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0450条记录
海南水稻土有机质的时空变异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摘要:根据2004年采集的300个海南不同地区水稻土耕作层样品分析数据和第二次土壤普查的706个剖面点资料,对全省水稻土有机质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水稻土有机质近20多年来下降十分明显,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标准,属于“丰”水平的样点数从31.9%下降到22.4%,“中”水平的样点数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31%左右,而“缺”水平样点数明显增加,从37.3%升高到46.6%,说明改变当前海南农民重化肥、轻有机肥偏向,大力提倡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补充土壤有机质是维持海南水稻田地力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有机质 时空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蝴蝶豆的组织培养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植物名称蝴蝶豆(Centrosema pubescens Benth.),别名距瓣豆。2材料类别下胚轴。3培养条件(1)种子萌发培养基为MS;(2)诱导增殖培养基:MS+6-BA1.0mg·L-1(单位下同)+ZT1.0+IAA0.1;(3)分化培养基:MS+6-BA1.0+NA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HbMYC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07 CSCD

摘要:从GenBank中搜索到1条来自橡胶树的MYC(Myelocytomatosis)家族基因EST序列,以该序列为保守区,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共1817bp。通过BLAST工具搜索GenBank数据库,结果表明,该cDNA序列同其他植物的MYC家族基因高度同源,认为该cDNA序列为橡胶树MYC家族成员。利用GenScan和Clastal X对该序列进行分析,推测其编码区长度为1428bp,编码476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巴西橡胶树的MYC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很高,同时推导的蛋白质序列中还存在着1个螺旋-环-螺旋的DNA结合区域和1个核定位信号,表明克隆到的基因是1个MYC家族成员的转录因子。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RACE MYC 茉莉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菌剂对巴西橡胶棒孢霉落叶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现代农药 2007

摘要:由多主棒孢引起的巴西橡胶棒孢霉落叶病是我国天然橡胶生产的潜在威胁。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多主棒孢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50%多菌灵WP和70%甲基硫菌灵WP的EC50最小,且病菌对它们的敏感性较高,抑菌效果最好;25%丙环唑EC和40%氟硅唑EC的EC50较小,病菌对它们的敏感性也较高,抑菌效果较好;80%乙蒜素EC的EC50最大,病菌对它的敏感性也较低,抑菌效果最差。

关键词: 多主棒孢 杀菌剂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美海蓬子Na~+/H~+逆向运输蛋白基因的克隆及拟南芥转化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07 CSCD

摘要:Na+/H+逆向运输蛋白在植物耐盐性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在不同植物中功能相同的同源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从真盐生植物北美海蓬子(Salicornia Bigelovii Torr.)中克隆出包括有1683bp的完整编码区在内的2591bp(GenBank登陆号为DQ157454)的Na+/H+逆向运输蛋白基因(SbNHX1)cDNA序列。将该基因编码区序列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VKH-35S-pA上,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到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得到T3代转入单基因种子。200mmol/L的NaCl胁迫培养结果显示,转基因拟南芥在200mmol/L的NaCl胁迫条件下生长状况好于野生型植株,植物表现有一定的耐盐性。

关键词: 北美海蓬子 Na~+/H~+逆向运输蛋白 转基因拟南芥 耐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与病原鉴定

热带农业科技 2007

摘要: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是继南美叶疫病之后最具破坏性的橡胶树叶部病害,该病已在云南河口地区发生为害。本文首次报道了云南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结果,并通过病害诊断、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测定和分子分析,明确该病病原为多主棒孢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and curt.)wei]。

关键词: 橡胶树 棒孢霉落叶病 多主棒孢病菌 病原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利用磷素的有效性研究进展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7

摘要:综述近年来磷的分布、存在形式、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机制及低磷胁迫下植物通过自身调节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植物 机制 磷素高效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商业品种的指纹图谱构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7 CSCD

摘要: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10个木薯商业品种的指纹图谱。通过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已定位于木薯连锁群的44对SSR引物中筛选到22对扩增效果好的引物,经统计分析发现,用其中4对引物ssry-13、ssry-19、ssry-23和ssry-45的组合能够建立该组木薯商业品种的指纹图谱,品种鉴定的置信概率达到99.9985%。

关键词: 木薯 SSR 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SSR分子标记在香蕉中通用性的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2007 CSCD

摘要:香蕉栽培品种是由尖叶蕉(Musa acuminata Colla,记为A基因组)和长梗蕉(Musa bilbisiana Colla,记为B基因组)这两个原始野生蕉种内或种间杂交后代进化而成的。目前,香蕉SSR分子标记开发的数量和应用研究非常有限,需要开展其它物种SSR分子标记在香蕉中的通用性研究。棉花(Gossypium spp.)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已经从基因组和EST开发了大量SSR分子标记。本研究应用1595对棉花SSR引物首先对A基因组的代表品种贡蕉和B基因组的代表品种野蕉进行转移扩增,得到183对有效扩增的引物。然后以20个香蕉栽培品种和4个野蕉品种对183对有效扩增的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最后得到111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到79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为7.2。引物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61~0.91之间。应用非加权类平均聚类方法,在相似系数0.61处将24个品种分为两大类群,类群I是以A基因组为主的品种群,类群Ⅱ是以B基因组和A基因组与B基因组杂交的品种群。

关键词: 香蕉 棉花 基因组 SSR标记 通用性

种子贮藏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种子贮藏技术,综述了影响贮藏期的因素,重点阐述了超干贮藏、超低温贮藏和人工种子等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前景,提出了今后种子贮藏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种子 种子贮藏 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