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6种生物刺激素对水稻吸收氯虫苯甲酰胺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稻纵卷叶螟是危害水稻的重要迁飞性害虫,严重危害水稻的生产。目前,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种子处理后对稻纵卷叶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为探究生物刺激素对水稻吸收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的效果,以期为增加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供理论支撑,开展了田间试验。以不添加生物刺激素为对照,将6种生物刺激素(赤霉素、脱落酸、氨基酸、亚精胺、烯效唑、海藻酸钠)分别氯虫苯甲酰胺(100%推荐量、75%推荐量和50%推荐量)的3个浓度分别进行混合拌种,对水稻不同生育期水稻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量进行检测并分析与未添加生物刺激素对照比较水稻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使用的6种生物刺激素中,脱落酸、亚精胺、烯效唑和海藻酸钠多数在前期促进水稻吸收氯虫苯甲酰胺,而赤霉素和氨基酸分别与氯虫苯甲酰胺混合拌种后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内都可以促进水稻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吸收。氯虫苯甲酰胺各推荐剂量分别添加了氨基酸、赤霉素后,水稻茎中的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在生长周期内均增加了70%以上,叶中的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分别增加了20%、50%以上。


接种嗜水气单胞菌对水稻降解毒死蜱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农药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受毒死蜱污染的禾本科植物水稻Oryza sativa L.中分离出一株具有毒死蜱降解活性的内生细菌ST6,经16S rRNA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后得到标记菌株ST6-gfp,该菌株能成功定殖到水稻植株中,通过平板回收试验得出ST6-gfp在水稻根部数量为7.0~7.2 log CFU/g,在茎叶中数量为4.9~5.1 log CFU/g。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探究了该内生细菌定殖水稻后对毒死蜱降解的影响,并初步解析了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内生菌的定殖可显著降低水稻植株中的毒死蜱含量并促进植株生长,与未接菌植株相比,接菌植株中的毒死蜱含量降低了58.3%,株高、鲜重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38.9%、69.5%和41.5%。在毒死蜱胁迫下,ST6-gfp定殖增强了水稻氧化还原酶系和解毒酶系的活力,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分别提升了1.1、1.3、1.2、1.8、1.22和1.7倍;细胞色素P450 (CYP450)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解毒酶活性上调了1.5~1.7倍;此外,接菌水稻丙二醛(MDA)的含量与未接菌的水稻相比降低了46.9%。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可良好地定殖在水稻体内,并可通过提高水稻抗氧化酶和解毒酶的活性加速水稻中毒死蜱的降解,进而减轻毒死蜱对水稻造成的胁迫损伤,提高对毒死蜱的耐受性。
关键词: 植物内生菌 嗜水气单胞菌 植物-内生菌相互作用 毒死蜱 生物降解 抗氧化酶系 水稻解毒酶系


黑龙江省乡村产业振兴与产业扶贫有机衔接模式研究
《现代化农业 》 2023
摘要:本研究从产业发展视角出发,运用产业发展理论,基于产业扶贫经验和产业发展逻辑构建了"要素-利益联结纽带-市场"分析框架,围绕政府主导模式、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分散小农户自发模式,分析三种模式在乡村产业振兴与产业扶贫有机衔接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三种模式乡村产业振兴和产业扶贫有机衔接的对策建议.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模式及发展建议
《水产养殖 》 2023
摘要:水产养殖是我国农业结构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2021年水产养殖产量接近5 400万t~([1])。目前,池塘养殖多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随着放养密度过大,投饵量过多,水体中粪便残饵量日益积累,饲料和渔药添加剂富集,导致水质恶化~([2])。养殖尾水直接排放,污染了周边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违背了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的理念~([3-4])。


