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鱼类电感受器的种类、结构与作用模式

江西水产科技 2011

摘要:鱼类的电感受器,是一种特殊的侧线器官,与机械感受器官同属于侧线感觉系统。电感受器可以感受到生存环境中的弱电场,在鱼类的定位、交流、摄食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感受器的种类分为壶腹型电感受器和结节型电感受器,其作用模式分别为主要用于摄食和逃避敌害的"被动模式"和用于电定位与电交流的"主动模式"。研究鱼类电感受器的目的,一方面为了深入了解鱼类的进化意义和生物学特性,并在生态养殖或捕捞中有效地利用鱼类的电感受的特性,以提高增养殖或负责任捕捞技术。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和保护鲟鱼等电觉鱼类资源。

关键词: 电感受器 生物电场 电定位 电交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WSSV-VP37小肽在大肠杆菌中的偏爱型表达

渔业科学进展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囊膜蛋白VP37的功能区段,利用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在氨基酸不变的情况下将VP37中的密码子通过人工合成改为大肠杆菌偏爱型密码子,并克隆至表达载体pBAD/gIIIA中,构成重组载体pBAD/gIIIA-VP37p′。将重组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Top10中,在相同条件下用L-阿拉伯糖与未优化的重组菌株Top10-pBAD/gIIIA-VP37p一同诱导。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基因VP37p相比,经密码子优化的VP37p′基因表达目的蛋白量占总蛋白的40.5%,明显高于野生型6.5%的目的蛋白表达量。

关键词: 偏爱密码子 VP37 大肠杆菌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W基因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患暴发性败血病的草鱼病灶处分离鉴定了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Wp3菌株。以其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外膜蛋白W基因(OmpW),该基因全长为865 bp,开放式阅读框(ORF)为615 bp,与标准株ATCC7966的OmpW基因的同源性为99.8%。根据ORF序列设计引物扩增OmpW成熟肽编码序列并将其插入到表达载体pQE30中,转化大肠杆菌,经诱导可表达分子量为24.7 kD的带His标签的融合外膜蛋白His-W。用此融合蛋白免疫草鱼,所得草鱼血清经ELISA分析显示呈现阳性反应,说明重组蛋白能诱导产生抗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草鱼头肾组织IgM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免疫组IgM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其中低浓度免疫组(2μg/g)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说明融合蛋白可使草鱼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并上调抗体基因表达、产生高效抗体。保护性实验显示,不同免疫剂量均可使免疫组获得较高保护率(57%?86%)。结果显示,重组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W可作为草鱼嗜水气单胞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外膜蛋白W 克隆 基因工程表达 免疫原性 IgM 保护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清分离蛋白-多糖乳状液制备与乳化稳定性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201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pH值7.0时以乳清分离蛋白为乳化剂制备初级乳状液,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通过加入具有不同电性的阴离子型果胶、中性瓜尔豆胶、阳离子型壳聚糖制备具有良好稳定性的乳清分离蛋白-多糖的二级乳状液,并考察pH值、乳清分离蛋白与多糖的比例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瓜尔豆胶与乳清蛋白乳状液粒子间无静电作用;在pH值5.0~6.0条件下,壳聚糖能够吸附到乳状液粒子表面,但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较差;在pH值3.0~5.0、果胶质量分数为0.2%~0.5%条件下,乳清分离蛋白-果胶为乳化界面构建的二级乳状液,稳定性最高。

关键词: 乳清蛋白 乳状液 多糖 静电自组装 乳化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体革鯻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方法对高体革鯻Scortum barcoo肌肉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肌肉中水分的质量分数为71.9%,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9.8%、7.1%和1.2%;16种氨基酸总量为19.43%,必需氨基酸含量为9.26%,大部分必需氨基酸含量都超过FAO标准,接近或超过鸡蛋蛋白标准;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9%,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5.4%,DHA和EPA含量为4.9%,与海水鱼类较接近,远高于一般淡水鱼类。由于其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几乎为一般鱼类粗脂肪含量的两倍,所以其鲜肉中DHA和EPA的含量亦高于一般海水鱼类。与体内的脂肪块相比,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但DHA和EPA含量则较高。

