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集中式自动投饵系统的研制
《渔业现代化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满足池塘养殖产业化、现代化的需要,提高养殖机械自动化水平,基于气力输送原理,设计了一套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为控制器的集中式自动投饵系统。介绍了投饵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气力输送、多路配送、自动控制等关键技术。根据设计要求,对自动投饵系统进行投饵性能测试,投送距离320 m时,最大投饵量为1 100 kg/h,吨料能耗低于8 kW h/t,饲料破碎率低于0.7%。试验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定时、定量以及高效投喂,操作方便,可靠性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鲢、鳙、草鱼消化道结构与食性的研究
《水产学杂志 》 2011
摘要:本文通过组织解剖与切片法测量了鲤、草、鲢、鳙的相关生物学参数,系统观察了四种鱼的消化道肌肉层、肠绒毛以及粘液细胞的显微结构及分布特点,探究其与食性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鲤比肠长1.0,环行肌较纵行肌发达,肠绒毛丰富,粘液细胞均匀分布在整个消化道中;草鱼比肠长2.13,消化道组织结构均一,肌肉壁中纵行肌所占比例高,粘液细胞体积小,分散于整个消化道中,肠绒毛极发达;鲢比肠长8.49,环行肌极发达,粘液细胞集中于消化道前段,肠绒毛由前至后逐渐呈短粗状;鳙比肠长4.58,环行肌极为发达,粘液细胞数量多且均匀地分布于消化道前、中段,肠绒毛较为稀疏短粗,粘液细胞较少。这四种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特征与各自食性密切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灰色动态模型的我国水产品产量预测
《中国渔业经济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优质水产蛋白的需求不断增长,专家推测到202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需达到5740万吨才能保持现有人均水产品占有量水平(35.9kg)。因此,保证水产品产量的稳定增长显得尤为重要,根据1990年以来的我国水产品年产量,选取两个典型时间段水产品年产量数据,利用灰色动态模型GM(1,1)建立两个时间序列微分方程,预测我国未来十年的水产品产量,并对两个时间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据模型1预测202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可能的产量达1亿吨;据模型2预测的水产品总产量7813万吨。根据灰色理论的基本原理,灰平面的均线值为9068万吨,是预测的可信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脂肪酸营养对鱼类生长、脂代谢及免疫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现代渔业信息 》 2011
摘要:脂肪酸在鱼类营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脂肪酸作为能源物质为鱼类的生长发育等各项活动提供能量,并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体内运输。不同鱼类因其生活环境不同,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种类也不同。由于不同脂肪水平与不同脂肪酸来源的饲料因其脂肪酸含量或脂肪酸组成不同,不同鱼类或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脂肪源的利用也不同,那么饲料的脂肪水平或脂肪酸组成不同就对鱼类的生长、脂代谢及免疫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必需脂肪酸作为鱼类重要的脂肪酸营养物质同样影响鱼类的生长、脂代谢及免疫性能。本文从脂肪酸营养对鱼类生长、脂代谢及免疫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对水质调控效果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改善高位池对虾养殖水质,降低养殖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对自主研发的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调控对虾养殖水质的效果进行研究,设计了3个不同循环量(20m·3h-1,T1)、(40m3·h-1,T2)、(60m3·h-1,T3)水处理系统进行高位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量的循环水系统均能有效地降低水体中NH4+和NO2-,T1、T2、T3对NH4+的相对消除率分别为46%、56%、57%;对NO2-的相对消除率分别为38%、34%、54%;各处理组对NO3-均没有明显的消除作用。T1、T2对PO34-无消除效果,T3对PO34-的相对消除率为36%。T1对COD无消除效果,T2、T3对COD的相对消除率为9%、15%。综合比较可知,60m·3h-1循环水处理系统对改善水质效果最好,40m3·h-1次之,20m3·h-1最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色聚类法在胶州湾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渔业科学进展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参照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和海水的富营养化特点,选取活性磷酸盐(PO43--P)、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和叶绿素a(Chl-a)为评价指标,将富营养化程度分为3个级别,利用灰类白化权函数描述海水富营养化的等级界限,确定各指标在灰类中的聚类权及聚类系数,确定各聚类对象的等级,在此基础上建立海水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模型。以胶州湾为研究对象,对2009年5月和8月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胶州湾东部海域已达到富营养化,西部和北部海域处于中度营养水平,湾中和湾口附近海域处于贫营养水平,这与沿岸河流、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的排放、湾内海水与外海水的交换速率以及水域水深条件密切相关。灰色聚类法评价的胶州湾水域的富营养化状态与真实情况接近,因此,利用灰色聚类法评价海水富营养化是一种快速、简便、客观的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氮与拥挤胁迫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联合影响
《水产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CD)和响应曲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探讨了氨氮(0.02~2.00 mg/L)和养殖密度(1~5尾/10 L)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氨氮和养殖密度的一次与二次效应对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氨氮或养殖密度的上升,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氨氮与养殖密度之间存在互作效应(P<0.05),氨氮浓度为0.02~0.20 mg/L,养殖密度在1~2尾/10 L时,幼鱼特定生长率较高;而氨氮浓度高于0.20 mg/L,养殖密度在3尾/10 L左右时,生长速度较快。肝脏丙二醛(MDA)含量随氨氮浓度和养殖密度的上升而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氨氮与养殖密度的一次效应对MDA含量和两种酶活力均有显著影响(P<0.05),二次效应对两种酶活力的表达有极显著影响(P<0.01);氨氮与养殖密度对CAT活力有互作效应,高浓度氨氮与高养殖密度环境会抑制SOD和CAT活力的表达。因子与响应值间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72 4、0.913 2、0.938 9和0.969 2(P<0.01),可用于预测;氨氮效应对生长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较养殖密度明显。建议在罗非鱼的养殖过程中合理安排好养殖密度,保持溶氧充足,降低氨氮胁迫,提高罗非鱼的生长与抗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渔业机械专利分析
《渔业现代化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中国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源,定量分析了包括捕捞机械、养殖机械、水产品加工机械和绳网机械在内的我国渔业机械领域专利技术的基本状况与发展态势,以及专利分布、主要机构和核心人物、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并归纳出我国渔业机械专利发展状况的3个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