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鲤鱼精养池塘鲢鳙鱼套养模式研究

中国水产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辽宁省淡水主养品种是鲤鱼,为了提高池塘利用率,增加收入,养殖户常套养白鲢(鲢)、花鲢(鳙)、鲫鱼或草鱼等,为了探索适宜的套养模式,获取最大收益,作者对鲤鱼精养池塘套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地震对亚太地区渔业的影响

现代渔业信息 2011

摘要:日本是世界上重要的渔业国家。本文介绍了日本的渔业概况,3.11地震对日本渔业的破坏和冲击,对亚太地区的渔业生产和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以及日本周边国家和地区采取的应对措施。由于核泄漏事故尚在处理之中,对地区渔业的影响可能长期化。

关键词: 日本 亚太地区 地震 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罗罗非鱼绿色荧光蛋白/GH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NIH293T细胞中的表达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脑垂体中分离其总RNA,经反转录合成为第一条cDNA链,再以第一条cDNA为模板,经过RT-PCR,克隆得到全长785bp的生长激素基因,序列分析表明:GH开放阅读框为615bp,共编码204个氨基酸;其中含有17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87个氨基酸的成熟GH序列。同时将其插入到载体启动子下游,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报告基因融合,重组质粒经菌液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测序进行鉴定。通过脂质体转染分别将pEGFP-GH重组表达载体、pEGFP-N1转到293T细胞中,以检测尼罗罗非鱼GH基因表达的活性。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pEGFP-N1,有荧光表达的细胞占90%以上;pEGFP-GH可见绿色荧光,但是有荧光表达的细胞较少,强度较弱。上述试验现象表明,所获得的尼罗罗非鱼GH基因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因此具有较好的表达活性。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生长激素基因 荧光蛋白 转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生植物微生物强化系统对日本沼虾养殖水体的生物净化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池塘水体中栽种以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为主的水生植物,并添加活菌含量>108 g-1的复合微生物制剂,构建了水生植物-微生物强化系统,研究该系统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养殖水体的生物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40 d时,所添加的1.0 mg.L-1活性微生物可充分依赖水体中水生植物的巨大表面积而形成固定化的生物膜,使得植物区及相邻水体中细菌和真菌数量提高25%~69%,强化水体的净化功能。水生植物-微生物强化系统可通过相互的协同作用,提高对氮、磷和有机物等的利用能力,在促进自身生长的同时,可大幅降低水体中NH4+-N、NO2--N、NO3--N、TP、PO43--P含量,抑制TN、高锰酸盐指数的快速升高,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竞争藻类生长的资源,使得水体中藻类的丰度有所下降,pH也趋于稳定。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微生物强化系统是一种良好的日本沼虾养殖水体生物净化系统,当水体中添加的微生物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适宜的水生植物覆盖率为40%。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微生物 日本沼虾 池塘 生物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龟类养殖的基本常识(上)

海洋与渔业 201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虹鳉透明突变的遗传特征及其组织学观察

动物学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杂交方法对虹鳉(Poecilia reticulate)透明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从F1自交和回交后代的表型分析,该性状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呈隐性遗传,其遗传特征符合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采用体视镜观察比较不同表型虹鳉体表色素细胞的差异,并应用石蜡切片和电镜技术对不同表型鱼的皮肤、腹膜等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虹鳉比较,透明个体没有虹彩色素细胞。组织学研究表明,透明虹鳉皮肤和腹膜的结构基本完整,但缺少了虹彩色素细胞层。由于突变个体虹彩色素细胞的缺失,导致光线可透过身体,因而变得透明。虹鳉的透明突变并不致死,也可育,且能稳定遗传。不论幼鱼或成鱼,透明突变体的心、肝、肾、肠、鳔、鳃、脊椎等内部器官可肉眼直接观察,为相关实验提供了极大便利,是进行体内实验研究的优良材料。

关键词: 虹鳉 透明 虹彩色素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鳞鲃的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和耐盐碱测定

水产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2010年进行大鳞鲃的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观察,并测定了胚胎、仔鱼的耐盐碱能力。结果表明,大鳞鲃是产漂流性卵的鱼类,繁殖性周期为1年产卵1次类型。水温19~23℃时,催产药物的效应时间在21~26 h,1.4~2.3 kg的雌性亲鱼产卵量在8×105~1.4×106粒,人工繁殖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平均为63.9%、81.5%、86.6%。大鳞鲃的卵为灰白色,直径约1.5 mm,遇水后卵膜会迅速吸水膨胀,1 h后达到最大为4.5 mm。水温20~23℃时,从卵授精到仔鱼孵出需要的积温为49.82℃.d,到仔鱼平游摄食需要积温125.14℃.d,刚出膜的仔鱼全长(6.07±0.18)mm,当达到(8.30±0.47)mm开始平游摄食。在耐盐碱实验中,测得大鳞鲃的胚胎72 h在盐度3.2以下、碱度14.32 mmol/L以下的水体中对成活率无影响;仔鱼96 h在盐度5.1以下、碱度14.32 mmol/L以下的水体对成活率无影响。

关键词: 大鳞鲃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盐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鲇(♀)*怀头鲇(♂)杂种F1的形态学及遗传学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观察了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怀头鲇(S.soldatovi)(♂)的杂交后代F1(简称杂交鲇)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其染色体核型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结果显示,杂交鲇形态学可数性状为背鳍D.i-6,胸鳍P.i-14~15,臀鳍A.i-76~85,须3对;染色体数目(2n)为58,核型公式为2n=24m+16sm+14st+4t,臂数(NF)为98;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物酶(POD)两种同工酶在杂交鲇中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中肌肉的LDH同工酶可作为鉴别杂交鲇的生化遗传标记.

关键词: 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 怀头鲇(S.soldatovi) 杂种F1 形态学 核型 同工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硝酸对微囊藻毒素-LR的降解动力学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首次观测到亚硝酸(HNO2)对微囊藻毒素-LR(MC-LR)具有降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NaNO2存在且溶液为酸性条件下MC-LR被显著降解,而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MC-LR无显著降解.降解速率随溶液pH值的降低而增加,但与NaNO2浓度无线性相关.在pH为1.73,NaNO2浓度为5 mmol/L,MC-LR浓度为9.78 mg/L时MC-LR的降解速率达到最大值,在该条件下,MC-LR在5 h内降解率可达94.89%.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亚硝酸 高效液相色谱 降解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角毛藻生长和收获的光生物反应器与泡沫分离集成系统

渔业现代化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泡沫分离技术收获和浓缩藻液,可以显著减少后续离心分离所需的时间,成本低且易于维护。本试验系统由8个220 L有机玻璃光生物反应器组成,用作角毛藻(Chaetoceros spp.)生长和泡沫分离,试验中不添加絮凝剂和表面活性剂。在户外开放环境下培养微藻,其收获需要研究的因素有气泡尺寸、空气流量、藻密度、溢流高度、pH和泡沫分离运行时间。设计部分因析试验和星形设计试验,研究各个因素的变化对微藻干重产量、收获率和收集泡沫体积的影响,以及如何得到最佳收获量。试验结果表明,设定泡沫分离运行时间在30 min内,角毛藻的收获率超过90%,同时培养液体积移出量少于12%。泡沫分离是收获角毛藻的实用方法。

关键词: 泡沫分离 角毛藻 光生物反应器 开放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