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砂壤土贮存池中沼液入渗及氮磷迁移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猪场沼液在砂壤土贮存池中入渗率及其影响因子、氮磷迁移特征,采用间歇供水方式,设置沼液(BS)、井水(W)、1/3沼液+2/3井水(1/3BS)共3个处理,开展3个贮存周期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氮磷水平与垂直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均呈现BS<1/3BS<W处理的规律,且沼液入渗率随间歇供水次数增加而大幅下降,这主要与沼液的水质特性及间歇供水方式有关。砂壤土贮存沼液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氮磷水平与垂直迁移趋势。在1.2 m贮存深度条件下,沼液氮磷垂直迁移深度达10~20 cm;而沼液氮磷水平迁移相对较弱,其中氮水平迁移深度达5~10 cm,磷主要附着于贮存池侧面的表层土壤。与井水相比,砂壤土贮存池中沼液会显著降低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且沼液中氮磷损失均以垂直迁移为主。

关键词: 沼液 入渗率 累积入渗量 水平迁移 垂直迁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农作物病害识别系统研发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广大农户和基层植保人员对作物病害识别困难的问题,以苹果、玉米、葡萄和番茄4种作物18种病害为研究对象,采用VGG16和Resnet50建立识别模型.通过数据预处理、数据增强、模型参数优化、模型交叉验证等,构建单作物多病害识别和多作物多病害识别模型.性能对比结果表明VGG16识别性能优于Resnet50,VGG16模型的识别正确率都达到96%以上.对VGG16识别模型分析后发现根据作物发病特点建立的单作物多病害识别模型性能更好.因此,本文提出分类建立单作物多病害识别模型的方法,结合智能手机、Web技术和网络编程技术,研发一个农作物病害智能识别系统.本系统可为用户提供精确的识别结果、病害知识和防治方法.系统的Socket网络服务可作为独立模块,为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无人机、农业专家系统等提供统一的作物病害识别接口.本研究可为农业植保信息化和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病害识别 智能手机 智能识别系统 Socket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萌发耐淹性鉴定评价方法研究及种质资源筛选

中国稻米 2023

摘要:低氧胁迫下出苗率下降是限制直播稻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建立准确、高效的水稻萌发耐淹性鉴定方法,并筛选强萌发耐淹性的水稻种质对直播稻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份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淹水深度(3 cm、6 cm、9 cm、12 cm、15 cm和18 cm)、不同处理温度(20℃、25℃和30℃)和不同淹水天数(3 d、5 d、7 d、9 d、11 d、13 d和15 d)进行萌发耐淹性鉴定,以胚芽鞘长度为指标进行萌发耐淹性评价,旨在明确水稻萌发耐淹性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水稻种质在淹水临界深度上存在籼粳间差异,粳稻的淹水临界深度为6 cm,而籼稻的淹水临界深度为9 cm;在温度梯度处理中,30℃时种质间的胚芽鞘长四分位差最大,因此认为30℃是水稻种质萌发耐淹性鉴定的最适温度;调查时期梯度试验表明,淹水11 d时参试种质的胚芽鞘长四分位差最大,因此认为淹水11 d是水稻萌发耐淹性调查的最适时期。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以纯水隔绝空气,在温度30℃、淹水深度9 cm以上、第11 d调查胚芽鞘长度进行水稻萌发耐淹性鉴定的简便方法,为水稻种质资源的大规模鉴定提供了方法基础。依据上述确立的鉴定方法,对140份来自不同地区的水稻种质进行萌发耐淹性评价,筛选获得6份强萌发耐淹性种质(胚芽鞘长≥55 mm),为水稻萌发耐淹性遗传机制解析和育种利用提供材料基础。

关键词: 水稻 水分胁迫 萌发耐淹性 种质资源 胚芽鞘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除草剂对大豆、玉米的安全性及其带状复合种植田间杂草生物活性的影响

杂草学报 2023

摘要:采用整株生测法测定了11种土壤封闭处理除草剂对大豆(淮豆13、淮豆17、淮豆21)和玉米(苏玉27、苏玉42、郑单958)的安全性以及对淮安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常见杂草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后21 d,吡氟酰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噻吩磺隆、苯嘧磺草胺、乙草胺、氟噻草胺、乙氧氟草醚、丙炔氟草胺、砜吡草唑、唑嘧磺草胺播后苗前喷雾处理对大豆(淮豆13、淮豆17、淮豆21)、玉米(苏玉27、苏玉42、郑单958)的出苗及幼苗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对2种作物安全;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 1 396.8 g a.i./hm~2、50%乙草胺EC 272.25 g a.i./hm~2对稗、马唐和狗尾草的抑制率均达95%及以上;70%苯嘧磺草胺WDG 21 g a.i./hm~2、50%丙炔氟草胺WP 37.5 g a.i./hm~2、80%唑嘧磺草胺WDG 48 g a.i./hm~2对鳢肠、反枝苋的抑制率均达91%以上;41%氟噻草胺SC 369 g a.i./hm~2、40%砜吡草唑SC 144 g a.i./hm~2对稗、马唐、狗尾草、鳢肠、反枝苋的抑制率均达93%以上。

关键词: 土壤封闭处理除草剂 大豆 玉米 安全性 杂草 抑制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粮食类家庭农场社会养老保险研究

