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冬小麦叶片和非叶器官对粒重的贡献
《草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找粒重提高的新途径,挖掘增产潜力,对粒重形成时植物光合器官的贡献进行了研究。2011和2012年选用19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系),进行剪叶或遮光21种处理,研究了叶片和非叶器官(穗、茎秆、叶鞘)对粒重的贡献。结果表明,顶部四片叶对粒重的贡献率为17.8%,其中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和倒四叶对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10.60%,2.80%,0.05%和1.60%,而穗、叶鞘和茎秆对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41.0%,11.0%和5.7%,不同品种叶及非叶器官对粒重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旗叶和倒二叶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穗下节和相对应叶的叶面积均呈负相关;倒三叶和倒四叶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负相关,而与相对应叶的叶面积呈正相关;穗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负相关,与总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旗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茎秆和叶鞘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正相关。生产上选用叶及非叶器官对粒重贡献率高的品种,有利于获得理想的产量。


辣椒EST-SSRs的分布特征及在品种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园艺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高效实用的EST-SSRs标记,从120605条辣椒无冗余EST序列中共搜索到10179条至少含有1个SSR的EST序列,占EST总数的8.44%。高频重复类型为一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占EST-SSRs总数的91.63%。最常见的基元是A/T,其次是TC/GA和CT/AG。设计合成了20对EST-SSRs引物并对25份辣椒材料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表明:17对引物在供试辣椒材料中能扩增出明显的条带,其中12对引物扩增出42条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条带为3.5条,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介于0.21~0.95之间。利用EST-SSRs标记对供试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学、生物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本研究中开发的EST-SSRs标记可用于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无核葡萄剥胚胚挽救技术关键影响因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个无核葡萄杂交组合金星无核×希姆劳特、奥迪亚无核×金星无核、火焰无核×森田尼无核、百乐无核×金星无核、安艺无核×奥迪亚无核为试材,研究不同取种时间、胚珠和胚发育培养基、胚萌发培养基以及增殖生根培养基对无核葡萄胚挽救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杂交组合的胚挽救最佳取种时期分别为花后49、43、40、40和43d;胚珠和胚发育培养阶段用ER培养基效果优于Nitsch,胚发育率达到6.4%~32.6%;火焰无核×森田尼无核、金星无核×希姆劳特、安艺无核×奥迪亚无核在WPM+BA 0.1mg/L的培养基上获得最高的正常萌发率,分别达到78.3%、67.8%和66.7%,而奥迪亚无核×金星无核和百乐无核×金星无核则在MS/2+IAA 0.1mg/L的培养基上正常萌发率最高,分别达到54.7%和65.3%;火焰无核×森田尼无核最佳增殖生根培养基为MS/2+IBA 0.1mg/L培养基,但另外4个组合则使用改良B5+IAA0.1mg/L培养基效果最佳。


NO和H_2O_2依赖Ca~(2+)/CaM信号调控马铃薯花青素积累
《核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块茎颜色马铃薯品种陇薯8号、陇薯7号、LC310-2和山东彩肉为材料,研究外源NO、H2O2、NO+H2O2处理对马铃薯块茎花青素合成及其信号物质Ca2+-ATPase和CaM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和H2O2处理后,4个基因型马铃薯薯皮和薯肉花青素积累,Ca2+-ATPase活性升高,CaM含量增加,其效果为NO+H2O2>H2O2>NO>水(CK),并且花青素的积累量与Ca2+-ATPase活性和CaM含量均呈正相关,其平均决定系数达0.9194和0.8859。说明NO和H2O2对马铃薯花青素合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细胞Ca2+/CaM信号发挥了NO和H2O2对马铃薯花青素合成诱导的信号调节。
关键词: 彩色马铃薯 NO H2O2 Ca2+/CaM信号 花青素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评价
《中国果树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生物活性,客观评价该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敏感性测定及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即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烯肟菌酯乳油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EC50分别为1.89、5.12、5.56μg/mL,EC90分别为13.27、42.01、36.63μg/mL;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1 000倍液叶面喷雾7天后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在90.17%以上,均极显著高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说明在甘肃天水地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嘧菌酯 烯肟菌酯 吡唑醚菌酯 葡萄霜霉病 甘肃天水


旱地马铃薯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以不同沟垄覆盖种植方式为处理,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耕层土壤温度和产量等,计算马铃薯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旱作条件下马铃薯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采用高垄膜覆盖沟覆草垄播能有效增加马铃薯生育前期地温,苗期日均地温较传统平播(CK)增加了0.5℃~2.23℃,0~100 cm土壤贮水量提高52.8 mm。6月底至7月中旬的伏旱期间,高垄膜覆盖沟覆草垄播处理0~25 cm土层日均地温较全地膜覆盖处理降低3.6℃~6.9℃,较CK仅增加0.6℃~0.8℃;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全膜覆盖处理增加6.2~8.3 mm,较CK增加27.3 mm。表明采用高垄膜覆盖沟覆草垄播种植,可改善伏旱期间的土壤水热状况,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其它覆盖种植方式分别提高8.39%~58.38%和8.46%~67.97%。因此,高垄膜覆盖沟覆草垄播处理实现了水温对马铃薯生长的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和产量。


耕作方式与施肥对陇东旱塬冬小麦-春玉米轮作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陇东黄土旱塬已进行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了免耕和传统耕作条件下5个施肥处理冬小麦收获期土壤水分、土壤容重(2011年)及土壤养分和产量(2005—2011年)变化,探讨了耕作方式和施肥对冬小麦-春玉米轮作农田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及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免耕条件下0~200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容重及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均高于传统耕作.相同耕作条件下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高于其他施肥处理;不同耕作方式及施肥处理下速效钾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传统翻耕处理的产量高于免耕,相同耕作条件下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产量最高,不施肥对照产量最低.不同耕作方式和施肥处理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肥力效应以免耕优于传统翻耕,产量以传统翻耕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最好.


无硫复合护色液对“红富士”苹果片干制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红富士苹果片为试材,研究了无硫复合护色液对果片干制过程中相关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无硫复合护色液浸泡处理后的果片,在各干制时间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力远高于非处理或单一护色液处理组,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酶活力及丙二醛(MDA)水平远低于非处理或单一护色液处理组。这表明无硫复合护色液的护色效果是通过抑制PPO、POD活力的增加和SOD、CAT活力的下降,进而降低MDA水平来实现的。


射干地龙颗粒对鸡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射干地龙颗粒的安全性,将120只21日龄的三黄肉鸡,随机分为3倍剂量组、6倍剂量组、12倍剂量组和对照组,观察射干地龙颗粒对鸡的心、肝、脾、肺、肾脏和血液等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鸡的体重、脏器指数以及血常规指标组间差异总体不显著(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及肌酐含量与药物剂量间呈现无规律性变化,白蛋白含量和尿素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用药后,各组鸡的心、肝、脾、肺和肾脏均无明显差异,表现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