关键词: 高体革鯻 肌肉 脂肪 营养成分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管理模式下稻田对养殖肥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配有相对独立的供、排水系统的测坑研究间歇灌排、间歇灌连续排、灌排平衡3种水管理方式下稻田对养殖肥水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3种水管理方式下稻田对养殖肥水中养分均有显著的去除率,其中,对不同形态的氮而言,NH4+-N的去除率优于NO3--N;对不同物质而言,对氮、磷的去除率优于CODMn;②对不同的水管理方式而言,灌排平衡时稻田对养殖肥水的去除率略低于其余2种,其对养殖肥水的去除率与水分的循环速率相关,而与渗径关系不大;在间歇灌溉水管理方式下,当渗径达到50cm时肥水中全氮、全磷和NH4+-N的去除率与渗径达到30cm时很接近,而NO3--N和CODMn的去除率则明显优于30cm渗径。③养殖肥水灌溉到稻田后静置时间对养分去除率有一定影响,对于杂交中稻而言,养殖肥水在稻田中静置停留3d后排出的水分中营养物质含量即可以达到养殖用水的水质要求。

关键词: 间歇灌排 间歇灌连续排 灌排平衡 稻田 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兴凯湖与小兴凯湖鱼类组成及差异分析

水产学杂志 2011

摘要:兴凯湖与小兴凯湖地处我国东北边陲,仅一岗之隔,但二者的生态环境差别很大,在小兴凯湖移植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进行人工增殖没有取得很好效果的情况下,随泄洪水流入到兴凯湖中的大银鱼则很好地发展了自己的种群。为探讨兴凯湖与小兴凯湖鱼类组成的差异及其与大银鱼种群发展的关系,于2010年1月-12月对兴凯湖和小兴凯湖鱼类组成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二者在鱼类种类组成上相似性仍较高,但在鱼类生物量组成上有明显差别。本次调查兴凯湖有鱼类56种,与历史数据比较基本没有减少,但新纪录3种: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和黑龙江泥鳅Misgurnus moloity(Dybowski)。小兴凯湖现有鱼类33种,比历史记载减少10种,东北Sarcocheilichthys lacustris、怀头鲶Silurus soldatovi和大银鱼为3个新纪录种;两湖的Sorenson指数为0.72。作为亚寒带的大型湖泊兴凯湖有着独特的水文和生态特点,大多数喜草生境种类在兴凯湖中的生物量都很低。本文探讨了兴凯湖与小兴凯湖鱼类组成差异与大银鱼种群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兴凯湖 小兴凯湖 鱼类组成 外来鱼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我国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意义与存在的契约风险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从专用性投资、市场信息和技术外溢的角度探讨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经济意义,从契约稳定性、内部人控制及组织治理问题的角度对合作组织存在的契约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渔业合作组织未来的演进方向。

关键词: 渔业合作经济组织 契约风险 内部人为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口横琴岛海域春季大型底栖生物调查分析

生态科学 2011 CSCD

摘要:2008年5月对珠江口横琴岛海域底栖生物进行调查采样分析,共发现采泥底栖物种33种,包括多毛类、软体类、甲壳类和棘皮类4种类型,从种类上比较,多毛类为优势种,占总种数的42.42%。调查海域以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pinnata、异蚓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和栉状长手沙蚕Magelona crenulifrons为主要优势种。横琴岛海域底栖生物的总栖息密度为236.3 ind·m~(-2),从栖息密度上比较,多毛类占绝对优势,占总栖息密度的71.94%。调查海域总生物量为53.0g·m~(-2),以软体动物为主,占总数量43.58%。平均多样性指数H'为2.6,平均均匀度指数J为0.83。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的结果为轻中污染。相比于其他研究成果,横琴岛海域底栖生物无论是生物量、丰度还是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在整个珠江口海域处于相对高值区域。

关键词: 横琴岛 春季 底栖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瓜虫病例分析及防治措施

海洋与渔业 2011

摘要:小瓜虫病主要流行于春、秋季,但是当夏季气温变低,特别是阴雨天时,也易暴发小瓜虫病.下面我们选取一例夏季小瓜虫病的病例,分析和探讨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 小瓜虫病 病例分析 防治方法 发病原因 阴雨天 养殖户 夏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