换为相互独立的两个综合指标(第一、二主成分),其权重分别为0.816和0.184。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出8个金荞麦种质耐热性顺序分别为JQ6>JQ2>JQ3>JQ1>JQ8>JQ4>JQ5>JQ7。为抵御高温,耐热性强的金荞麦种质通过调节气孔导度,减小蒸腾速率,提高水分利用率,并将过剩的激发能以热的形式耗散掉,以保护光合机构。

关键词: 金荞麦 高温胁迫 气体交换参数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胁迫下高羊茅基因组DNA甲基化的MSAP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羊茅是一种重要的禾本科牧草,尽管其具有良好的耐寒耐热性,但其生长发育过程受外界氮素浓度的直接影响。DNA甲基化作为一种表观遗传调控方式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高羊茅为试验材料,经无氮胁迫15 d后,以未经氮胁迫为对照,对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变化进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分析。结果表明:无氮处理15 d后,植株生长受到强烈地抑制,且叶片大面积发黄;MSAP分析选用12对选扩引物,共检测到725个基因位点,其中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位点占16.4%;对照组和氮胁迫组总甲基化水平分别是65.56%和65.47%,显示氮胁迫15 d高羊茅基因组DNA总的甲基化水平未发生显著变化。对15条标记带进行克隆并测序,成功获得14条不同变化类型的序列,这些序列与禾本科植物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推测氮胁迫下的高羊茅基因组甲基化可能发生在编码区域。综上,高羊茅对环境的适应性调节可能与氮胁迫诱导的甲基化的变化有关。

关键词: 高羊茅 氮胁迫 DNA甲基化 MSA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西北部地区特色粮食作物种质资源调查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贵州西北部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特色粮食作物品种资源丰富。2013—2014年先后3次分别对盘县、织金、威宁、赫章4个县的粮食作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收集、鉴定与整理。共收集地方特色种质资源371份,其中来自织金95份,威宁68份,盘县95份,赫章113份;初步鉴定出103份种质资源具有"特优"、"特有"和"特用"等特点。分析了贵州西北部地区粮食作物地方品种的利用现状,并对该地区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特色粮食作物 种质资源 调查 黔西北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竹黄菌Ku70基因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竹黄菌高效敲除载体,以利于竹黄菌基因功能及竹黄菌与寄主竹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利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ase-PCR)及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技术克隆获得Ku70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s Ku70。序列分析显示:该序列基因全长为2 306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974 bp,编码657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73.940 5 k D,理论等电点p I为5.58;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序列和预测的蛋白序列与小麦叶枯病菌SN15(Phaeosphaeria nodorum SN15)的Ku70 m RNA序列(XM_001803174.1)及ATP依赖的DNA解旋酶亚基Ⅱku70(Q0U5F2.1)同源性最高,identity分别75%和78%。二级结构预测表明Ku70蛋白α-螺旋(alpha helix)占36.99%,延伸链(extended strand)占17.05%,无规卷曲(random coil)占36.23%;包含一个Ku-core domain、一个Von Willebrand factor type A(v WA)domain和一个SAP domain,为亲水蛋白;并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预测了其三级结构。

关键词: 竹黄菌 Ku70基因 RAC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对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对指导高原山区水稻应对常发季节性干旱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杂交籼稻品种‘两优585’‘金优785’和‘紫优93’,种植于水泥池中,分别于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幼穗分化前期、幼穗分化后期(花粉细胞形成期)、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期进行耕作层土壤相对湿度约70%的干旱处理,干旱处理持续20d后复水,以长期淹水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对水稻产量与重要群体质量指标形成动态的影响。[结果]各生育阶段干旱均较对照减产,减产率为3.6%~31.1%,有效分蘖期、幼穗分化前期干旱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抽穗开花期、花粉细胞形成期、灌浆结实期干旱处理,无效分蘖期干旱处理对产量影响最小。与对照相比,有效分蘖期干旱处理降低了有效穗数,幼穗分化期干旱处理降低了穗粒数,抽穗开花期干旱处理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灌浆结实期干旱处理降低了千粒质量。在水稻群体形成过程中,有效分蘖期干旱处理致分蘖生长受到抑制,即使成穗率高,但是群体过小,干物质积累的基础小;幼穗分化期干旱处理抑制叶的生长,干物质积累少,幼穗发育不良,抑制了颖花分化;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期干旱处理引起干物质积累受限是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结论]不同生育期遭遇长期(20d)的中度水分胁迫致使杂交籼稻发生不同程度的减产,并且复水后不能得到完全补偿。

关键词: 杂交籼稻 生育期 干旱胁迫 产量 高原山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重点茶区茶园土壤pH值和主要养分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贵州重点茶区茶园土壤p H值和主要养分状况的差异,对湄潭、凤冈、都匀、西秀和正安5个重点茶区201个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利用SPSS和Sigmaplot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和绘图分析,采用茶园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评价土壤主要养分状况,对比研究了5个重点茶区茶园土壤的p 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结果表明:1茶园土壤p H值都匀和西秀(p H集中在3.00~4.00,土壤严重酸化)极显著低于湄潭和凤冈(p H集中在4.00~4.50,土壤酸化);湄潭和凤冈极显著低于正安(p H集中在4.00~5.00,土壤有酸化趋势)。2都匀和西秀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湄潭和凤冈,达Ⅰ级土壤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而湄潭和凤冈分别仅有1/2和1/5左右达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3各茶区普遍缺磷,以正安茶园土壤最为严重,极显著低于都匀,显著低于湄潭,仅有3.13%达Ⅰ级土壤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4各茶区普遍缺钾,以凤冈茶园土壤最为严重,极显著低于其他茶区,没有样本达Ⅰ级土壤标准。

关键词: 茶园 p H 土壤养分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