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南极磷虾酶解工艺优化及模型建立

食品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短肽得率(trichloroacetic acid-nitrogen soluble index,TCA-NSI)和水解度(degree of hydrolysis,DH)为指标,从7种常用酶中选出Alcalase酶作为酶解南极磷虾的最适酶。对Alcalase酶水解南极磷虾的酶用量、底物浓度、pH值、温度和时间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TCA-NSI和DH与各因素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确定Alcalase酶水解南极磷虾的最适工艺为温度50.7℃、pH8.01、加酶量3010U/g、时间239min,此时TCA-NSI值为73.02%,DH值为42.33%,短肽平均肽链长(peptide chain long,PCL)为2.36,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77.9。

关键词: 南极磷虾 Alcalase 短肽 水解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剑尾鱼CYP1A1基因mRNA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YBR GreenⅡ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了剑尾鱼CYP1A1基因mRNA水平的定量分析方法。从苯并芘浸泡诱导后的剑尾鱼肝脏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对目的片段进行PCR扩增、电泳纯化、T-A克隆及测序鉴定。将所得标准品质粒10倍梯度稀释后构建标准曲线并进行熔解曲线分析。用苯并芘(20μg/L)对剑尾鱼进行诱导,在第1、3、5、7、9、11天分别取肝脏,RT-PCR检测剑尾CYP1A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建立了剑尾鱼CYP1A1基因表达的检测方法和定量标准曲线,构建的剑尾鱼CYP1A1和β-actin基因的标准品Ct值检测范围分别为10~26、12~26,扩增效率分别为100.53%、98.40%;建立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在0.99以上;熔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具有特异的单个峰,表明扩增产物特异性非常好,组内变异系数为0.15%~0.83%,组间变异系数为0.86%~1.66%。利用本方法对剑尾CYP1A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苯并芘可显著诱导剑尾鱼CYP1A1基因的表达。诱导组剑尾鱼肝脏中CYP1A1相对表达量随着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呈倒"U"形;对照组的CYP1A1相对表达量很低,随时间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 剑尾鱼 CYP1A1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酸乳杆菌培养基的优化及高密度培养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1

摘要:针对益生菌嗜酸乳杆菌的营养需要,优化其增殖培养基,获得其高密度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嗜酸乳杆菌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碳源、氮源、磷源分别为蔗糖、蛋白胨、酵母膏、KH2PO4;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添加量为蔗糖2.0%、蛋白胨1.5%、酵母膏0.5%、KH2PO4 0.2%。最佳初始pH为5.9;最佳增殖因子为5%西红柿汁。优化培养基的菌体浓度为9.3×108CFU/mL,是基础培养基的5.8倍;2M3发酵罐扩大培养的菌体浓度达9.0×108CFU/mL,终点pH为3.8。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培养基优化 高密度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DPE圆柱形网箱与圆台形网箱受力变形特性的比较

水产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一种用于模拟水流作用下网箱受力变形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利用海上实测数据对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网箱锚绳力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十分接近,最大相对误差为7.0%。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圆柱形网箱和圆台形网箱在不同配重(GW1=350 kg、GW2=600 kg)和流速(U=0.3~0.9 m/s)条件下所受的水流力以及容积损失率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两种网箱无论在所受的水流力方面还是在变形后保持的网箱容积方面随流速和配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圆柱形网箱的容积损失率远大于圆台形网箱的容积损失率,在较小流速(U=0.3 m/s)研究时,圆柱形网箱的容积损失率达到了28%左右,具有较明显的初始变形。圆台形网箱的初始变形很小,具有较好的耐流特性和抗变形能力。

关键词: 圆柱形网箱 圆台形网箱 受力变形 容积损失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鲤鲫杂交回交子代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比较

水产学杂志 2011

摘要: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制备两种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鲤鲫杂交♀×德国镜鲤♂;鲤鲫杂交♀×鲤♂)的染色体。结果表明:两种鲤鲫杂交回交子代染色体组由150条染色体组成,按着丝粒位置染色体组型可分为四组,每个染色体小组均由三条同源染色体组成。其中鲤鲫杂交♀×鲤♂回交的染色体数目为3n=150,染色体臂数NF=234,其核型公式为:3n=60m+24sm+36st+30t;鲤鲫杂交♀×德国镜鲤♂回交染色体数目为3n=150,染色体臂数NF=258,其核型公式为:3n=63m+45sm+12st+30t。

