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乡村振兴视阈下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研究
《寒旱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必由之路.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个社会基本矛盾的战略性举措,产业振兴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抓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已成为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但规模较小、带动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鉴于此,结合农民合作社规范提质行动,建议通过强化人才引领与产业支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产业化联合体、推行"村社合一"模式、创新土地流转方式等举措,以有效促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甘肃省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对策


甘肃临夏高寒区饲用藜麦产草性能和营养价值
《草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高寒区饲草短缺难题,本研究分析了15个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品种(系)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计算相对饲喂价值,评价了各品种(系)综合指标.结果表明,干草产量最高的是'GSQ6',达20.78 t·hm?2;'台湾红藜'鲜草产量最高,达112.46 t·hm?2;'蒙藜1号'干鲜比最高,达到0.39;'台湾红藜'茎叶比最高,达到2.75.'白藜05'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4.84%;'GSQ-7'粗脂肪含量最高,达到3.79%.'陇藜4号'相对饲用价值最高.综合评价草产量、营养品质及饲用品质指标,临夏高寒地区适宜推广种植的饲用藜麦品种(系)为'GSQ-6''陇藜4号'及'台湾红藜',其中'GSQ-6'具有高产、纤维含量低及优良的适口性等特点,是一种优质的饲用藜麦品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升藜麦饲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促进草地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藜麦 临夏 高寒区 饲草 生产性能 品质 相对饲用价值


不同有机肥与配方肥配施对当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特产研究 》 2024
摘要:为确定当归成药期适宜的商品有机肥及合理的当归专用配方肥施用量。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有机质源有机肥与当归专用配方肥,配施下当归成药期根部形态、药材产量及指标性成分阿魏酸和挥发油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羊粪源、鸡粪源、牛粪源3种商品有机肥均对当归商品性状无显著差异。羊粪源有机肥1 800kg/hm~2与配方肥1050kg/hm~2配合施用,当归药材主根长、根粗和单根鲜重及药材产量均最大;等量有机肥施用条件下,药材浸出物和阿魏酸含量依次为羊粪源有机肥>鸡粪源有机肥>牛粪源有机肥,而鸡粪源有机肥挥发油含量最高,羊粪源有机肥则是随着施入量的增加,药材浸出物、阿魏酸和挥发油含量呈增加趋势。综上所述,当归成药期施肥采用羊粪源有机肥1 800 kg/hm~2和专用配方肥1 050 kg/hm~2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当归产量并保证其品质。


基因型与环境对胡麻产量和脂肪酸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胡麻新品种(系)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以及各试验点的辨别力进行客观评价,本研究以参加2009—2010年甘肃省胡麻区域试验的品种为材料,通过AMMI模型对其产量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年份和环境对产量影响较大,其次是基因型。G14品种的稳定性表现最好,G10的品种稳定性最差。结合产量结果来看,G7、G2和G1的丰产性和稳产性都很好,比较适宜推广。P6对品种产量鉴别能力最强,P8对品种鉴别能力最差。从品质分析结果来看,基因型和环境作用对含油率和亚油酸含量的影响较大;亚麻酸、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受年份、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硬脂酸受基因型的影响较大。其中G2的含油率和棕榈酸含量最稳定;G8的亚油酸含量最稳定,G10的亚麻酸含量最稳定。从试验点的Di值来看,P5的含油率和油酸含量最稳定;P6的亚麻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最不稳定。本研究为胡麻品种选择及试验点的设置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种植模式对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与功能类群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再植障碍问题限制了当归产业健康发展.为了建立高效种植方式,在甘肃渭源县设置 5 种种植方式[A:豌豆-小麦-当归;B:豌豆-蒙古黄芪-当归;C:豌豆-马铃薯-当归;D:豌豆-当归-当归(对照);E:豌豆-休耕-当归],采挖期通过Illumina Hisqe 2500 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真菌ITS1 变异区的基因序列,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和功能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种植方式下当归根际真菌多样性差异不大,较对照D处理,A、B、C和E处理的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较低,Simpson指数较高.(2)5种种植方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隶属于11门167属,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菌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为优势门;被孢霉属(Mortierella)、四枝孢属(Tetracladium)为优势属.(3)冗余度分析发现:在门水平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因子为速效钾、电导率、pH值,在属水平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因子为有机质、pH值、二氧化碳呼吸速率.(4)FUNGuild预测表明:植物病原体和木质腐生真菌功能群的相对丰度较高.综上所述,不同作物轮作较当归连作,降低了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有利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向有益的方向发展.


基于R语言的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在大豆区试中的应用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为提高甘肃省大豆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效率,利用大豆区域试验数据,从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分析出发,对甘肃省大豆新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以及各试点的鉴别力进行全面评估。本研究采用AMMI模型与GGE双标图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9个大豆品种在5个试验点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MMI模型中主成分值(IPCA1、IPCA2)占总变异平方和的95%;其中‘中黄318’属于高产稳产性品种,而‘陇黄3号’和‘铁丰31’虽然产量较高,但其稳定性中等,适合在特定区域栽培。在5个试验点中,凉州分辨力最强,镇原分辨力较弱。综合运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法,能够更准确直观地反映各品种生产力、稳定性和适应能力,以及在不同试验区域的分辨能力和代表性。


