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盐油杂1号的选育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油杂1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油菜新组合。江苏省区域试验结果:全生育期243.2 d,与对照秦优7号相当;株高154 cm,分枝点高27 cm,一次分枝9.1个,二次分枝10.6个,单株有效角果441个,每角22.1粒,千粒重4.11 g;芥酸含量0.3%,硫苷含量22.5μmol/g饼粉,含油率41.2%;菌核病发病率16.5%、病指11.8,冻害率60.6%,冻指31.1,抗倒性中上;恢复度96%。适合江苏省油菜产区及生态相似区域种植。


光学纤维直径分析仪测定兔毛纤维细度可行性研究
《中国养兔杂志 》 2009
摘要:采用光学纤维直径分析仪和显微投影仪分别测定54份兔毛样品的纤维细度。结果显示:两种测定方法纤维平均细度分别14.0±4.1μm和13.7±2.5μm(t<0.05),误差2.14%;细度离散系数分别为17.5±1.9%和35.3±6.4%(t<0.01)。测定结果两者间呈强相关,相关系数为0.617(P<0.01)。表明采用光学纤维直径分析仪测定兔毛纤维细度是可行的,但必须确立统一的取样标准。


猪感染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后血小板的变化
《内蒙古农业科技 》 2009
摘要:探讨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对广西巴马小型猪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将12头30日龄的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经腹股沟淋巴结途径接种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的分子克隆。采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接种后3d、8d、17d、24d、31d及40d猪的外周血血小板参数。统计分析显示猪感染P1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无显著差异,而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在接种后8d明显降低,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在接种后17d显著降低。


15%麦极可湿性粉剂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药效试验简报
《上海农业科技 》 2009
摘要:15%麦极可湿性粉剂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田间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杀草速度快、防除效果好,且对小麦生长安全,无药害现象发生;应用适期为小麦3叶期后至拔节前,禾本科杂草4~8叶期;春季使用经济有效剂量为30g/667m2。
关键词: 15%麦极可湿性粉剂 小麦 禾本科杂草 防效 安全性


青花菜美绿408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上海蔬菜 》 2009
摘要:江苏响水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合青花菜生长。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加工出口的需要,青花菜种植面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为了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生长的青花菜品种,我们从日本引进了几个青花菜品种进行品比试种,结果发现美绿408综合表现优越。现将美绿408的品种特性


江苏省农科院:探索产学研结合发展新路子
《华东科技 》 2009
摘要:江苏省农科院是一个有4000多人(含离退休职工)全省最大的科研机构.近年来,该院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转变工作思路,加快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在强化产学研结合,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上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引起了社会的瞩目.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先后有科技部党组书记李学勇、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副省长曹卫星多位部省领导到省农科院视察指导工作.
关键词: 江苏省农科院 产学研结合 地方经济建设 农业建设 科研机构 退休职工 改革创新 科技优势


钾对不同类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常规粳稻武运粳7号、武香粳14和杂交粳稻86优8号、泗优422为材料,研究了钾对水稻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对水稻有明显增产效应,增产率4.56%~14.77%;钾提高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植株吸氮量,以拔节期到抽穗期氮素积累增量最大,但吸氮比例下降;钾促进了抽穗后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提高了氮素在不同器官分配量及叶片、穗分配比例,但降低了茎鞘分配比例;钾增强了植株对肥料氮吸收,基肥氮素利用率、全生育期氮素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显著增长,但降低了植株氮生产效率;以180kghm-2K2O处理产量最高,氮素积累量、转运量和转运率以及不同器官分配量最大,基肥氮素利用效率、植株对肥料氮吸收量和全生育期氮素利用率最大,但拔节期到抽穗期氮素吸收比例、茎鞘氮素分配比例和植株氮生产效率最低;常规粳稻产量高于杂交粳稻,其氮素利用率相对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