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农业科研单位督查工作提升与创新思考

办公室业务 2021

摘要:督查工作是提升管理执行力、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农业科研单位的督查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打破传统思维定式,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本文探讨了提升和创新督查工作的若干举措和方法,以期有效发挥督查督办在推动农业科研单位各项决策和重点工作落实中的作用。

关键词: 督查工作 创新 思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洋臀纹粉蚧雌成虫主要器官及其蜡泌物的扫描电镜观察

环境昆虫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南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lilacinus(Cockerell)雌成虫及其蜡泌物的结构特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该虫体表主要器官、蜡质及泌蜡腺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南洋臀纹粉蚧雌成虫外覆白色粉状厚蜡被,体缘具18对蜡棒,触角8节、口器和足发达且分布有不同长度的毛形和刺形感受器,眼为单眼,腹脐和背孔唇形、发达;体表蜡质包含带状蜡丝、空心管状蜡丝和月牙形蜡丝,由三格腺和刺孔群分泌的带状蜡丝大量分布于整个虫体,由管状腺分泌的空心管状蜡丝主要分布于虫体腹部腹面和体缘,由多格腺分泌的月牙形蜡丝主要分布于虫体腹部腹面。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南洋臀纹粉蚧雌成虫体表主要器官、蜡质及泌蜡腺体的超微结构特征,可为研究该虫搜索寄主、寻找配偶、群集为害、抵御逆境和传播扩散等行为活动提供支持。

关键词: 南洋臀纹粉蚧 蜡泌物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地有机循环茶园体系优化构建与生产技术对策研究

茶叶学报 2021

摘要:茶业是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目前茶业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但依然存在4个突出制约生产种植发展的因素:优良品种选育与更新换代;茶园水土流失与生态恢复;土壤酸化与有效改良技术;多样功能发挥与"四生茶园"(生产-生活-生态-生命耦合联动茶园)。实践表明,有机循环茶园的优化构建与有效运作,有助于解决制约茶叶生产的关键问题,进而促进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机循环茶园是现阶段乡村绿色发展的新动态,也是常规有机茶业的转型升级版。本文阐述了有机循环茶园发展内涵、体系优化构建、基本技术要求,并提出了促进山区乡村有机循环茶园高质量发展对策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 有机循环茶园 体系构建 生产技术 对策思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PME-GC/MS联用技术比较分析不同品种蜜柚花的香气成分

中国南方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不同品种蜜柚柚花的香气成分差异,并为蜜柚花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分析法,结合对各成分质谱的计算机谱库检索和资料分析,鉴定与比较分析了福建省平和县小溪镇白肉蜜柚、红肉蜜柚、三红蜜柚、黄金蜜柚4种蜜柚花(整花)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从4个品种蜜柚花中共检测出36种香气成分,白肉蜜柚、红肉蜜柚、三红蜜柚和黄金蜜柚花分别检测出17、19、23和17种香气物质。蜜柚花香气成分主要均为芳樟醇,相对含量在64.50%~68.65%之间。三红蜜柚花香气组成物质与其他3种蜜柚花区别较大,萜烯类物质丰富,而酯类和烷烃类物质则较少。

关键词: 蜜柚花 香气成分 SPME 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福蘑58’的选育报告

菌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孢蘑菇‘福蘑58’是W2000单孢分离筛选的新品种。菌落形态为贴生型,菌丝在10–32℃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4–28℃。结菇温度10–22℃,最适结菇温度14–20℃。子实体单生为主,丛生少,较结实,不易开伞,菌盖扁半球形,表面光滑,颜色较白,直径3.5–5.0cm,高度2.4–2.8cm。在适宜栽培条件下,平均单产比亲本菌株W2000提高10%–15%,鲜菇质量与W2000相当,比W192提升明显,成品菇比例较高,品质优良,适合鲜销市场及罐头加工。该品种可用于周年工厂化、设施化及季节性农法栽培。

关键词: 双孢蘑菇 新品种 单孢分离 菌株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鸭肝炎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及其VP1基因的多克隆抗体制备

福建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福建某鸭场雏鸭以出现角弓反张和肝脏出现肿大并伴有密集出血点为主要病征的高死亡率病害的病原,并制备可特异性检测的多克隆抗体,以期为福建省鸭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素材.[方法]取该鸭场病死鸭肝脏组织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并对病毒进行全基因测序.利用pGEX-4T-1载体构建该病毒优势抗原表位基因的高效表达系统,制备VP1多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其特异性.[结果]应用非免疫的鸭胚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鸭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分离毒在鸭胚连续传6代后死亡率约为70%,且死胚尿囊液分别在鸭、鸡、小鼠和兔血液中均未出现血凝现象.注射分离毒的尿囊液的1日龄雏鸭死亡率达100%.RT-PCR扩增结果、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分离毒为I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毒株DQ226541.1的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4%,其VP1氨基酸序列与毒株DQ226541.1氨基酸序列一致.将毒株命名为Fujian2015.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VP1,并制备了可特异性检测VP1蛋白的VP1多抗血清.[结论]成功分离到了1株I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同时制备了该毒株的VP1多克隆抗体,为后续检测I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分离鉴定;VP1基因;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0206A等13个茶树新品系在福建漳平的区域试验报告

