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不同来源生物炭与化肥减量配施对土壤养分、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生物炭在花生种植中对产量、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分析生物炭作为肥料缓释载体实现花生减肥增效的栽培潜力,选用常见生物质花生壳、稻壳、山核桃壳和竹粉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并与化肥进行总养分一致配比组合,施入山花15花生栽培土壤中,通过凯氏定氮法、钒钼黄比色法、火焰光度计法分别测定花生各器官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和气相色谱法测定花生脂肪酸成分确定不同来源生物炭对花生产量、农艺性状及花生籽粒品质的影响;通过碱解扩散法、碳酸氢铵比色法、乙酸铵-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16S高通量测序定量土壤细菌相对丰度,确定不同来源生物炭对花生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施肥对照,施用4种生物炭减肥组合均可以显著提高花生的养分吸收能力和产量。其中花生壳生物炭组合效果最佳,其荚果产量与地上部生物量较对照分别提高33.8%、46.9%。施用山核桃壳生物炭可以明显提升花生籽粒中油酸的相对含量(相比对照提升29.9%)。此外,山核桃壳生物炭、稻壳生物炭和花生壳生物炭组合可以明显提升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具备一定的土壤改良潜力。综上,添加生物炭作为减肥增效栽培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花生壳生物炭,在花生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生物炭 花生 土壤养分 油脂 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呕吐毒素的污染现状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饲料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是谷物原料和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所带基团极性较弱,常规的饲料加工工艺及市面上常见的毒素吸附剂较难将其去除,因此成为养殖业中污染最为严重的霉菌毒素之一.文章从DON在饲料及原料中的污染情况、理化性质以及最新的脱毒方法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饲料 呕吐毒素 脱毒 生物酶解 吸附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莲藕解酒功能软糖的制备及功效评价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了莲藕解酒成分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制备的软糖的解酒功效。本研究以莲藕为原料,以乙醇脱氢酶(ADH)体外激活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进行研究。对最优提取工艺下的莲藕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并以此作为原料制备解酒功能软糖,测定软糖中添加不同浓度莲藕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建立小鼠醉酒模型评价莲藕功能软糖的醒酒功效。实验结果表明,莲藕解酒成分最佳提取工艺为溶剂选用100%甲醇,料液比1∶4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5 h,此工艺下得到的莲藕提取物对ADH体外激活率为(19.60±2.10)%。UPLC-QTOF-MS/MS分析此工艺条件下莲藕提取物有433种成分,主要物质为酚酸和黄酮类物质。莲藕解酒功能软糖对ABTS+自由基、·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14.59、101.96和5.54 mg·mL-1。动物实验证明莲藕解酒功能软糖可以显著提高(P<0.05)饮酒后小鼠肝脏ADH活性并显著降低(P<0.05)小鼠饮酒后血液中乙醇的含量,同时延长小鼠平均醉酒潜伏时间并缩短醉酒后翻正反射恢复时间。表明莲藕解酒软糖具有一定的解酒效果。本研究结果为开发具有解酒护肝功效的功能性食品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 莲藕 解酒 凝胶软糖 工艺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沙棘杨梅复合果汁

化学工程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沙棘酸涩,采用杨梅复配技术可改善感官,形成一款消费者喜爱的复合果汁.以沙棘原浆和杨梅汁为主要原料,白砂糖等为辅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试验确定沙棘杨梅复合果汁的最佳原辅料配比.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低酯果胶、高酯果胶、黄原胶、卡拉胶、魔芋胶和柚皮果胶为复合果汁稳定剂,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试验确定稳定剂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沙棘杨梅复合果汁的最佳原料复配比为沙棘原浆∶糖∶杨梅汁质量比=30∶15∶31.113,此时感官分最高为34.83,总酚质量浓度为432.66 mg/L,DPPH(2,2-联苯基-1-苦基肼基)自由基清除率为39.29%.沙棘杨梅复合果汁稳定剂最佳配比为低酯果胶0.15%、魔芋胶0.095%、柚皮果胶0.093%.杨梅汁复配可以提高沙棘汁感官特性,经响应面优化复配的果汁具有沙棘和杨梅独特的香气,色泽呈橘黄色,组织状态均匀,口感酸甜适口.

