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饲料脂肪水平为7%,碳水化合物水平分别为20%、27%、34%、41%、48%(相应的蛋白质水平为48%、41%、34%、27%、20%)的5组纯化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79±0.28)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幼鱼10周.结果表明: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奥尼罗非鱼幼鱼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先上升后下降,在41%组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20%、27%和48%组(P<0.05),饲料系数以34%组最低,显著低于20%和48%组(P<0.05),肝体比、脏体比呈逐渐升高趋势,41%和48%组显著高于前3组(P<0.05);全鱼和肝脏粗蛋白含量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显著下降(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则显著升高;幼鱼血清中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升高而上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则呈下降趋势;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先下降后上升,48%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本研究表明:奥尼罗非鱼幼鱼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对蛋白质有节约作用,碳水化合物水平以34%~41%为宜,添加水平过高(48%)会显著增加血清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并对鱼体肝脏功能有损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据mtDNA控制区序列分析野生唇(鱼骨)的种群遗传结构
《中国水产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掌握不同地理种群唇(鱼骨)(Hemibarbu labeo)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探讨其亲缘地理演化过程,研究分析了乌苏里江、长江、黑龙江、鸭绿江和牡丹江5大水系,8个地理群体(n=42)的mtDNA控制区404 bp片段的变异,该片段共有26个变异位点,变异率为6.43%,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011 5.42尾样本共检测到18个单倍型,这8个地理群体是以HT1和HT2单倍型为中心向外辐射演化的.AMOVA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变异为59.29%,同一水系群体间变异为23.50%,不同水系群体间变异为17.20%,以上变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群体间配对FST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水系内有些群体间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聚类分析发现,最大简约法(MP)和最大似然率法(ML)结果基本一致,嘉荫群体(HRJY)和四川群体(YRSC)绝大部分个体被聚在一支,鸭绿江群体(YRLJ)聚在一支,这与单倍型网络的分析结果一致,以上结果表明唇(鱼骨)的遗传多样较为丰富,黑龙江流域的唇(鱼骨)保持了祖先单倍型,其他地理群体为黑龙江流域内群体向不同方向演化的结果,并且部分地理群体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单倍型.
关键词: 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 线粒体控制区 单倍型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脊尾白虾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水产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克隆了脊尾白虾热休克蛋白基因全长cDNA,并进行了序列分析。该基因由2 250 bp的碱基组成,开放阅读框长1 959 bp,编码由65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基因两翼分别存在83 bp(5'端)和208 bp(3'端)的非翻译区,将该基因命名为Ec-HSP70。与其它物种HSP70s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与甲壳动物的同源性都在90%以上,表明该蛋白属于热休克蛋白HSP70家族。聚类分析表明,脊尾白虾热休克蛋白氨基酸序列与中国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紧密聚为一支,之后聚类顺序依次为斑节对虾、日本囊对虾、刀额新对虾等。通过荧光定量RT-PCR对该基因在肝胰腺、肌肉的表达分析表明,温度、pH和氨氮胁迫都可以引起该基因的高表达,而且肝胰腺中的高表达时间相对肌肉中出现的较早。试验结果表明,温度、pH和氨氮胁迫对脊尾白虾HSP70基因表达有一定的诱导效果,但胁迫的时间过长则抑制其表达,肝胰腺对胁迫比肌肉较敏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七带石斑鱼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现代渔业信息 》 2011
摘要:石斑鱼是我国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之一,而大部分石斑鱼种类均为暖水性鱼类,养殖水温要求在15℃以上,限制了石斑鱼在北方的发展。七带石斑鱼是唯一一种可以在较低温下生活,被人们称为"冷水石斑",适合在北方养殖,如今已成为中、日、韩三国海水鱼类繁育研究的热点。由于七带石斑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过程中有许多制约条件,其人工繁育仍未达到稳定大批量生产的规模。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①雄性亲鱼难获得,数量较少,限制了苗种的大量繁育;②初孵仔鱼的个体弱小、口径小,对开口饵料要求严格,适口饵料极少;③稚鱼期鱼苗互相残杀极其严重,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此外,还有卵质不良,仔稚幼鱼疾病等难题。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七带石斑鱼繁殖生物学与人工繁育研究进展情况,并对其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为今后开展七带石斑鱼规模化人工养殖研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论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核算的制度基础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 2011
