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青核桃脱皮力学特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我国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大,青核桃加工规模大,人工脱皮效率低。机械化脱皮是提高核桃外观品质、实现核桃商品化的重要途径,而青核桃脱皮力学特性直接影响青核桃脱皮设备性能。测定了扎343青核桃的球度及青皮厚度。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上,对扎343青核桃进行准静态压缩实验。探索出青核桃挤压方向、挤压速率、尺寸大小,预处理等因素对青皮破裂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青皮破裂具有方向性;挤压青核桃时核桃青皮可看作各向同性材料;青核桃在挤压过程中压力与位移呈线性关系;不同挤压速率下,青皮破裂时的位移量随着挤压速率的增加而减少;青皮破裂时的位移量随着青核桃尺寸的增加而增大;增加对核桃青皮划口预处理,可以减小青皮破裂时的压力,这为核桃脱皮机械的结构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德国鸢尾种苗繁殖技术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引进筛选出的4个德国鸢尾新品种笛声、青年蓝、梦醒、再享天福进行常规及组培繁殖技术研究,研究德国鸢尾常规及组培育苗的有效途径,为德国鸢尾种苗繁殖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方法】研究4个德国鸢尾品种在不同季节(春季、秋季)分株繁殖的成活率、萌芽率及对开花的影响;研究各品种在组培快繁中外植体的诱导、继代及生根培养基最佳激素水平及集成各环节技术建立各品种的快繁体系。【结果】德国鸢尾的常规繁殖,最佳分株繁殖时间是根系活动结束后或开始之前,即秋季休眠后或春季萌芽前,分株最好带2~3个芽进行移栽,单株移栽对植株开花影响较大,开花率较低,分株带5个芽的要优于带3个芽的开花率。德国鸢尾的组培繁殖,以其花器官中的花茎节作为外植体,用MS+BA 3.0~4.0 mg/L+NAA 1.0mg/L培养基进行诱导,可直接得到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5 mg/L,带芽量为4~5个时,其增殖率为300%多;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带芽量为4~5个时,接种15 d,其生根率为100%;移栽基质以进口的粗草炭土为最佳,移栽成活率可达到100%。【结论】德国鸢尾的常规繁殖,最佳分株繁殖时间秋季休眠后或春季萌芽前,分株带2~3个芽进行移栽,单株移栽对植株开花影响较大,开花率较低。德国鸢尾的组培繁殖,用花茎节接种在MS+BA 3.0~4.0 mg/L+NAA 1.0 mg/L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可直接得到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5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移栽基质以草炭土为最佳,移栽成活率可达到1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机采棉配置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差异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机采棉配置模式对棉花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的差异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四种机采棉配置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结果】同配置对棉花叶面积指数有较大影响,盛铃期一膜六行叶面积指数最高,其次为为一膜三行与一膜四行,一膜五行最低;叶倾角大小依次为一膜三行>一膜六行>一膜五行>一膜四行,一膜四行与其他三个处理存在显著差异;透光系数盛花期一膜四行、一膜六行表现较大差异,一膜六行透光系数最大。盛铃期,一膜三行、一膜六行与一膜四行、一膜五行存在显著差异,一膜五行透光系数最大,一膜六行最小;一膜六行具有较高的群体优势,籽棉产量及皮棉产量在各处理中最高。【结论】一膜六行能够保持较高的光能利用率,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冠层结构,具有较优的冠层结构,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红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多重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红花植株农艺性状变异特征,确定构成红花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红花种质评价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红花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红花生长发育特点,运用统筹分析,明确红花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红花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5.09%~55.84%,红花单株果球数(0.722 1)、顶球直径(0.342 9)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与显著正相关关系;红花植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的绝对值以单株果球数(0.713 7)最高,单株果球数对红花产量形成的直接效应最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所选的4个因子对红花产量模型的决定系数达0.766 8。【结论】植株高大、生育期较长、单株果球数多、顶球直径较大的红花品种具有高产的优势。
关键词: 红花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SNC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TM-1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技术从棉花中分离出SNC2基因,以actin基因为内参,采用半定量RT-PCR分析该基因在棉花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实时定量RT-PCR分析不同棉花品种经大丽轮枝菌侵染后,SNC2基因在不同时段、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研究分析发现该基因CDS序列长度为1 308 bp,编码435个氨基酸,蛋白的等电点(p I)为6.98,理论分子量为46.93 k D,命名为SNC2,Gen Bank登录号为AOO35322.1,SNC2基因编码多肽链中包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且亚细胞定位于质膜,编码受体类蛋白。组织表达分析显示SNC2基因在根、侧根、茎、叶和花中均有表达,茎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在苞片组织中基本不表达。该基因在接菌后的感病品种军棉1号的根和耐病品种中棉49号的茎中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在两个棉花品种的其他组织中呈现出"升-降-升"的趋势,且在不同抗性的棉花品种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暗示SNC2基因可能在不同抗性品种抵御生物胁迫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NC2基因的功能及应用该基因提供帮助。
