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葱抗感紫斑病品种生理特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大葱对紫斑病的抗性,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以抗病性差异很大的2个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感病前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过氧化物酶、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不论是抗病材料还是感病材料,发病后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但感病材料下降的幅度大。发病前后,抗病材料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感病材料,发病后2材料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大幅度提高,但抗病材料增幅大于感病材料。抗病材料未发病时MDA含量差异很小,发病后MDA均增加,但感病材料MDA含量明显高于抗病材料。抗病材料脯氨酸的自然含量高于感病材料,发病后两类材料脯氨酸含量都上升,抗病材料明显高于感病材料。抗病材料可溶性蛋白质的自然含量差异不大,发病后抗病材料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感病材料则略有增加。大葱受紫斑病侵染后,无论抗病材料还是感病材料,可溶性糖含量都呈下降的趋势,但抗病材料下降的幅度小于感病材料。感、抗病材料游离氨基酸的自然含量高于感病材料,发病后感病材料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而抗病材料的含量下降。


拉伸膜裹包苜蓿青贮饲料体外消化率的研究
《草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长期贮藏拉伸膜裹包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饲料养分的体外消化率,采用两步法测定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和体外粗蛋白消化率(IVCPD),采用一步法测定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IVND-FD)和体外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IVADFD)。结果表明,除IVCPD外,鲜割苜蓿拉伸膜裹包青贮饲料的IVDMDI、VNDFDI、VADFD低于苜蓿原料;绿汁发酵液和甲酸处理拉伸膜裹包苜蓿青贮饲料的IVDMD、IVCDPI、VNDFDI、VADFD没有差异;晾晒处理拉伸膜裹包苜蓿青贮饲料的养分消化率低于苜蓿原料;晾晒处理拉伸膜裹包苜蓿青贮饲料的IVDMD和IVCPD显著低于鲜割苜蓿青贮饲料(P<0.05)。总体来说,苜蓿青贮后,养分的消化率下降,晾晒降低了苜蓿青贮饲料的IVDMD和IVCPD。
复合酶制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30头产奶量和泌乳天数相近的泌乳高峰期(32~100d)头胎中国荷斯坦奶牛[BW=(520±6.44)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复合酶制剂),试验Ⅰ组[添加复合酶制剂500g(/t精料)]和Ⅱ组[添加复合酶制剂1000g(/t精料)]。基础日粮为TMR日粮,试验期共45d,预饲期15d,正式试验期30d,饲喂制度按牛场规定统一进行。试验结果表明:①复合酶制剂的两个不同水平的添加量(1000和500g/t)可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P<0.01)、乳中乳脂率(P<0.05)和乳糖(P<0.05)含量,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1);②在本试验条件下,使用复合酶制剂可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围产期奶牛脂类代谢病监测指标的研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呼和浩特市地区某牛场105头围产期奶牛,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了血中葡萄糖、谷草转氨酶、游离脂肪酸、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胆固醇、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和尿素氮含量的测定,采用梯度稀释法对乳中酮体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脂肪肝的发病率为41.9%,酮病的发病率为18.1%,患隐性脂肪肝奶牛占整个患脂肪肝奶牛的24.4%,围产期患酮病奶牛都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脂肪浸润。脂肪肝病牛葡萄糖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值(p<0.01),谷草转氨酶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值(p<0.01),血清中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值(p<0.01),胆固醇、碱性磷酸酶、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值(p<0.01),而尿素氮差异不显著。酮病奶牛血中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值(p<0.01),谷草转氨酶、游离脂肪酸、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值(p<0.01),而尿素氮差异不显著。


几种奶牛用粗饲料品质的综合评定研究
《饲料工业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在测定江西奶牛养殖用的4种粗饲料(鲁梅克斯K-1、紫云英、高丹草与苏丹草)的常规成分基础上,实测了奶牛对这4种粗饲料的干物质随意采食量(DMI),并采用相关模型计算出这4种粗饲料的分级指数(GI)与相对值(RFV)。分别应用单项指标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干物质随意采食量以及综合指标RFV、GI对试验用4种粗饲料品质的分级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单一指标都难以正确地评定粗饲料品质,必须使用综合的整体指标。GI是首个将粗饲料的可利用能、CP、NDF与家畜的DMI综合起来考虑的一个粗饲料综合评定指数,由于考虑了粗饲料中的能氮互作,对粗饲料的分级比RFV更精确。


内蒙古辣(甜)椒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中国蔬菜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内蒙古是红干椒和脱水甜椒的重要生产基地,但栽培品种老化单一,田间管理粗放,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有待提高……


饲粮营养水平对猪血液生化指标、背最长肌IMF含量及LPLmRNA表达量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选用84头体重接近10kg杜洛克×长白×大约克(DLY)三元杂交阉公猪,随机分成2组,组内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研究在NRC(1998)标准(对照组)、荣昌猪(GB7223-1987)饲养标准(试验组)两种饲粮条件下,营养水平对DLY生长肥育猪血液生化指标、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及LPL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照组及试验组生长肥育猪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及LPLmRNA表达量含量随体重增加均呈上升趋势,35~80kg阶段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呈上升趋势,而后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DL-C/HDL-C)呈下降趋势;(2)各阶段试验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体重50kg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体重110kg时,试验组背最长肌LPL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降低饲粮营养水平可降低35~110kg阶段血清胆固醇(TC)、HDL-C和FFA含量,降低了50~80kg阶段血清甘油三酯(TG)、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含量(P>0.05)。
关键词: 猪 LPL基因 肌内脂肪 生化指标 荧光定量RT-PC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