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贵州紫苏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了解决紫苏资源鉴选中产量构成因素的问题,对贵州地区收集的50份紫苏种质资源材料进行2年2点种植,并对农艺学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农艺学性状指标均有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最大是单株总穗数,其次是单株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株高、单株总穗数及千粒重是影响紫苏产量的重要因素。以株高、单株总穗数及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建立回归方程,发现3个因素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度分别为0.037、0.069、5.598 g。结果表明,紫苏高产育种研究应主要考虑株高、单株总穗数、千粒重指标。该研究结果将为贵州紫苏种质资源的鉴选评价,以及紫苏材料创新及品种选育研究奠定基础。


贵州不同生态区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籽粒的品质研究
《种子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地方种质资源的优质基因的方向和优质高产玉米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2009年从贵州的4个生态区(黔中及黔北,黔西北,威宁高寒,黔东及黔南边缘)搜集的123份材料,对其淀粉、蛋白质、油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玉米籽粒品质有一定的影响。1)黔西北地区收集的种质资源油分含量最高(5.26%),与黔中及黔北收集的和黔东及黔南边缘收集的呈现显著性差异;2)黔东及黔南边缘收集的资源蛋白质含量最高(11.87%),与黔西北和威宁高寒地区呈现显著性差异;3)4个生态区收集的地方种质资源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


扁穗雀麦种质资源形态和农艺性状变异的初步分析
《草地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检测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对于利用和有效管理种质非常重要。本研究对87份世界来源的扁穗雀麦种质利用常用的9个形态-农艺性状进行了统一田间评价。结果表明,所有采用的性状变异系数均表现出高度的变异,尤其以单株干物质产量、分蘖数和叶宽的变异幅度最大。反映株型大小的各性状之间呈显著相关,茎粗和第一节间长与其余8个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旗叶宽与倒二叶宽的正相关性最强(r=0.912,P<0.01)。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前2个主成分可以解释总变异的74%。反映株型大小的性状以及分蘖数可能是扁穗雀麦种质形态变异的主要来源。基于欧氏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成3个主要的类群,第一类群具有最大的株型表现,茎干粗壮,旗叶和倒二叶宽大,分蘖数中等;第二类群具有中等的株型;第三类群具有较小的株型,叶片短而窄,但分蘖数较多。聚类分析很好地支持了前2个主成分分值的二维散点图的结果。总之,本研究表明扁穗雀麦是一种在西南平原和丘陵地区适应性极强的禾草,其表型多样性对于品种选育和资源收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贵州省马铃薯区试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GGE双标图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GGE双标图对2010—2011年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中11个马铃薯参试品种在5个试点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株高,单株块茎数,单株主茎数,单株块茎重量。结果表明,在参加马铃薯区试的11个品种中,品种(系)的丰产性表现较好的是G9(威薯001)、G2(宣薯2号)、G4(2005-1)、G6(0402-7)、G7(0402-2)、G5(W04-36),丰产性表现较差的是G8(盘薯1号),G10(黑美人)。品种(系)稳定性方面,G6(0402-7),G8(盘薯1号),G5(W04-36)的稳定性较好,G11(米拉)稳定性最差。总之,品种G5(W04-36),G6(0402-7)稳定性、适应性与丰产性表现良好。参加区试的5个试点中,区分力较强的试点为E2(毕节),E1(安顺),E3(凤冈),区分力较弱的试点为E4(六盘水),E5(威宁)。在代表性方面,试点E1(安顺),E4(六盘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试点E3(凤冈)的代表性最弱。所以,既具有强区分力又具有代表性的试点为E1(安顺)。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四种牧草光合日变化特征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英国Lcpro+光合仪研究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白三叶、高羊茅、菊苣、饲用玉米等4种牧草晴天的光合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石漠化地区白三叶、高羊茅、菊苣、饲用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分别为10.01,6.23,6.16,7.64μmol CO2·m-2·s-1;蒸腾速率日均值分别为5.11,5.44,4.35,3.36 mmol H2O·m-2·s-1;日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94,0.98,1.40,2.09μmol CO2·mmol-1H2O。白三叶表现出高光合、高蒸腾的特点,其Pn值在4种牧草中最高,蒸腾速率仅次于高羊茅,水分效率稍低于饲用玉米;高羊茅表现出低光合、高蒸腾的特点,水分利用效率最低;菊苣的净光合速率在4种牧草中最低,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介于其他3种牧草之间;饲用玉米的净光合速率仅次于白三叶,蒸腾速率最低,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从牧草应充分利用石漠化地区稀缺的光能和土壤水分的角度考虑,建议饲用玉米同菊苣、白三叶、高羊茅间作套作,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水分,增加土壤N素,提高地表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