农业展望 2023

摘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江苏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力量,在江苏省粮食持续高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调动家庭农场种粮积极性,江苏部分地区试点探索创新粮食类家庭农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该制度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粮食类家庭农场主“老有所养”的担忧,而且还是“与生产不挂钩的直接收入支持”,属于世界贸易组织(WTO)“绿箱”政策,试点地区探索实践主要表现为“特定参加标准、投保方式灵活、财政补贴适度、程序公平公开、动态监测调整”。借鉴德国和日本发展经验,建议尽快出台全省层面的规范性指导意见,多种渠道争取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提标扩面多维加强家庭农场保障水平,提升家庭农场转移接续便利条件,强化政策创设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功能。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家庭农场 养老保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新品种迁丽2号的选育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摘要:西瓜新品种选育是实现农业高科技引领,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迁丽2号是以12S-397作母本,13S-233作父本配制而成中果型红瓤西瓜杂种一代.田间生长势中等,易坐果.第一雌花节位7~9节,授粉至采收32 d,全生育期106 d.果实圆球形,果皮绿底,覆深绿色条带.单瓜重3.38 kg,皮厚0.85 cm,果肉红色,中心糖含量12.12%,边糖含量9.20%.667 m2平均产量2809.13 kg,耐贮运性好;适于全国各地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2022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关键词: 西瓜 新品种 迁丽2号 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春播鲜食大豆主栽品种营养和功能品质研究

大豆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江苏省春播鲜食大豆主栽品种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的组成与差异,以台湾292、新3号和苏新6号为研究对象,对营养组成(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氨基酸组成、糖组分)和功能成分相关指标(总酚、总黄酮、6种异黄酮组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鲜食大豆的氨基酸主要以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为主,苏新6号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37.38 g·(100 g)-1;糖组分中,蔗糖(47.93~63.45 mg·g-1)是鲜食大豆的主要糖组分;鲜食大豆主要以糖苷型异黄酮形式(64.17~95.67μg·g-1)存在,而苷元型异黄酮为23.6~33.88μg·g-1。不同品种间营养及功能品质都有显著性差异,台湾292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最高,甜味较好,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苏新6号具有高蛋白质和高氨基酸含量,且有较高的苷元型异黄酮含量。综上所述,营养成分上,苏新6号更符合消费者对鲜食大豆营养品质的要求,功能特性上,台湾292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江苏省 鲜食大豆 主栽品种 营养组成 功能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对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共代谢降解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的青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中筛选获得1株编号为W34的内生菌。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该菌进行鉴定,并研究W34对6种PAEs的共代谢降解特性,优化共代谢降解条件,初步探索共代谢基质对W34降解代谢PAEs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菌W3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能以6种PAEs为碳源生长,可同时降解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 6种PAEs。其中,该菌对DBP和BBP的降解能力较强,20 mg/L质量浓度下DBP和BBP的降解半衰期均小于0.33 d。添加D-纤维二糖为共代谢基质,W34对DMP、DEP、DEHP和DnOP的降解率均显著提升。吐温-80添加量、碳源种类、碳源质量浓度和接菌量对这4种PAEs的降解率均有显著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该菌的吐温-80最佳添加量为0.025%,最佳碳源为蔗糖(浓度为20 mmol/L),最佳接种菌液OD600为0.3。此外,发现菌株W34含有质粒,但其质粒上不含PAEs降解基因,该菌的PAEs降解基因位于细菌的染色体上。菌株W34的粗酶液对6种PAEs均有催化降解活性,蔗糖可显著提高菌株W34胞内酶的催化活性。

关键词: 内生菌 邻苯二甲酸酯 共代谢 降解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A群轮状病毒VP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鉴定

畜牧与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通过RT-PCR扩增猪A群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 RVA)VP6基因节段,并克隆至pET28a-SUMO,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UMO-VP6,将该重组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镍柱亲和层析纯化以获得重组蛋白SUMO-VP6,Western blot验证该重组蛋白能够与小鼠抗轮状病毒血清反应。将该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间接ELISA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验证阳性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与RVA的反应性。经3轮亚克隆最终获得一株能稳定分泌针对VP6蛋白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5G9,其分泌的单抗亚类为IgG1,轻链类型为Kappa,制备的小鼠腹水效价可达1∶4 096 000,能够与不同基因型的RVA反应,同时不与常见的猪腹泻相关病毒反应,为未来猪RVA相关基础研究、临床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A群轮状病毒 单克隆抗体 VP6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改良方法对草莓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养分和微生物量的影响

特产研究 2023

摘要:为探索土壤改良方法在宿迁市宿豫区草莓连作障碍土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比较高温闷棚(T1)、米糠还田(T2)、复合微生物菌(T3)以及威百亩(T4)4种土壤改良方法对草莓连作障碍的修复效果.本试验对辖区大棚内连作草莓和土壤改良后连作草莓的土壤样品进行采集,比较分析水溶性盐、养分、酶和微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连作草莓处理(CK)相比,T2处理对土壤阴离子造成的盐渍化消除最有效;T3处理可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有效磷(P)含量,提高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T4处理可降低土壤中钾(K+)、钙(Ca2+)、镁(Mg2+)含量,提高土壤pH、土壤中钠(Na+)含量、有机质(SOC)含量以及有效氮(N)含量,同时显著降低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不同土壤改良方法对连作草莓土壤改良效果有明显差异,应根据草莓连作障碍形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土壤改良方法或组合来修复草莓连作土壤,以期为草莓在设施栽培过程中土壤连作障碍的修复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改良方法 草莓连作土壤 水溶性盐 养分 微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