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番茄抗病基因Sw-5和Ty-3a的多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北方园艺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含有斑萎病毒和黄化曲叶病毒抗病基因和感病基因的番茄为试材,采用多重PCR方法,建立番茄抗斑萎病毒Sw?5和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Ty?3a基因同时扩增的体系,以期为番茄分子标记抗病育种提供更省时、省力、经济的方法。结果表明:多重PCR扩增的特异性片段与单引物扩增片段完全一致,与Sw?5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在抗病基因型中可扩增出574bp的条带,感病基因型中扩增出464bp的条带;与Ty?3a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在抗病基因型中可扩增出630bp的条带,感病基因型中扩增出320bp的条带,多重PCR体系可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对2个抗病基因进行筛选鉴定及苗期早期辅助选育。
关键词: 番茄斑萎病毒(TSWV)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Sw?5 Ty?3a 多重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酵素菌技术在我国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
《食用菌 》 2017
摘要:酵素菌技术是日本在20世纪40年代发明的一项农用生物技术,目前已被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和推广,广泛应用于种植、养殖、食品和环保等领域。介绍了酵素菌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我国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屏障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屏障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择28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杜×长×大"断奶仔猪12头,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2个组,每组6个重复,单栏饲养。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5×10~5CFU/g丁酸梭菌。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14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7.83%(P<0.05)、料重比降低5.26%(P>0.05);试验组仔猪空肠NOD样受体蛋白(NLRP)3(P<0.05)、NLRP6(P<0.05)、NLRP12(P<0.01)、封闭蛋白1(claudin-1)(P<0.01)和紧密连接蛋白2(ZO-2)(P<0.05)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上调,回肠claudin-1和ZO-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试验组仔猪空肠和回肠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空肠中大肠杆菌数量降低2.49%(P>0.05),回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仔猪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降低5.47%、IL-10含量提高25.43%(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提高仔猪小肠屏障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和肠道菌群平衡,促进仔猪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喂酸化奶对犊牛生长指标的影响
《中国奶牛 》 2017
摘要:提高犊牛饲养效率是目前奶牛养殖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试验以犊牛为研究对象,采用分阶段"饲喂初乳(1~3日龄)+定时定量牛奶(或自由采食酸化牛奶)+犊牛颗粒料"、60日龄断奶的饲养程序,定期监测犊牛生长指标,研究酸化奶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酸化奶自由采食模式对30日龄和60日龄的犊牛体重、体尺等生长指标没有不良影响,但是由于30~60日龄自由采食酸化奶影响了颗粒料的采食,使得60日龄胸围日增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有可能影响了瘤胃发育,故建议在30~60日龄期间酸化奶定量饲喂,并加强诱导犊牛颗粒料的采食,以促进瘤胃的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动灌溉施肥模式对温室黄瓜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节水灌溉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寻日光温室天津地区适宜的自动化灌溉施肥制度,以秋冬茬黄瓜为试材,以传统手动简易灌溉施肥模式为对照,研究了基于黄瓜需水需肥规律的自动灌溉施肥模式对黄瓜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手动灌溉施肥相比,自动灌溉施肥可节水22.4%,节肥30.4%;在保证黄瓜正常生长的基础上,显著提高黄瓜单果重以及产量,商品瓜的产量提高11.1%,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43.6%和60.0%。因此,自动化灌溉施肥设备依据温室黄瓜需水需肥规律进行水肥管理可以作为黄瓜产量改善及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柱头外露率相关性状的调查及高柱头外露率不育系的创制
《天津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虽然杂交稻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产量,缓解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但是杂交种的生产却制约了杂交稻的进一步发展。提高雄性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是提高杂交种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对在天津地区种植的一些核心亲本进行调查,对影响柱头外露率的相关性状进行测量分析,以期找到影响柱头外露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柱头及花柱长度对柱头外露率影响较大,且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在育种过程中通过选择长柱头和花柱的后代可以提高柱头外露率。通过引入长柱头的亲本,成功地对不育系及保持系的柱头外露率及异交性状进行了改造,大大提高了杂交稻的制种产量。进一步对以罗2和II-32B构建的F2代群体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柱头及花柱总长的分布存在两个主峰,说明这个性状有可能是少数几个基因控制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