江苏沿海地区不同施肥模式对梨园氮磷流失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研究了减量施肥、配施绿肥等施肥模式对江苏沿海平原地区梨园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以期降低土壤养分流失,为当地梨园施肥措施的改善提供理论支撑.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常规施肥(全施化肥)、减施化肥 20%和减施化肥 20%+施绿肥(白车轴草)种植 3 种施肥模式,分别测定 6-11 月内 8 次产流时间中各监测小区全氮(TN)、可溶性氮、NH4+-N、NO3--N、全磷(TP)、可溶性磷流失浓度、径流流量及梨果产量等指标.研究了不同模式下氮、磷养分流失情况.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施化肥 20%模式与减施化肥 20%配施绿肥种植模式TN流失量分别减少 3.9%和 9.3%,TP 流失量分别减少 7.4%和 20.2%.减施化肥 20%配施绿肥种植模式地表径流系数最小且梨园产量稳定性好,未出现明显减产.减施化肥与绿肥种植模式能有效减少梨园地表径流和氮、磷流失,对梨果产量稳定性最好,有效降低了梨园面源污染风险,为江苏沿海平原地区梨果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过瘤胃胆碱和过瘤胃葡萄糖添加对围产期母羊能量负平衡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血酮(血液中酮体)浓度、产羔情况及粪便微生物区系组成,评估过瘤胃胆碱(RPC)和过瘤胃葡萄糖(RPG)缓解围产期母羊能量负平衡的效果.试验期共57 d,从产前30d到产后20 d,预饲期7d.选取80 只妊娠期(120~130 d)湖羊,随机分为4 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RPC组每只每天添加3 g RPC,RPG组添加15 g RPG,RPC+RPG组添加 3gRPC和 15 g RPG.结果表明,1)RPG组母羊在产羔当天血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RPC+RPG组羔羊初生质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RPC和RPG的添加没有改变门水平和属水平上母羊粪便的优势菌种类,但影响了核心菌群的相对丰度,各试验组厚壁菌门和瘤胃球菌科UCG-010 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PC+RPG 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RPG 组毛螺菌科AC2044 群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围产期母羊饲粮中添加RPC和RPG均有助于提高羔羊初生质量,提高母羊肠道中碳水化合物利用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纤维分解菌群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RPG的添加还使得肠道抗炎有益菌毛螺菌科属相对丰度得到提高,同时有效降低血酮浓度.综合考虑,RPG单独添加效果最佳,RPC的适宜添加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过瘤胃胆碱 过瘤胃葡萄糖 能量负平衡 粪便微生物 湖羊


赤霉病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负效应分析
《中国植保导刊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调查比较黄淮麦区15个主栽小麦品种感染赤霉病后产量结构和籽粒品质的变化趋势,发现赤霉病对小麦产量结构具有一定的负效应。感染赤霉病后,各品种的千粒重、穗粒数及单穗产量均显著下降,受影响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单穗产量>千粒重>穗粒数。赤霉病对西农529、航麦302和轮选158单穗产量的影响较大,对偃高168和连麦10号单穗产量的影响较小。各品种染病穗的籽粒加工品质下降明显。筛选出对赤霉病敏感度相对较低、发生赤霉病后籽粒减产及品质下降相对较少的5个品种:偃高168、山农12、保麦2号、航麦302、连麦10号。


2021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分析(二)
《中国纤检 》 2023
摘要:2021年度我中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有关纤维质量监测机构和相关企业开展了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监测工作,监测了棉花品种、种植密度、水肥管理、打顶、病虫害、机采棉脱叶、采摘、气候、收购、加工工艺等10余个环节的基础数据,对棉花的种植管理及生产加工等因素进行了多重统计分析。


生产外包服务对小农户劳动力配置的优化作用-基于成员就业决策和家庭收入的视角
《农业技术经济 》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本文分别从农户老年和青年成员的劳动就业决策的角度,分析了生产外包服务对小农户劳动力配置的优化机制,并从家庭收入及结构角度检验生产外包服务对劳动力配置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对于采用外包的农户来说,相较于不采用外包的反事实情形,其60岁以上老年劳动力的农业参与率会提高58.3%,但45岁以下青壮年农业参与率并没有明显变化,务工者平均务工时间要高出3.98个月,务工者占比提高0.137,家庭总收入和农业收入分别高出18458元和8234元。生产外包服务对老年人农业劳动和务工者外出务工起到了显著的支持作用,并有效促进了小农户的收入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