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山核桃内生细菌ZL34的鉴定、抑菌活性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山核桃干腐病是目前山核桃林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菌株ZL34是从山核桃根系中分离到的一株对茶藨子葡萄座腔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为明确其分类地位、抑菌活性和优化发酵培养基,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ZL34进行种属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杯碟法测定了菌株ZL34的抗菌谱;采用插片法、生长速率法和琼脂平板法测定了菌株ZL34对茶藨子葡萄座腔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配方。结果表明,菌株ZL34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不仅对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还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多种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菌株ZL34发酵上清液可显著抑制茶藨子葡萄座腔菌菌丝的生长,其中5倍稀释液的抑制率为96.48%,但对孢子的萌发率无明显影响。受抑制的菌丝色素积累明显,其中气生菌丝表现为异常突起和膨大,形成孔洞,基内菌丝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筛选到由4%黄豆饼粉、4%玉米粉、0.5%尿素、0.6%(NH42HPO4、0.35%CaCO3和pH7.0组成的发酵配方,发酵液活菌量为6.97×10~9 CFU/mL,比优化前提高了44.79%,上清液20倍稀释液对茶藨子葡萄座腔菌的抑菌率为87.16%,比优化前提高了45.41%。本研究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ZL34对茶藨子葡萄座腔菌菌丝的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并建立了高产芽胞和高活性的发酵配方,为山核桃干腐病生防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 茶藨子葡萄座腔菌 贝莱斯芽胞杆菌 鉴定 抑菌活性 山核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茭白'浙农7号'不同生长阶段的叶片转录组学及激素水平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茭白是由菰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侵染刺激菰(Zizania latifolia)植株,使其内源激素发生变化,促使寄主进入孕茭阶段并刺激植株茎秆部膨大而形成。明确茭白不同生长阶段生育期激素以及转录组水平差异,对发现与茭白生育期调控相关的功能基因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Illumina平台测序技术对茭白新品种’浙农7号’(’zhenong 7’, ZN7)分蘖前期、分蘖末期、孕茭前期、孕茭末期4个生长阶段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4个生长阶段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 194个;4个生长阶段排名前30的单一基因GO(Gene Ontology)分类结果显示,在level 2水平上,以归类于植物对光反应的GO条目在各组比对中居多,包括细胞对强光的反应(cellular response to high light intensity)以及细胞对紫外线-A(ultraviolet-A, UV-A)的反应(cellular response to UV-A)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触角蛋白及光合生物中的碳固定等。比较4个生长阶段内源激素含量发现,赤霉素(gibberellin, GA3)、生长素(auxin, IAA)、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和细胞分裂素(cytokinin, CTK)在茭白生长各阶段的含量变化趋势并不一致。赤霉素在孕茭期的含量显著高于分蘖期(P<0.05);生长素与脱落酸含量在各个时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分蘖末期>分蘖前期>孕茭期;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在分蘖前期达到顶峰,显著高于分蘖末期及孕茭期(P<0.05),而其余3个阶段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阐明茭白不同生长阶段关键基因及其调控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茭白’浙农7号’ 不同生长阶段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DEGs) 内源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材白及分子鉴定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及(Bletilla striata)的干燥块茎是一味传统的中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由于其价格逐步走高,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白及混伪品。相对于传统的形态、理化、显微鉴定,分子鉴定较为快速、准确、客观。分子鉴定方法根据生物间的分子特征差异进行鉴定,不受自然环境、生长发育阶段等外部因素影响。本研究综述了分子标记、DNA条形码策略在白及鉴定上的应用:分子标记可鉴定白及及其近源物种,主要涉及ISSR、SCAR、SSR、SNP等标记;采用ITS2序列结合二级结构分析、ITS+ycf1序列可以鉴定白及属内及其他混伪品。本综述旨在为白及分子鉴定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白及(Bletilla striata) 混伪品 分子鉴定 分子标记 DNA条形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不确定度评估研究ID-LC-MS/MS法检测鸡蛋中氟虫腈砜残留量的关键控制点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控制检测结果准确性,以鸡蛋粉中氟虫腈砜残留分析标准物质[GBW(E)100779]为测试样,采用"自下而上"法对基于多功能净化柱(PAC柱)净化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LC-MS/MS)法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鱼骨图"分析表明,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来源有样品称样量、内标溶液添加体积、标准工作溶液浓度及其移取体积.内标溶液添加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对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贡献率为68.59%;万分之一天平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可忽略不计.同位素内标的添加过程是ID-LC-MS/MS法检测的关键控制点,参考基准的合理选择和目标物的完全提取是准确测量的前提.进一步用LC-MS/MS法对参考物质、稀释剂和内标溶液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并基于国家有证标准物质[GBW(E)100779]对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有利于提升鸡蛋食品安全的检测质量和质控水平,为精准检测质控方案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鸡蛋 氟虫腈砜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 质量控制 标准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脂质组学的金华猪与杜长大猪猪肉脂质特征差异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国内优良地方品种猪和外来品种猪猪肉中脂质特征差异,试验以相同条件下饲养的240日龄金华猪和杜长大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肌内脂肪含量,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并进一步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金华猪和杜长大猪肉进行脂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杜长大猪,金华猪猪肉的肌内脂肪含量高出36.92%(P<0.05)。