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叶
》
2009
摘要:中国的饮茶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饮茶活动在传统文化中占有独特地位,因此饮茶的起源和演化历来备受关注。茶树起源距今约10万年,现已认定中国西南云贵高原是茶树物种的起源中心,这个结论依据比较充分,论著颇丰。但要了解茶树作为一种食物资源利用的演替过程,现在还知之不多,且试析之。
《现代农业科技
》
2009
摘要:经对连云港市农科院自育28个杂交水稻品种11种品质性状的多元统计分析得知:优质米育种,外观品质的选择至关重要,走中小粒路线是一条可行途径。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外观品质
加工品质
蒸煮食味品质
多元统计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高品质的速冻蔬菜,采用微波解冻、高静水压解冻、真空解冻和空气解冻4种方法,分析不同解冻方法对冷藏部分玻璃态西兰花解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解冻法、高静水压解冻法解冻时间短,分别为1.8min和1.1 min,而且解冻复水性好,汁液流失少、VC损失少;同时明确了微波解冻时采用功率420 W和高静水压解冻时采用压强50~150 MP解冻的西兰花品质的最佳。
关键词:
西兰花
玻璃态
冻藏
解冻
《江西农业学报
》
2009
摘要:研究了本课题组自制的天然保鲜剂在蒲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20 mL/L天然保鲜剂处理可显著抑制蒲菜储藏期间的失重率、呼吸强度、腐烂指数和褐变指数的上升,保持较低的纤维素含量和较高的VC含量,抑制多酚含量的上升,且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从而延缓蒲菜的衰老与品质下降,延长储藏寿命,达到保鲜目的。
关键词:
蒲菜
天然保鲜剂
保鲜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播期和栽插密度对Ⅱ优42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提出Ⅱ优42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适宜播期为5月中旬,中上等肥力水平下的适宜栽插密度为24万穴/hm2。
关键词:
Ⅱ优42
产量构成
播期
栽插密度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日光温室进行草莓生产可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从而提高生物产量。但在有些地区日光温室温度仍达不到草莓生长的最适温度,以致不能满足草莓生长发育的需要,并且草莓叶片的光合能力较低。沼气发酵是成功的生态技术。沼气是清洁的能源,沼渣、沼液是农产品的优质肥料,但是建在露天环境下的沼气
关键词:
草莓
日光温室
沼气
增温
光合能力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徐花13号是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开封KJ-1作母本、鲁花9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高油、抗病性和抗旱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全国区域试验2年平均荚果产量4723.05 kg/hm2,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9.64%;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4628.85 kg/hm2,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1.83%,居5个参加品种第一位;籽仁粗脂肪含量达56.43%,属高油品种。该品种2008年6月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适宜我国北方花生产区种植。
关键词:
花生
新品种
徐花13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09
摘要:通过选用速灭抗、维抗、稻丰散、宝灵、稻安康等几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新药剂,进行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5(3)代初孵幼虫高峰期连用2次,几种药剂均具有较高的防效和保叶效果,尤以40%速灭抗(40%丙溴磷)EC100~120 ml/667 m2的剂量范围为最佳,且对稻株安全无副作用,完全可以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药剂
稻纵卷叶螟
防效
保叶效果
《杂草科学
》
2009
摘要:采用整株测定法测定了烯草酮与高效氟吡甲禾灵及其不同配比对日本看麦娘的毒力。结果表明,烯草酮与高效氟吡甲禾灵有效成分的配比为0.25:1、0.5:1、1:1、1.5:1、2:1、3:1、4:1,其共毒系数分别为86.0497、87.1340、83.5498、80.5014、111.3087、99.3898、118.2154,烯草酮与高效氟吡甲禾灵复配后具有相加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4%烯草酮EC375ml/hm2+10.8%高效氟吡甲禾灵EC450ml/hm2、24%烯草酮EC300ml/hm2+10.8%高效氟吡甲禾灵EC225ml/hm2、24%烯草酮EC375ml/hm2+10.8%高效氟吡甲禾灵EC225ml/hm2,其有效成分的配比为1.9:1、3.0:1、3.7:1,药后60d对日本看麦娘的株防效分别为94.34%、91.79%、94.75%,鲜重防效分别为97.82%、85.21%、97.15%,除草效果显著。
关键词:
烯草酮
高效氟吡甲禾灵
毒力测定
防效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05年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试汇总结果为材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8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大豆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单株荚重>鲜籽百粒重>单株荚数>分枝数>每千克标准荚数>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在育种和栽培过程中,较高的单株荚重容易获得高产。
关键词:
鲜食大豆
农艺性状
产量
灰色关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