六倍体小黑麦新品系T-133引种鉴定及特性分析
《寒旱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小黑麦是小麦和黑麦属间人工杂交形成的新物种,与小麦和黑麦相比,小黑麦的生物产量及蛋白质、赖氨酸含量高,适口性更好,可作为优质禾本科牧草,以促进饲草多元化发展.为了丰富甘肃省饲草种类,给农牧交错区提供高产稳产、耐盐碱、抗寒旱、抗病虫的小黑麦新品种,2013 年从CIMMYT引进了六倍体小黑麦新品系T-133,并经 2014-2020 年连续水旱鉴定、品比试验、生产试验进行引种鉴定.在 2020 年甘肃省不同生态区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籽粒产量 7 814.94 kg/hm2,比对照品种宁春 4 号增产 17.45%;平均生物学产量22.39 t/hm2,比对照品种石大 1 号增产 12.92%.该品系为粮草兼用型,春性,生育期 100~109 d,株高 115~120 cm,穗长 10.0~10.5 cm,可育小穗数 21~24 个,穗粒数 45~50 粒,千粒重 47~56 g.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品质优良,抗病性强.适宜在甘肃河西、中部及生态区域相似的青海、宁夏等高寒旱区种植.


干燥方式对苹果干品质特性及风味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提高静宁苹果干零食品质的加工方式,本研究探讨了5种干燥方式(热风干燥、太阳能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压差膨化干燥和热泵干燥)对苹果干能耗、抗氧化活性、微观结构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其它4种方式相比,在能耗方面,真空冷冻干燥的单位能耗最高(69.48±1.69 kW·h/kg),而太阳能干燥的单位能耗最低(19.60±1.36 kW·h/kg);在硬脆度方面,热风干燥的苹果干具有最高的硬度、最低的脆度,而真空冷冻干燥的苹果干硬度最低、脆度较高;在色差方面,真空冷冻干燥苹果干的L*值最高(72.91±0.59),ΔE值最接近鲜样(10.48±0.30);此外,真空冷冻干燥能有效降低苹果干中抗氧化物质的损失,与鲜样相比,其抗坏血酸、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降低了35.22%、39.27%和32.02%。同时,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也分别降低了23.50%、57.24%和10.56%;在微观结构方面,真空冷冻干燥的苹果干细胞层呈较规律的海绵状多孔性结构,质地较好;在风味方面,鉴定出5种干燥方式的苹果干有9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真空冷冻干燥的苹果干更加芳香、口感更加丰富。综合考虑,真空冷冻干燥是提高苹果干零食品质特性和风味的推荐方法,对苹果干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干燥方式 苹果干 抗氧化活性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风味


甘肃省农业科技现代化综合评价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 2024
摘要:科技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综合评价甘肃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状况,对于准确研判全省农业科技支撑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文章分析了甘肃省14个市州2022年农业科技发展相关数据,构建了更加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组合评价方法对甘肃省各市州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进行排序,并依据贴近度进行了聚类分析,划分了 3个类别层次.研究表明:甘肃省各市州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普遍不高,呈现出从西部到中部,再到南部依次降低的趋势,这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科技基础条件不足、研发创新能力不强、成果转化体系不优,依然是制约各市州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提升的短板.基于此,提出了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科研创新水平和成果转化效率等促进甘肃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甘肃省 农业科技现代化 综合评价 熵权TOPSIS组合评价方法


断尾对兰州大尾羊脂肪细胞结构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观察断尾对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细胞数量、结构以及皮下脂肪、大网膜脂肪、尾部脂肪、肾周脂肪和背最长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断尾引起脂肪沉积重新分布后,脂肪细胞和各脂肪沉积部位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为阐明断尾对脂尾型绵羊脂肪代谢调控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选择5日龄[(3.79±0.12) kg]单羔兰州大尾羊羔羊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T组),每组9只羔羊,试验组羔羊采用橡皮圈结扎法断尾。试验羊2月龄断奶后饲喂配合日粮,两组羊日粮相同。试验期240 d。试验结束后,采集样品进行分析。1)相对于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和内脏脂肪,断尾对尾部脂肪、皮下脂肪基因表达影响较大,断尾组尾部脂肪SCD、LEP、PLIN1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LPL、FAS、PEPCK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皮下脂肪中SCD显著升高,LEP、ADPN、FABP4、PLIN1显著降低(P<0.05);肾周脂肪中LPL、ADPN、PEPCK、UCP1和大网膜脂肪中的PEPCK显著降低(P<0.05);背最长肌中SCD显著升高,PEPCK、PLIN1显著降低(P<0.05)。2)断尾组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6.96%和6.05%)、脂滴面积比(4.28%和3.04%)显著增加(P<0.05),脂滴面积比增加了约1%,而尾部脂肪中脂滴面积比例降低了约10%(87.43%和97.58%),尾部脂肪细胞直径显著降低(P<0.05);3)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细胞被融合的大脂滴填充,细胞核、细胞质等被大脂滴挤到细胞边缘,细胞边缘的细胞质薄层中含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自噬小体等细胞器和小脂滴,断尾组尾部脂肪细胞质中单个脂滴体积较小,周围糖原颗粒较多。综上所述,长脂尾型绵羊兰州大尾羊早期断尾后,背最长肌的脂滴面积比增加,尾部脂肪中脂滴面积比降低,尾部脂肪细胞直径减小,各部位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也发生变化,断尾后脂肪沉积分布改变可能是在SCD、PLIN1、LPL、FAS、PEPCK等一系列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实现的。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断尾 脂肪代谢 基因表达 脂肪细胞超微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