城郊乡级尺度菜地土壤氮素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城郊乡级尺度高强度利用菜地的土壤氮素管理提供依据,通过野外采样调查研究与室内化学分析,研究其土壤的有机质、氮素含量特征及其对蔬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平丰富,均值分别为67.72和3.11 g/kg,且变异程度较大,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35.30%和29.81%。不同蔬菜品种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依次为叶类蔬菜>根茎类蔬菜>瓜果类蔬菜,平均含量为606.56 mg/kg。蔬菜硝酸盐含量与土壤全氮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95。城郊乡级尺度下菜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异程度大,应采取精细化的氮素管理措施,对不同地块实行差异化管理,实现蔬菜的高产与高效。


油研50亲本资源的选择与两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分析
《种子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采取超前制定切合生产实际的育种目标,充分考虑所用转育基础材料目标性状的互补性,在不育系的转育中选用白菜型和具有新的白菜型血缘的新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作基础材料,导入新的白菜型油菜的功能基因组,再加上选用欧洲地理远缘的甘蓝型油菜基础材料,使不育系与恢复系两亲本间具有尽可能大的遗传距离(经鉴定两亲本间遗传距离达0.65),创造相应目标的选择(表达)条件,加强要达到目标的选择压力等育种方法和手段。于2007年(贵州省审定)、2010年(国家审定)育成集聚了最初所设定多项育种目标的高效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是目前为止极少数通过国审的抗裂角性强而适宜机播机收的优质轻简高效杂交油菜新品种之一。


铜胁迫对海菜花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Cu2+胁迫对海菜花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01mg/L、0.05 mg/L、0.10 mg/L、0.20 mg/L和0.40 mg/L浓度的Cu2+胁迫处理显著降低海菜花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叶片中Cu2+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氢酶(CAT)呈持续降低趋势,且与对照差异显著。


留种型苕子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种子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9份苕子品种作为供试材料,通过3年的田间试验对各品种农艺性状的观测,从基本信息统计、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苕子种质资源进行筛选评价,筛选出适合留种的绿肥种质资源。通过基本统计发现,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种子产量,最小的是生育期,基于主成分分析发现排在前5位的苕子为苏叶苕子、113蓝花苕子、119蓝花苕子、097毛叶苕子、112蓝花苕子,运用聚类分析可将39份材料分为5类:第1类包括15份材料,第2类包括6份材料,第3类包括4份材料,第4类包括9份材料,第5类包括5份材料。初步筛选出适合贵州种植和留种的苕子资源为:苏叶苕子、113蓝花苕子、119蓝花苕子、097毛叶苕子、112蓝花苕子。


贵州及南方其他部分省区茶树小绿叶蝉种类调查与考订
《应用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明确国内争议颇大的为害茶树的小绿叶蝉种类问题。【方法】通过网捕法采集贵州、重庆、海南、福建4省(区)茶园的小绿叶蝉昆虫标本,在体视镜下根据外部形态并结合雄性外生殖器特征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检视了44个茶园2 988号小绿叶蝉标本,共有7种: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烟翅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limbifera(Matsumura)、拟小茎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paraparvipenis Zhang&Liu、广道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hiromichii(Matsumura)、匀突长柄叶蝉Alebroides shirakiellus(Matsumura)、叉突长柄叶蝉Alebroides similis Dworakowska和里偏小叶蝉Asymmetrasca rybiogon Dworakowska,以小贯小绿叶蝉数量最多(98.90%),匀突长柄叶蝉(0.57%)和拟小茎小绿叶蝉(0.335%)次之,其余种类个体数量极少且分布狭窄。【结论】综合分析7种茶园小绿叶蝉的个体数量及分布范围后认为,小贯小绿叶蝉、匀突长柄叶蝉和拟小茎小绿叶蝉为茶树危害种,其中优势种是小贯小绿叶蝉。其他4种小绿叶蝉目前尚不能确定是否是茶树的危害种类。我国大量文献记载的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vitis(G?the)应系误鉴,并非中国茶区小绿叶蝉优势种发生了改变,建议及时更正。
关键词: 茶树 小绿叶蝉 小贯小绿叶蝉 危害种 检索表 鉴别特征 贵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