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石河子白星花金龟发生为害调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星花金龟Postosia brevitarsislewis近年来对石河子市区农林作物为害严重,调查了白星花金龟在石河子发生、为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石河子市区白星花金龟从5月初开始出土为害,6月中旬为盛期。5月25日至6月23日诱集的白星花金龟占总诱集量的59.2%;6月27日至7月29日诱集的白星花金龟占总诱集量的24.0%;两者相加占总诱集量的83.2%。(2)5种配方糖醋液(配方1糖:醋:水:酒=3:1.5:5:1;配方2:糖:醋:水:酒=3:6:9:1;配方3:糖:醋:水:酒=4:3:2:1;配方4:糖:醋:水:酒=3:4:2:1;配方5:糖:醋:水:酒=1:4:16:1)对白星花金龟的诱集作用从高到低依次为:配方3>配方1>配方5>配方4>配方2。(3)室内饲养白星花金龟成虫寿命可达近9个月。平均单雌累计产卵量为35~72粒。室内(25℃)卵孵化率100%,卵期7天左右。(4)白星花金龟在石河子地区目前主要分布在石河子市、郊区及周边较近的农牧团场,其它农牧团场尚未发现。石河子地区10多种主要农、果、林植物都发现有白星花金龟为害,其中玉米、向日葵、葡萄受害较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陆早32号、33号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比较研究
《棉花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主栽品种新陆早32号、33号和对照YZ1为研究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成功诱导获得了体细胞胚,并进一步发育成苗。研究发现,所用的12种激素组合均能有效诱导愈伤组织。虽然IBA+KT组合有利于诱导YZ1和新陆早33号的快速分化,但在增殖生长过程中体细胞胚容易褐化、死亡;在2,4-D+KT组合中,0.1 mg·L-12,4-D+0.1 mg·L-1 KT诱导新陆早33号的分化速度较快;新陆早32号在高比例2,4-D/KT激素组合(0.1 mg·L-1 2,4-D+0.2 mg·L-1 KT和0.2 mg·L-1 2,4-D+0.5 mg·L-1 KT)促进下分化较快;新陆早33号的分化速度和胚胎发生的速度快于新陆早32号。对照品种YZ1下胚轴在低浓度激素组合甚至不加激素的情况下都能快速分化,在高浓度KT下容易褐化、死亡。3个材料在8个月内都成功得到再生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疆优质杂交棉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相关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选育高产、纤维品质优良和适宜新疆北疆早熟棉区种植的杂交棉新品种,并为杂交组合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指导,选用了10个北疆优质杂交棉新品种(系),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结构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若干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有果枝数、株高、单株铃数,其中果枝数与产量的正相关性达到显著程度;农艺性状与品质的相关性以负相关居多;株高与产量和品质均呈正相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提高株高来同时调控产量与品质。要提高杂交棉产量,除了培育适宜的株型之外,增加果枝数、单株铃数和铃重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素水平对北疆高产杂交棉功能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结合北疆气候条件和植棉特点,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杂交棉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调节效应,探讨北疆杂交棉氮肥运筹措施,为杂交棉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_1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用量氮肥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棉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增加,杂交棉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在374.7~375.6 kg/hm~2时,杂交棉籽棉产量达到最大。施氮量不足或过量,对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光合物质的生产和转移,最终影响到产量。【结论】适宜的施氮量是杂交棉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合理的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并获得高产的关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宽范围动态植被指数的棉花冠层覆盖度监测
《棉花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利用宽范围动态植被指数对棉花冠层覆盖度进行监测,解决传统的利用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对冠层覆盖度较高时监测不准确(饱和)的问题。采用高光谱仪获取棉花不同时期不同覆盖度的冠层光谱反射率,通过对构成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的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引入系数α来提高修正后的植被指数随棉花覆盖度变化的动态范围。当利用权重系数0.1≤α≤0.2对近红外波段反射率调整之后,新形成的宽范围动态植被指数用于监测不同覆盖度棉花时未出现"饱和"现象。利用宽范围动态植被指数建立的棉花覆盖度监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48,对棉花冠层覆盖度进行监测,可以解决传统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对冠层覆盖度较高时监测不准确(饱和)的问题,提高了植被指数对棉花冠层覆盖度监测的精度。
HMW-GS分子标记多重PCR体系的建立及新疆春小麦的检测
《麦类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新疆优质春小麦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小麦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基因的特异性标记,基于17份已知HMW-GS组成的品种(系),构建了3套多重PCR,体系Ⅰ可用于同时检测AxNull和Dx5基因,体系Ⅱ可同时检测Ax2*和By8基因,体系Ⅲ可同时检测Bx14和Dx5基因;用3套多重PCR体系分别检测17份小麦品种,其结果与SDS-PAGE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表明建立的3套多重PCR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小麦品种优质HMW-GS基因聚合育种。利用此体系对85份新疆春小麦品种进行分析表明,AxNull和Ax1的频率均为24.7%,Ax2*为50.6%,By8为48.2%,Bx14(+By15)为0%,Dx5(+Dy10)为34.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新品种新陆早51号的选育特点
《中国棉花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新陆早51号(原代号金垦71)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早熟、优质、丰产、抗病、适宜机采的棉花新品种,2011年8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亲本选择早熟陆地棉新陆早51号以新陆早10号做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粕源生物蛋白饲料发酵工艺参数的优化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优化棉粕源生物蛋白饲料二元复合发酵工艺参数,试验采用二因子重复设计方法,测定发酵产物中游离棉酚(free gossypol,FG)含量,确定优化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ZD-3)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ZD-5)对棉粕源基础底物复合发酵的接种量和接种比例。结果表明:热带假丝酵母与酿酒酵母复合固体发酵棉粕源基础底物接种量为80 mL/kg,热带假丝酵母与酿酒酵母的接种比例为3∶7;二元复合固体发酵优化的条件参数为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48 h,底物初始水分40%,自然pH值。
关键词: 棉粕 热带假丝酵母 酿酒酵母 复合发酵 生物蛋白饲料 发酵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