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谷优676作再生稻大面积示范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优67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福建兴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抗稻瘟病不育系谷丰A与高配合力优质恢复系福恢676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组合,201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7—2019年,该组合在闽中山区尤溪县作再生稻示范,头季平均产量12.37 t/hm2,再生季平均产量7.23 t/hm2,两季总产量19.60 t/hm2,最高总产量达19.68 t/hm2,表现抗稻瘟病、产量高、适应性好,非常适合作再生稻种植。总结了该组合在福建省作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不同粒度马齿苋粉的物化性质研究
《饲料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粒度马齿苋粉物化性质变化规律.试验通过刀片式常规粉碎和振动球磨超微粉碎制备5组不同粒度范围的马齿苋粉,测定比较5组马齿苋粉的物化性质.结果显示,从M60至M500,平均粒度分别为279.0、158.4、81.55、47.22、11.57 μm.随粒度减小,马齿苋粉明度增大、堆积密度减小、休止角和滑角增大、持水性减小、持油性增大、溶胀性先升高后降低.当粒度减小至M300和M500时,振实密度开始下降.试验表明,超微粉碎对马齿苋粉末的物化性质有显著影响(P<0.05),且粒径越小,物化性质与常规粉的差异越大.
关键词: 超微粉碎;粒度;物化性质;马齿苋


观赏盆栽柠檬品种筛选及其栽培关键技术
《东南园艺 》 2021
摘要:从福建、浙江引进‘香水柠檬’、‘尤力克柠檬’、‘雷姆柠檬’3个柠檬品种进行盆栽试种,比较其盆栽表现,结果表明,‘雷姆柠檬’盆栽适应性强,株形紧凑,果个大,果色鲜亮醒目,挂果时间长,观赏性高,适合盆栽。结合其生物学特性和管理技术应用,总结一套柠檬观赏盆栽关键技术,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水稻研究所承担的院科技创新平台专项-"水稻智能化设施育种装备研发与应用"通过项目结题验收
《福建稻麦科技 》 2021
摘要:2021年7月23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邀请福建农林大学的同行专家及财务专家,对所承担的院科技创新平台专项"水稻智能化设施育种装备研发与应用"进行结题验收。"水稻智能化设施育种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配套建设一套集自动检测、自动输送功能为一体的植物高通量表型采集平台,用于获取植物三维形态学信息和部分生理学信息,通量为1 500盆,检测速度达130盆/h;


水稻胚特异表达基因Os08PTS启动子的克隆及分析
《福建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为分析编码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基因Os08PTS在水稻种子发育中的功能及利用Os08PTS启动子进行遗传改良。依据T-DNA插入位点信息,克隆Os08PTS基因启动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Os08PTS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特征,同时构建启动子与GUS融合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基因植株,验证启动子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Os08PTS基因启动子片段中包含启动子的基本元件TATA-box和CAAT-box,以及光调控元件、赤霉素应答元件、生长素反应元件、参与防御和应激反应相关元件等多个与生长发育或者逆境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还含有与分生组织表达以及胚乳表达相关元件等。进一步构建Os08PTS启动子的GUS融合载体,并获得水稻遗传转化植株。Os08PTS启动子序列能够驱动Os08PTS基因在水稻茎和种子胚的表达,该启动子具有驱动下游基因转录的活性。


嘉宝果果实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浙江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发育阶段嘉宝果果实为试材,研究其感官特征和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旨在为适期采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花后30 d果皮颜色青绿,单果质量4.88 g,果实直径2.18 cm。随后果皮颜色由青变红再变紫,最后成紫黑色,质量及大小渐增,完全成熟时单果质量为8.20 g,果实直径为2.76 cm。果实各发育阶段中还原糖是果实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还原糖、蔗糖和可溶性固形物三者含量动态变化趋势相似,即花后30~52 d(青果—完熟),含量呈上升趋势,完熟时最高,至过熟期显著下降(P<0.05)。还原糖含量从26.58%增至56.47%,再降至53.05%,蔗糖含量从1.51%增至4.55%,再降至1.9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8.80%增至17.10%,再降至15.83%。淀粉、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动态变化趋势相似,与还原糖趋势相反,即整体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完熟时含量最低,过熟时显著回升(P<0.05)。花后30~52 d淀粉含量从18.92%降至13.48%,蛋白质从7.24%降至5.63%,粗纤维从5.62%降至2.60%。总氨基酸含量花后30~45 d从5.35%降至3.62%,随后回升。总多酚、总黄酮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花后30 d含量最高,分别为107.63、48.03 mg·g-1,花后39 d含量最低,分别为28.75、21.05 mg·g-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