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SCAR标记辅助育种初探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已获得的与抗甘薯茎线虫病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OPD01-700引物对高抗亲本徐781和高感亲本徐薯18的F1分离群体的161个品系进行PCR扩增。根据该标记扩增结果,利用Mapmaker3.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得出此标记与甘薯茎线虫病基因的连锁距离为19.4 cM。对RAPD标记OPD01-700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得到长度为689 bp的DNA序列,将该序列命名为OPD689。根据测序结果,设计1对特异引物,进行特异性扩增,成功地将OPD689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将SCAR标记在7个高抗品系和13个高感品系进行初步验证应用,其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初步建立了甘薯抗茎线虫病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09
摘要: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甲维盐、毒死蜱的比例为1∶124时,对稻纵卷叶螟的LC50(18.86mg/L)最低,共毒系数(156.02)最高,增效作用最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 d,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600~1200 mL/hm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为86.40%~94.42%,表现出较强的胃毒、触杀性,与对照药剂毒死蜱乳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无显著差异;药后14 d,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600~1200 mL/hm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为76.92%~88.00%,与对照药剂毒死蜱乳油的防效(77.17%)无显著差异,显著优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的防效(55.00%);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以1200 mL/hm2为最好,达79.24%。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适期为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高峰期,推荐剂量为900~1200 mL/hm2,施用方式应选择在无露水时均匀细喷雾。


沿海滩涂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09
摘要:通过对沿海滩涂水稻直播技术的研究,为适应沿海滩涂特殊的生态条件,探索出了沿海滩涂水稻直播栽培技术,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高效、安全的技术保证。


吡蚜·异丙威对水稻褐飞虱的毒力与田间防效试验
《江西农业学报 》 2009
摘要:经室内毒力测定,吡蚜酮、异丙威以1∶2配比对水稻褐飞虱具有较高毒力,共毒系数最大达到166.55,LC50为11.01 mg/L,增效显著。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吡蚜.异丙威WP对水稻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30%吡蚜.异丙威WP 20、30、40 g/667 m2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1~14 d)为86.82%~99.78%;其速效性明显超过25%吡蚜酮WP 20 g/667 m2,持效性显著超过20%异丙威EC150 mL/667 m2。吡蚜酮、异丙威混配不但弥补其单剂速效性差或持效期短的不足,而且能避免和减缓害虫产生抗药性,提高药剂防治效果。30%吡蚜.异丙威WP对水稻安全,适宜用量为20~30 g/667 m2。


不同龄期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耐病性差异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促进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二叶一心期至五叶一心期4个龄期的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结果]不同龄期的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不一样。被带毒灰飞虱刺吸取食后,二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达100.0%;三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75.0%;四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31.8%;而五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0。即各龄期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耐病性由强至弱为:五叶一心期(四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二叶一心期。[结论]秧苗处于不同龄期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秧苗的龄期越小对条纹病毒的耐病性越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