关键词: 沙棘 杨梅 果汁 稳定性 响应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方式大米中碳氮同位素比率与矿质元素特征及加工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大米稳定同位素特征指标与矿质元素差异,该研究利用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研究有机、绿色和常规种植方式下糙米与精米δ13C、δ15N与11种矿质元素变化.结果表明,精米δ13C、δ15N分布分别为-27.7‰~-26.9‰和3.7‰~4.9‰,糙米δ13C、δ15N分布分别为-27.8‰~-26.9‰和3.4‰~4.7‰.精米δ13C在有机和绿色栽培下差异显著,δ15N在绿色与常规栽培下差异显著,Na、Mg、K、Mo元素存在显著性差异;糙米δ13C和δ15N在各栽培条件下均无显著差异,K、Mn元素存在显著性差异.糙米加工成精米后,有机大米中矿质元素减少42%,绿色大米矿质元素损失40%,常规大米矿质元素下降54%.精米比糙米可以更好地反映稳定同位素特征,常规栽培下糙米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绿色栽培下精米矿质元素含量最高.不同种植方式和加工制备影响大米中δ13C、δ15N、矿质元素含量,该研究为科学评价大米中矿质元素含量和指导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种植方式 糙米 精米 稳定同位素 矿质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黄类大型真菌中多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黄类真菌是隶属于锈革孔菌目的一类具有相似外形与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的总称.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保肝、抗炎等功效,深受消费者特别是亚洲人的推崇.多酚类物质作为桑黄类真菌中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其关键活性物质之一,一直是医药保健领域关注的研究热点.在明确桑黄类真菌类群的基础之上,综述了桑黄类真菌中不同多酚物质及其药理活性、提取方法与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桑黄类真菌多酚类物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药用真菌 桑黄类真菌 多酚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植酸处理对樱桃番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和含量的影响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果实香气浓郁的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var. cerasiforme)品种‘浙樱粉1号’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腐殖酸不同处理(对照:根部和叶面均施清水;根和叶施:根部和叶面均施腐植酸;根施:根部施腐植酸,叶面施清水;叶施:根部施清水,叶面施腐植酸)下果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组成、含量及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共检测到15类340种VOC。与清水对照相比,根和叶施、根施、叶施腐殖酸处理后,果实中的VOC相对含量分别提升了49.3%、25.6%、14.4%,其中根和叶施、叶施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中醛类的相对含量,而根施处理显著提高了萜类的相对含量。差异VOC统计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根和叶施、根施、叶施腐植酸处理VOC积累上调数量分别为153、147和13个,占总差异积累VOC数量的97.5%、97.4%和81.3%,根和叶施、根施处理的差异VOC数量显著多于叶施处理。感官风味特征分析表明,根和叶施腐植酸能够增加番茄果实的甜香型香味特征,而单独根施和叶施处理则能够增加果香型香味特征。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腐植酸处理后番茄果实香气特征不是被其中1或2种相对含量高或相对气味活度值较高的VOC主导,而是被多种VOC相互作用影响,使其呈现出不一样的香气类型。综上,腐殖酸处理,尤其是根和叶施处理,可显著影响番茄果实中VOC的组成和相对含量,提升风味品质。

关键词: 樱桃番茄 腐植酸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相对含量 风味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园艺植物R2R3-MYB转录因子研究现状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2R3-MYB(2R-MYB)是最大的MYB亚家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调控特有的生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成员广泛参与了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初生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逆境响应以及激素信号传导.目前,已有70余种植物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的R2R3-MYB基因家族鉴定分析.基于此,本研究总结了R2R3-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特点,并探讨了其在园艺植物品种创新和品质提升过程中发挥的功能作用,重点总结了 R2R3-MYB成员在30余种园艺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合成方面的调控作用.预期结果将有助于阐述R2R3-MYB基因家族的进化和功能多样性机制,同时为解析其在调控植物特殊代谢物合成的分子机制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R2R3-MYB 园艺植物 基因调控 次生代谢 逆境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困境与策略-以浙江省为例

农业经济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粮食安全是关乎民生的战略问题,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本文以耕地资源稀缺的浙江省为例,在明晰耕地基本现状情况和已有耕地保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成果总结了开展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对策建议,以此为资源禀赋条件不足地区的耕地综合保护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 “三位一体” 浙江经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化肥对红壤磷形态、磷酸酶活性及phoD基因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湖南省祁阳县的国家红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试验地为平台,采用单施氮肥(N)、氮钾配施(NK)、氮磷配施(NP)和氮磷钾配施(NPK)4种不同组合的无机肥料添加方式,结合实时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磷形态、磷酸酶活性及phoD基因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氮与磷、钾配施可以缓解土壤酸化趋势,氮磷配施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各形态磷含量。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氮磷、氮钾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土壤总细菌丰度及phoD基因丰度;氮磷钾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总细菌丰度,但显著降低土壤phoD基因丰度。磷酸酶编码基因phoD基因群落的α-与β-多样性在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且所有处理中来源于假单胞菌属与紫色杆菌属的phoD基因分别超过总序列的45%。此外,链霉菌属、马赛菌属以及短波单胞菌属与土壤磷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在不同养分输入条件下,调节功能菌群丰度及磷酸酶活性的关键因素不同。氮磷钾的合理配施能够增加土壤磷含量和磷酸酶活性,改变phoD基因丰度和群落结构,提高土壤的供磷能力,但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微生物物种趋于单一化。

关键词: 化肥 高通量测序 磷酸酶 phoD基因丰度和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