关键词: 德国镜鲤 远缘杂交 回交子代 染色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浮床栽培空心菜对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中氮和磷的控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总氮和总磷一直被认为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而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是养殖过程中引起鱼类疾病的关键环境因子。此试验利用PVC管构建浮床,研究了浮床栽培空心菜对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中N和P的控制效果。数据表明,在试验后期,池塘水体中总氮水平降至淡水养殖池塘废水排放二级标准,而总磷水平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氨氮的水平控制在1mg/L以下,而亚硝酸盐氮水平则控制在0.1mg/L以下。从各处理组对污染物的去除情况来看,空心菜种植时间与种植面积均与N、P的去除效果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种植时间越长(>60天),种植面积与去除效果的正相关性越明显。结果表明,在集约化养殖池塘中采用浮床栽培空心菜能够对氮和磷实现有效的控制,并且空心菜浮床覆盖率为20%时比10%和15%处理组更具有经济效益。该试验为淡水池塘罗非鱼的健康养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 空心菜 浮床栽培 养殖池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恩诺沙星对2种鲟GST和GSH酶系活性影响的比较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恩诺沙星(enrofloxacin)按照0、20、40、60、80、100 mg/kg的浓度,对小体鲟及史氏鲟口服给药5 d,停药2 d后对其血浆及肝脏组织中GST活性及GSH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种鲟血浆和肝脏组织中GST活性和GSH含量均随着给药浓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规律性变化,并在40 mg/kg给药浓度时达到最大值,小体鲟血浆及肝脏中GST活性分别为23.235、68.670 U/mgpro,GSH含量分别为27.616、39.317 mg/g pro;史氏鲟分别为42.835、101.835 U/mg pro,27.852、51.192 mg/g pro。2种鲟肝脏组织中GST和GSH酶系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血浆中,且史氏鲟血浆和肝脏组织在各给药浓度下GST活性和GSH含量均高于小体鲟。

关键词: 恩诺沙星 小体鲟 史氏鲟 GST活性 GSH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驼背鲈脑垂体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AS、Mallory三色法和腺垂体不同细胞改良染色法3种组织学染色方法,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脑垂体的形态、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脑垂体为圆球形实心腺体,位于间脑腹面,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2部分组成。根据神经纤维中所含分泌颗粒形态和大小把神经分泌纤维分为A1、A2和B型。神经纤维中存在2种垂体细胞,即呈椭圆形的Ⅰ型垂体细胞和呈梭形的Ⅱ型垂体细胞。腺垂体由3部分组成:前外侧部(RPD)、中外侧部(PPD)和中间部(PI)。腺垂体部可以鉴别出6种内分泌细胞,其中RPD有2种内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和催乳激素(PRL)分泌细胞;PPD有3种内分泌细胞: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PI只有1种内分泌细胞,即促黑激素(MSH)分泌细胞。此外,腺垂体还有1种非分泌细胞星状细胞(SC)。驼背鲈腺垂体中6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情况为:前外侧部分布有2种细胞,即嗜酸性的PRL分泌细胞和嗜碱性的ACTH分泌细胞;中外侧部有GH、GTH、TSH 3种分泌细胞;MSH分泌细胞分布在中间部。驼背鲈脑垂体中只有1种GTH分泌细胞,只是呈多种形态。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鱼类脑垂体的结构,为驼背鲈的繁育和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驼背鲈 脑垂体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合发酵法制备龙须菜膳食纤维

食品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发酵法制备龙须菜膳食纤维,优化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绿色木霉和米曲霉为发酵菌,以产品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龙须菜膳食纤维最佳制备工艺。结果:龙须菜膳食纤维最佳制备工艺为料液比1:5(g/mL)、发酵温度28℃、pH6.0、发酵时间7d、接种体积比1:1。结论:发酵法制备龙须菜膳食纤维可行,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膳食纤维的得率为71.36%,膨胀力为14.5mL/g,持水力为6.23g/g。

关键词: 龙须菜 发酵 米曲霉 绿色木霉 膳食纤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羟甲基硫酸鳞对日本鳗鲡的急性毒性及杀菌性能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摘要:[目的]探讨四羟甲基硫酸鳞(THPS)作为一种新型季鳞盐杀生剂对日本鳗鲡的毒性作用以及杀菌效果.[方法]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进行THPS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急性毒性试验,以及THPS对柱形屈绕杆菌(F.columnaris)的杀菌性能试验.计算THPS的半致死浓度(LC<,50>)、24 h安全浓度(Sc)、对柱形屈绕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以及杀菌率.[结果]THFS的24、48和96 h的LC<,50>分别为11.9、9.9和9.1 mg/L;Sc为2.1 mg/L;MIC和MBC分别为0.36和0.72mg/L;浓度为0.7mg/L,作用12 h的杀菌率达100.0%,药效持久,且受pH值影响极小.[结论]新型季鳞盐杀生剂对防治鳗鲡细菌性疾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 四羟甲基硫酸鳞 日本鳗鲡 柱形屈绕杆菌 急性毒性 杀菌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