金华猪猪肉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含量高于杜长大猪(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含量低于杜长大猪(P<0.05)。在2种猪肉中共鉴定出2 758种脂质分子,分属62个亚类,磷脂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是优势脂质亚类,其中有36个脂质亚类差异显著。共筛选出了76种可区分2种猪肉的潜在差异脂质分子,主要包括TG、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PC)、甲基化磷脂酰胆碱(Methyl Phosphatidylcholine,MePC)和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差异脂质结构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碳链长度在20~50且含0~10个不饱和键是差异脂质的主要特征,磷脂类富集明显。差异脂质相关性分析显示,TG、PC和PE这3类脂质与SFA、MUFA和PUFA关系密切,其可能是影响猪肉脂质特征和品质的关键成分。综上所述,金华猪与杜长大猪猪肉的脂质存在差异,脂质的差异物质主要集中在TG、PC和PE上。本研究可为不同品种猪肉的脂质差异和生产高品质的猪肉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华猪 杜长大猪 肌内脂肪 脂肪酸 脂质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西瓜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流通于浙江市场及全省各地生产的西瓜农药残留情况,明确其中农药残留种类及其水平,并对其农药残留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88份西瓜样品共检出29种农药残留,其中检出率较高的3种农药分别为吡唑醚菌酯、啶虫脒、腐霉利;除草甘膦和噻虫嗪各有1例超标外,其他检出农药均符合我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要求。单项污染指数和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值表明,浙江省西瓜膳食摄入风险均为可接受状态,暂无健康风险。此外,要重点关注他国(地区)严格于我国的农药残留限量,立足本国需要,制定符合我国西瓜生产实际和保护我国消费者健康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积极开展国内外标准转化,主动接轨国际提高我国西瓜产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西瓜 风险评估 农药残留 浙江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泛素连接酶D3与抗病相关蛋白VOZ2的互作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蘖矮秆基因dwarf-3(D3)是水稻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基因,拟南芥中的MAX2基因与D3 同源,且MAX2 参与拟南芥的抗病防卫反应.本研究以水稻泛素连接酶D3 为诱饵进行酵母双杂筛库,发现水稻抗病相关蛋白维管植物单锌指蛋白VOZ2 与D3 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证实,D3 与VOZ2 存在互作.通过荧光定量PCR证实,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后,VOZ2 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受到显著诱导.利用水稻原生质体开展的亚细胞共定位实验发现,D3 与VOZ2 共定位于细胞核.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发现,D3 与VOZ2 在烟草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均产生较强的荧光,进一步证实了D3与VOZ2 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D3 和VOZ2 在水稻抗病防卫反应中的功能与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泛素连接酶D3 维管植物单锌指蛋白VOZ2 蛋白互作 酵母双杂交 亚细胞共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顾及生活服务设施供需服务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分析-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顾及供需服务水平分析城市生活服务设施的空间差异性,不仅需要探测设施空间分布特征,还需深入了解导致空间差异的原因。以武汉市江汉区为研究区,以菜市场为典型设施开展实例研究。通过构建顾及可达性的空间差异性指数(spatial disparity in accessibility of services, SDAS),判断生活设施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差异,并在道路交通网络和居民收入水平基础上结合改进重力模型对SDAS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江汉区大部分社区单元的供需差异水平较高,在王家墩中央商务区供需差异性明显。在传统模式、多方式交通网络和多模式3种情形下,社区周围生活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都对SDAS值有显著影响。在社区单元需求水平方面,只有多模式社区单元的需求水平与SDAS值呈显著负相关,且多模式情形更能反映设施空间可达性与社区单元需求间的空间差异,结果更接近于真实情况。研究结果将为城区生活服务设施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生活服务设施 供给与需求 空间差异 可达性 改进重力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豇豆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江省是我国豇豆的主要产区之一,为全面梳理、鉴定浙江省地方豇豆种质资源,对浙江省历年来收集到的220份豇豆地方品种进行21个重要性状的田间鉴定。结果表明,浙江省豇豆地方种质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基于表型数据的聚类分析可以将它们分为4个类群,其中类群Ⅲ的综合表现接近目前生产上的育成品种,具有较高的育种使用价值。本研究还利用豇豆物种特异的核心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定,构建了各种质DNA指纹图谱,基于基因型数据将之分为4个亚群,其中亚群Ⅲ的荚长较长。本研究从多角度评价了浙江省豇豆地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可以为豇豆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豇豆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基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燥方式对桑叶枸杞固体饮料品质的影响及其口感优化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桑叶枸杞固体饮料品质的影响,以桑叶、枸杞为基本原料,通过微波干燥、鼓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3 种方式分别制备桑叶枸杞固体饮料,并检测干燥后粉体的质构、色泽及营养品质变化.从物理性质来看,真空冷冻干燥的粉体在稳定性、可压性与均一性上表现较好,鼓风干燥的粉体在堆积性和流动性上相对更好.真空冷冻干燥粉体的总糖含量最高,亮度值最大,湿润下沉时间短.结合吸湿特性与微观结构判断,真空冷冻干燥制备的粉体品质优于其他2 种干燥方式.为了改善饮料风味,采用响应面试验进行口感优化,结果表明,当木糖醇添加量为 27.30%(质量分数,下同)、甜菊糖苷添加量为 3.67%、苹果酸添加量为0.11%时,口感最好.

关键词: 干燥方式 桑叶 枸杞 固体饮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