摘要:文章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核算现状,论述了会计制度与财政制度改革的关系,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核算的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硝酸盐胁迫下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对日本沼虾应激代偿的调节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亚硝酸盐的污染胁迫下,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试验沼虾的生长及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21天的试验,添加1%和5%的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沼虾的生长率、SOD和CAT的活性(P<0.01),但2个添加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当养殖水环境中的亚硝酸钠浓度在0~0.50mg/L范围内,试验组沼虾肌肉的SOD和CAT活性随着亚硝酸钠质量分数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添加量的上升而升高,在试验的第6~9天时达到峰值,随后又开始下降。至试验21天时,沼虾肌肉组织中SOD和CAT活性取决于水环境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和饲料中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添加量。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状芽孢杆菌不仅可促进日本沼虾的生长,而且还可以增加日本沼虾对亚硝酸盐污染胁迫的耐受和抵抗能力,其适宜的添加量为106cfu/g。
关键词: 亚硝酸盐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 日本沼虾 应激反应 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线粒体DNA及其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而在种属数量上又最占优势的类群,其起源复杂,分布广泛,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鱼类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同其他脊椎动物的mtRNA一样,呈共价闭合环状,是细胞核外具自主复制、转录和翻译能力的遗传因子。与核DNA相比,鱼类mtDNA具有分子较小、结构简单、进化速度快、遗传相对独立性和母系遗传等特点,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复制单位。由于鱼类线粒体DNA具有上述特点,以mtDNA作为分子标记,探讨鱼类的群体遗传结构与系统演化,已成为鱼类分子群体遗传学和系统学研究中的热点。综述了鱼类mtDNA的结构特征、进化和多态性检测方法及其在鱼类分子群体遗传学和鱼类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鱼类 mtDNA 多态性 分子群体遗传学 分子系统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蛋白和能量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设计不同蛋白质和能量水平的9种试验饲料饲养克氏原螯虾,探讨饲料蛋白和能量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和能量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但260和300 g/kg蛋白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15和17 kJ/g能量组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肠蛋白酶活性和肝胰腺蛋白酶活性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饲料蛋白质为300 g/kg时与220和260 g/kg组的肝胰腺的腺苷脱氨酶活性(ADA)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GDE)差异显著增加(P<0.05),饲料能量水平亦对肝胰腺的ADA活性有显著影响,但对肝胰腺GDE无显著影响(P>0.05).对饲料蛋能比和肌肉RNA/DNA作直线和抛物线分析,得到适宜的蛋能比为16.63和17.59 g/M J.在该试验条件下,促进克氏原螯虾生长和蛋白质代谢的适宜蛋能比为16.63~17.59 g/M J.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蛋白 能量 腺苷脱氨酶 谷氨酸脱氢酶 RNA/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军曹鱼MHC-Ⅰα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 2011
摘要: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得到1 330 bp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MHC-Ⅰα全长cDNA片段。该序列包括76 bp的5′末端非编码区(UTR),189 bp的3′UTR及1 065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54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分子量约40.10 kDa,等电点5.70。构建MHC-Ⅰα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并进行氨基酸相似性比对,结果表明,军曹鱼和已知鱼类及人类(Homo sapiens)MHC-Ⅰα氨基酸的同源性在27.9%~67.1%之间。所推测的蛋白序列具有一些重要特征,包括前导肽、α1、α2、α3区、CP/TM/CYT区和保守的半胱氨酸等。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MHC-Ⅰα基因在各个正常军曹鱼组织中均表达,但表达量各有不同,其中较强的表达于头肾;中等程度表达于鳃、脾和肠;在心、脑和肌肉中表达较弱。
关键词: 军曹鱼 MHC-Ⅰα 全长cDNA 组织特异性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态因子对豹纹鳃棘鲈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成活的影向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受精卵在不同盐度(1%、1.4%、1.8%、2.2%、2.6%、3%、3.4%、3.8%、4.2%、4.6%)、不同温度(18、20、22、24、26、28、30、32、34、36℃)和不同光照度(0、1000、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 lx)的条件下孵化,比较孵化率、畸形率、24h和48 h存活率,探讨环境生态因子对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豹纹鳃棘鲈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是2.2%~4.2%,最适盐度范围是2.6%~3.4%;适宜温度范围是22~34℃,最适温度范围是26~28℃;适宜光照度范围是0~5 000 lx,最适光照度范围是0~3 000 lx.豹纹鳃棘鲈仔鱼在水温28.0℃、盐度3.25%条件下孵出后第4d开始摄食,光照和黑暗摄食试验表明,光照是豹纹鳃棘鲈仔鱼开口摄食的必要因子,仔鱼在全暗的条件下无法摄食.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受精卵 仔鱼 环境因子 孵化率 成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