关键词: 棉花 SNC2 基因克隆 大丽轮枝菌侵染 实时荧光定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巴尔喀什蘑菇发酵料腐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制作巴尔喀什蘑菇培养料生产过程中,常发现一种腐生菌引起的病害,表现为棉籽壳发酵料发酵温度持续偏低,料面湿滑。研究该病害的病原和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得到病原菌,观察形态特征和分析r DNA-ITS序列。【结果】该病原菌为粉红菌寄生菌(Hypomyces rosellus)的分生孢子阶段Cladobotryum noes菌寄生所致巴尔喀什蘑菇粉红菌病。该病原菌菌丝体最佳生长条件为20℃,属低温菌,pH 5.5偏酸性生长。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光照对菌丝体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前期严格控制温度条件,做好二次发酵,加强通风和环境卫生管理有助于预防巴尔喀什蘑菇红菌病害发生。
关键词: 巴尔喀什蘑菇 发酵料 腐生菌鉴定 粉红菌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叶片表皮蜡质组分和含量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大麦叶片表皮蜡质组分及含量与植株抗旱性的关系。【方法】以2个抗旱性品种和2个弱抗旱性品种为材料,测定分析干旱胁迫下大麦灌浆期旗叶及旗叶鞘表皮蜡质组分及含量、光合作用生理参数变化及两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麦叶片表皮蜡质主要由烷烃类、醇类、酸类、醛类、酮类、酯类及其他一些未知组分组成;干旱胁迫促进大麦叶片醇类、酮类、酯类等物质含量的增加,导致叶片表皮蜡质总含量显著增加,且抗旱性品种比弱抗旱性品种表皮蜡质总含量增加的更多;干旱胁迫后,各主要光合作用生理参数降低;大麦植株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与烷烃类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醇类物质呈显著正相关;蜡质总含量、醇类含量与气孔导度显著负相关;蜡质的主要成分(烷烃和醇类物质)明显促进植株光合作用。【结论】在干旱条件下,大麦植株通过大量合成酮类、醇类、酯类等物质而使表皮蜡质总量显著增加,提高大麦植株的光合特性,从而增强植株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纤维中木质素的相对分子量
《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子量是聚合物的重要特性之一,木质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是研究苯丙烷类结构的反应、物理化学特性和评价其改性产物质量的内容之一。本研究以陆地棉TM-1成熟纤维为材料,分别利用酶解-温和酸解木质素法和二氧六环法提取棉纤维中木质素,结合凝胶渗透色谱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调查和评价2种方法获得的棉纤维中木质素的相对分子量。结果表明,经二氧六环处理提取的棉花纤维中的木质素(dioxane lignin,DL)的重均分子量为2924g mol~(–1)、数均分子量2403 g mol~(–1),略高于由酶解-温和酸解处理提取的木质素(enzymatic hydrolysis-mild acidolysis lignin,EMAL)的重均分子量(2169 g mol~(–1))和数均分子量(1970 g mol~(–1)),EMAL的多分散系数稍低,说明木质素的均一性比DL高。表明EMAL法提取的木质素更适用于分析棉纤维中木质素的相对分子量。利用EMAL法分析棉纤维中木质素相对分子量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的木质素重均分子量分布范围为938~2169 g mol~(–1),数均分子量分布范围为857~1970 g mol~(–1),多分散性系数在1.09~1.74间,均小于2。重均分子量与纤维马克隆值呈显著负相关,数均分子量与纤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纤维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棉花纤维 木质素 相对分子量 酶解-温和酸解 凝胶渗透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甜瓜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我国新疆甜瓜地方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及其分类,充分高效的利用种质资源,利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technique)标记对117份中国新疆甜瓜地方品种和28份国内外对照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0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224个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16个,多态性比率达96%,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11.2个和10.8个,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为0.73~0.94,平均为0.85;不同生态区域供试材料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1075~0.2560和0.1569~0.4061,中国新疆的南疆、东疆和北疆均高于其他生态区域供试材料,且以南疆最高,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生态区域甜瓜种质资源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6384~0.9919和0.0081~0.4488,其中南疆、东疆和北疆两两之间的遗传一致度均在0.95以上,遗传距离均在0.04以下,三者之间遗传分化较小;中国新疆甜瓜与印度、西亚、西班牙的甜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较近,与韩国、日本、美国和前苏联的甜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较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0.548为阈值,145份种质材料可分为3大类群;厚皮甜瓜与薄皮甜瓜间在分子水平上没有严格的界限,两者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在不同的种质材料间差异很大;117份中国新疆甜瓜地方种质资源可分为A(Ⅰ-1)、B(Ⅰ-2、Ⅰ-3、Ⅰ-5)、C(Ⅰ-6)、D(Ⅱ)等4大类6个亚类群,与传统4个变种10个品种群分类结果不同,但在每个大类或亚类群中属于同一变种或品种群的材料倾向于聚在一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杨酸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果实贮藏期细胞壁组分和水解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探讨水杨酸处理对库尔勒香梨贮藏期果实质地的影响。通过对库尔勒香梨进行水杨酸处理后,定期检测库尔勒香梨果实贮藏期细胞壁含量、细胞壁组成物质含量、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较好地保持香梨果实细胞壁含量,在贮期结束时达19.91 mg/g左右,并显著抑制了香梨果实贮藏期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减缓了水溶性和离子型果胶含量上升和共价结合型果胶含量及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下降。水杨酸处理对保持香梨果实细胞壁组分,延缓库尔勒香梨贮藏期果实衰老有积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