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934条记录
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对棉花主要植株形态影响效应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机采棉农艺与机艺高度配套是解决机采棉品质下降和降低植棉成本问题的关键。为了比较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对棉花主要植株形态的影响效应,本研究以新陆中54号和新陆中7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目前大田条件下3种常用的机采棉种植模式,分别在花铃期、吐絮期对9个主要植株形态特征指标进行测定,研究机采棉种植模式植株形态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对其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对7个植株形态特征指标影响显著。相同机采棉种植模式下不同品种间始果节高度、始果节位和果枝长度等农艺性状差异显著。通过多重比较发现一膜四行较一膜六行机采棉种植模式棉花生育进程提前4~6 d,霜前花率提高2%~4%,单株结铃多1~2个。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机采种植模式下株高与始果节高度、果枝台数、叶形指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4、0.730、0.560,茎粗与单株结铃数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35。因此,增加植株高度可使植株形态更符合机采要求,增加茎粗可使单株结铃数增加并且可减少倒伏,降低机采损失。植株过矮和过密已经无法适应机采棉种植要求,需打破传统的棉花"矮""密""早"高产栽培思维模式。

关键词: 机采棉 株行距配置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采棉采收服务体系构建评价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新疆机采棉采收服务体系,为新疆机采棉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运用AHP方法,从棉花生产、采收、加工、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化服务等构建新疆机采棉采收服务评价体系。利用2010和2016年数据,采用进步指数方法,评价新疆机采棉采收服务体系。【结果】(1)机采棉比较经济效益占比权重最大,市场化因素是构建新疆机采棉采收服务体系的关键。(2)2010~2016年间新疆机采棉采收服务水平提升加快,进步程度达283%。(3)棉花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较为缓慢,进步程度仅为9.16%。【结论】新疆机采棉采收服务总体服务水平显著增强,但内部各要素发展不均衡。应提高棉花生产基础水平、提升棉花加工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市场流通体系。

关键词: 棉花 机械化采收 服务体系 AHP方法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荒漠绿洲区甜菜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新疆甜菜种植区域的杂草种类及群落特征,采用五点取样法对新疆7个主要甜菜种植区域的97块甜菜田杂草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新疆甜菜田杂草共有36种,隶属于14科31属,其中菊科、禾本科、蓼科和豆科在杂草种类中所占比例最高。稗草和灰藜为新疆甜菜种植区域的优势杂草,区域性优势杂草为反枝苋,狗尾草、龙葵为常见杂草,其余为一般性杂草,有31种。从不同区域杂草群落结构来看,新源巩留的甜菜田杂草种类最多,物种丰富度指数达3.40;群落多样性最高的为昌吉,Shannon-Wiener指数为2.29,Simpson指数最低(0.13);奎屯的杂草种类最少,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最低,Simpson指数最高(0.59)。群落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甜菜田杂草群落可划分为4组,昭苏特克斯与新源巩留划分为一组,额敏和奇台为一组,昌吉的杂草群落单独划为一组,奎屯和霍城察县的杂草群落为一组。

关键词: 甜菜田 荒漠绿洲区 杂草种类 群落结构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RISPR-Cas9技术敲除甜瓜eIF4E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甜瓜e IF4E基因的CRISPR-Cas9植物基因编辑系统的gRNA表达载体。为研究eIF4E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新疆主栽甜瓜皇后为材料,在eIF4E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区设计gRNA引物,以载体pP1C.4为模板,扩增获得sgRNA克隆框,使用EcoR I、XbaI双酶切pP1C.4载体,利用DNA重组酶构建重组载体p P1C.4-eIF4E。【结果】经菌落PCR检测和测序,gRNA已经成功连接到植物基因敲除载体pP1C.4。【结论】构建了植物基因敲除载体pP1C.4-e IF4E,pP1C.4-e IF4E能对eIF4E基因进行定向编辑。

关键词: 甜瓜 CRISPR/Cas9 eIF4E 载体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鲜食葡萄产区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开展新疆鲜食葡萄产区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研究,为新疆鲜食葡萄食用、农药残留监管及葡萄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修订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所采集的186个鲜食葡萄中共检出35种农药,51.6%的葡萄样品检出农药残留,生产基地和流通市场样品的检出率分别为46.7%、94.1%,流通环节高于生产基地。葡萄中34种农药残留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在0.03%~1.56%,均值为0.51%;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 D在0.22%~43.33%,均值为13.70%;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较低。根据残留风险得分,34种农药残留均为低风险农药;以风险指数排序,高风险样品占1.1%,中风险,低风险和极低风险样品占98.9%。鲜食葡萄检出的35种农药中,腈苯唑、甲霜灵、腈菌唑、戊唑醇、啶虫脒、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氟硅唑、己唑醇、氯氟氰菊酯、苯醚甲环唑和辛硫磷等13种农药的MRL值过严;咪鲜胺、甲氰菊酯等2种农药的MRL值过松。建议将上述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分别设为3,8,3,3,7,2,2,1,0.7,0.5,2,1,0.4,1,3 mg/kg。

关键词: 鲜食葡萄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最大残留限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系构建及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棉秸秆降解菌系及其固体发酵条件优化。【方法】根据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和滤纸酶活(FPA)筛选纤维素降解能力强的菌株,与调节发酵品质的菌株配比,采用响应面法评价初始含水量、接种量、发酵天数及其交互作用对棉秸秆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得到24株纤维素降解菌,其中一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例最大值6.20,FPA酶活力9.699 U/h,CMC酶活力10.435 U/h,通过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与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构建复合菌系按1∶1∶2∶1进行发酵,对模型进行方差分析,方程回归显著(P<0.0001),接种量15.0%,发酵时间35.0 d,水分80.0%时,纤维素降解率达35.91%,接种量对纤维素降解率影响最大。【结论】构建了棉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系,确定了固体发酵最佳条件,为棉秸秆饲料化提供了实验及理论依据。