茶叶学报 2021

摘要:0206A、0206B、0331I、0312B、MT-19、0316A、0331F、MT-20等13个新品系在福建龙岩漳平市开展为期6年的区域试验。经鉴定,0206A为制茶品质较为优异乌龙茶新品系,感官审评得分连续3年超过对照,平均高于对照1.4分;物候期调查发现,0312B、0325A、0319、0316A为早生种质,新品系0331F、0214-1、0212-12、MT-19、0331G等一芽一叶期、一芽三叶期均比对照迟10天以上,为晚生种质;产量鉴定表明,0206A、0325A三年秋季平均鲜叶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黄棪(P<0.01);抗性(抗寒性、抗旱性等)调查表明这些新品系抗性强于对照种(黄棪)或者与对照相当;综合鉴定表明,13个新品系均适宜在福建漳平地区及气候条件相似的区域推广种植。

关键词: 茶树 新品系 区域试验 漳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苎麻作为畜禽饲料的研究进展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1

摘要:我国南方地区优质蛋白粗饲料资源匮乏,开发利用优质蛋白饲料原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苎麻在南方地区产量大,营养价值高,尤其是粗蛋白含量较高,因此,苎麻饲料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备受关注。文章综述了苎麻的生物学特性与分布情况、营养价值与抗营养因子、青贮技术利用情况和哺乳动物利用效果4个方面,并对苎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未来苎麻饲料化的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苎麻 畜禽饲料 青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溪铁观音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研究

茶叶学报 2021

摘要:2018~2020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专用肥、有机替代、新型肥料、新型肥料+有机肥和炭基肥5种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对安溪铁观音茶园土壤肥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模式的养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5种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减少化肥养分投入33%~53%(总养分投入量减少17%~41%),茶叶年产量平均提高4.21%~9.18%,茶叶品质不同程度改善,年平均净增收0.08~0.62万元·hm-2。其中,专用肥模式土壤pH提高0.34,茶鲜叶年平均产量提高5.55%,茶叶感官品质明显提升;新梢养分回收率提高6.42个百分点,养分农学效率提高89.19%。有机替代模式土壤pH提高0.58,有效镁、钙含量分别提高52.27%和221.89%;茶鲜叶年平均产量提高6.39%,茶叶感官品质最优;新梢养分回收率提高3.37个百分点,养分农学效率提高56.76%。专用肥和有机替代两种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在安溪铁观音茶园适应性较好。

关键词: 铁观音 化肥减施增效 产量品质 肥料利用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对冰菜转录组水平响应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低温胁迫处理的冰菜进行测序,构建冰菜转录组数据库。分别得到24.13 Gb有效数据和24 045条Unigene的注释,得到DEGs 1 902个(T0 vs T1)和2 134个(T0 vs T2)。T0 vs T1组和T0 vs T2组分别有40和41个功能小类化归GO数据库;分别有20和24个功能分类注释到KOG数据库;155和272条基因注释到KEGG数据库,并分别富集在74和105条代谢通路。T0 vs T1组DEGs主要注释到植物信号转导等4个代谢通路;T0 vs T2组DEGs注释到苯丙醇类生物合成等11个代谢通路,其中正向影响代谢途径:丙酮醇类生物合成、嘌呤代谢、谷胱甘肽代谢、脂肪酸代谢、类黄酮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等;负向影响代谢途径:植物-病原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等途径。通过对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分析表明:低温胁迫1 h (T1),海藻糖6-磷酸合酶、海藻糖-6-磷酸酯酶、β-淀粉酶、葡萄糖-1-磷酸腺苷酰转移酶、糖原磷酸化酶等5个关键基因表现为上调表达,未见下调表达基因;低温胁迫36 h (T2),海藻糖-6-磷酸合酶、己糖激酶、β-淀粉酶等3个关键基因上调表达,葡萄糖内酯-1,3-β-葡萄糖苷酶基因下调表达。选取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中8个DEGs,经RT-qPCR分析,8个DEGs的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表达水平相符。

关键词: 冰菜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淀粉和蔗糖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