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柿子浸泡贮存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襄汾县汾阳岭村有5000多棵柿子树,每年盛产柿子30万公斤甚至50万公斤。除加工柿饼外,约有15万公斤柿子需要贮存。这一带的地下水群众根据品尝感觉称作“甜水”和“苦水”。人们利用“苦水”浸泡贮存柿子已有多年历史。但本村的水是“甜水”,要浸泡贮存柿子需到几十里之外拉运“苦水”。村民迫切要求解决柿子贮存问题。一、柿子浸泡过程秋分前后,肺子成熟。村民选择无病虫、无破伤的柿子浸泡于“苦水”中,七八天后,柿子自然脱涩。大雪过后,温度下降,天气变冷,浸泡柿子的器皿上部逐渐结冰。冰层达2厘米厚时,人们怕器皿冻破,用麦草、破棉絮将器皿围住,这样一直到第二年柿子出售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忻州地区向日葵综合增产技术调查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1986年以来,我们对忻州地区全区的向日葵生产进行了调查,认为全区向日葵生产面临病害蔓延,面积减少,产量下降等严重问题。本文就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一、推广优良品种,建立无病和轻病区良种繁育基地食用品种目前尚无优良杂种应用,仍以老品种为主,所以当前在食用向日葵品种退化混杂、带菌严重的情况下,应首先在生产上做到异地调种,其规律是从高海拔、高纬度的轻病区调种到低海拔、低纬度的重病区。重病区的种子严禁在生产上应用。二、开发向日葵新产区,大力发展油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棚蔬菜通风换气适用模式
《农业科技通讯 》 1990
摘要:通风换气是大棚蔬菜生产的重要技术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大棚蔬菜的生长状况和生产效益。"大棚五段通风换气法"模式,可使该项技术规范化,以解决大棚生产之需,从而挖掘农村大棚蔬菜生产潜力。一、模式内容:(下表)二、使用说明(一)第一阶段采取"按温二开一闭法",就是按照温度分二次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苛岚县农作物自然生产潜力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岢岚县自然条件差,矿产资源贫乏,农业在全县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中又以种植业为主。农耕地绝大部分为旱地,据统计,40.7万亩耕地中,水地不足万亩。由此可见,旱地农业在岢岚县现阶段的经济地位是极其重要的,研究其生产现状及潜力,不论对制订规划还是宏观决策都很必要。一、农作物生产现状从历史上看,岢岚县的农业自然灾害就比较频繁,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据统计,近三年的年平均粮食播种面积29.3万亩,平均总产2 332.7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28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菇栽培料水分动态观察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作者在和顺县河北村食用菌厂对平菇栽培过程中菌袋水分状况进行了系统观察.看到发菌过程中菌袋含水率增长12.6%,菌袋水分和干物质含量的生产能力相差甚远等现象。据此对栽培过程水分管理措施提出如下改进意见:培养料初始含水率应控制在55%左右为宜,出菇过程应大量补水以保持菌袋含水率在55—60%。这样才能使生物学效率大幅度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