关键词: 棉秸秆 纤维素 复合菌系 固体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土壤主要盐分离子高光谱反演模型

农业机械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快速、无损、定量地获取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及含量是盐渍化土壤治理、改良和利用的重要依据。以新疆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光谱分析技术获取不同区域土壤盐分离子的特征光谱,在对光谱数据去噪、数据变换基础上分析了鲜样(T1)、风干(T2)和干燥(T3)3类土壤,过2、1、0.15 mm筛处理对离子含量光谱拟合模型精度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土壤主要盐分离子光谱反演模型,并对模型的精度和普适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土壤原始特征光谱与盐分离子含量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Na+的0.41;通过光谱数据变换能够明显增强特征波段与离子含量的相关性,K+、Na+、Mg2+、Ca2+、SO_4~(2-)、Cl-和HCO-3的最优变换形式分别为(lgR)'、(lgR)'、R'、(lgR)'、CR、R'和CR,T1处理构建的拟合模型均不能很好地反演离子含量,T3处理的模型估测精度优于T2,土壤粒径越细对土壤离子含量的光谱反演效果越好。分析各处理模型的决定系数和标准误差表明,经T3处理、过0.15 mm筛所构建的离子拟合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其中K~+、Na~+、Ca2+和SO_4~(2-)的RPD分别为2.153、2.674 5、2.051和2.786 4,以未参与建模和检验的石河子垦区土样对4种离子模型的普适性检验,其R2分别为0.621 4、0.689 7、0.614 4和0.650 7,说明构建的模型适于估算该区域土壤K+、Na+、Ca2+和SO_4~(2-)的含量。

关键词: 土壤 盐分离子 新疆 高光谱 反演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失尿素施用量及不同配比对棉花产量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控失尿素、普通尿素不同配比对棉花生长发育、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设8个处理,(1)CK:不施氮肥;(2)常规尿素:施N 225 kg/hm2;(3)等氮量控失尿素:施N 225kg/hm2;(4)控失尿素减量20%:施N 180 kg/hm2;(5)控失尿素减量30%:施N 157.5 kg/hm2;(6)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7∶3配比:施N 225 kg/hm2;(7)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5∶5配比:施N 225 kg/hm2;(8)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3∶7配比:施N 225 kg/hm2,测定棉花干物质、氮素吸收量和产量,明确棉花干物质、氮素吸收、产量与控失尿素配施常规尿素的关系。【结果】与常规尿素相比,控失与常规尿素7∶3配比能显著增加棉花干物质量,提高棉花产量,增产14.34%;提高棉花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增加了10.2百分点;控失尿素减量20%处理与常规尿素处理的棉花干物质与产量大体相同,控失尿素减量30%处理显著低于常规尿素处理,产量降低了5.85%;控失尿素减量20%处理与常规尿素处理的棉花N素吸收量大体相同,但大幅度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利用率增加了11.26百分点。【结论】用控失尿素和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施均提高棉花氮肥利用率,其中控失与常规尿素7∶3配比效果最好。

关键词: 棉花 控失尿素 氮素吸收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牧草盲蝽发生与为害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innaeus)发生及为害的影响,2014-2015年采用目测法对单作棉田、扁桃棉花间作(东西)田、扁桃棉花间作(南北)田3种类型棉田牧草盲蝽发生与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3种类型棉田牧草盲蝽种群动态趋势基本一致且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对3种类型棉田牧草盲蝽不同虫态百株累计虫量而言,单作棉田成虫、若虫和成若虫累计数量均显著高于2种间作类型的棉田,单作棉田百株棉花棉铃被害率亦显著高于2种间作类型棉田。对2种类型的间作棉田,扁桃棉花间作(东西)田牧草盲蝽各虫态的种群数量和棉铃被害率均低于扁桃棉花间作(南北)田,其中2015年各虫态的种群数量达到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相较于单作棉田,扁桃棉花间作不利于棉田牧草盲蝽的发生与危害。

关键词: 棉花 扁桃 间作 牧草盲蝽 发生与为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桃休眠期前后结果枝内矿质营养的变化及其对坐果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扁桃结果枝休眠期前后矿质元素的积累与代谢变化及其对坐果的影响,为扁桃低产园的改造提供理论依据。选取连续3a持续低产和高产的2个果园作为研究对象,以新疆主栽品种‘纸皮’扁桃为试材,分析在休眠期前后结果枝木质部和韧皮部中N、P、K、Ca、Mg、B、Zn、Fe、Mn和Cu 10种矿质元素质量分数变化差异,同时统计2个果园当年坐果情况。结果表明:(1)扁桃休眠期前后高产园和低产园中扁桃结果枝中的矿质元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休眠期扁桃结果枝内的矿质元素仍呈积累或代谢状态,休眠前期质量分数升高,到扁桃打破休眠萌芽前后质量分数急剧下降;(2)扁桃休眠期结果枝木质部和韧皮部中N、P、K、B和Mn5种矿质元素质量分数均表现为高产园的高于低产园的;(3)扁桃休眠期结果枝矿质营养的积累水平直接影响着翌年扁桃的坐果率和产量。因此,加强扁桃园的管理,促进休眠期结果枝矿质营养的积累是提高扁桃坐果率和产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扁桃 休眠期 矿质元素 动态变化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