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种植大豆地表土壤溅蚀效应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土壤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系统研究种植大豆条件下农地溅蚀速率变化特征并建立简单易用的模型,评价大豆种植对土壤溅蚀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方法,测定了不同降雨强度(40 mm h-1和80 mm h-1)、不同大豆生长阶段(始花期、盛花期、结荚期和始粒期)下的穿透雨强度和溅蚀速率,分析了大豆冠下溅蚀速率与叶面积指数和穿透雨强度的关系,探讨了冠下溅蚀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裸地相比,在大豆全生育期,大豆冠下平均溅蚀速率在设计雨强40 mm h-1和80 mm h-1下,分别减少了62.85%和60.74%。冠下平均溅蚀速率随叶面积指数增加呈显著的增加趋势,且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冠下各点溅蚀速率受相应各点的穿透雨强度影响在80 mm h-1设计雨强下较为显著,随穿透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大豆冠下溅蚀速率的空间分布与穿透雨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即冠下穿透雨较为集中的区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溅蚀的发生,并导致冠下溅蚀速率分布不均,大豆冠下穿透雨是冠下溅蚀产生和分布的主要能量来源。该研究提出的大豆冠下溅蚀速率模型可为坡耕地土壤侵蚀防治和农田灌溉有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宁夏引黄灌区不同盐化程度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掌握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盐化土壤退化程度对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采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比色法及滴定法对宁夏引黄灌区不同程度盐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化程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土壤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逐渐降低;土壤各种酶活性的季节变化不完全相同,而且在土壤不同层次上波动很大。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0—20cm土层表现为9月>8月>6月,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20—40cm土层表现为6月>8月>9月。不同盐化程度与土壤转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达之间达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不同盐化程度、土壤脲酶活性之间达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盐渍化关系密切,土壤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及微生物多样性可作为盐碱地土壤退化程度及土壤肥力评价的生物指标。


荒漠化草原不同机械组成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定位观测方法研究了荒漠化草原不同机械组成土壤水分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受降雨影响,松砂土的保蓄水能力较弱,中壤土较强,年度内土壤贮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荒漠化草原土壤的水分活跃层主要集中在110cm以上土层,且在80cm以上土层最为剧烈;实施围栏封育后,草原植被得到了恢复,植被的生长消耗了大量的土壤水分,造成土壤水分的亏缺,降低了土壤水分储量。


黄土丘陵区苜蓿地的土壤呼吸
《草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地利用的变化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大量农田转变为林地和草地。为了摸清退耕后土壤碳排放的变化,在宁夏黄土丘陵区,对退耕苜蓿(Medicago sativa)地、农田和天然草地的土壤呼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土壤呼吸相关性较强,土壤水分和土壤呼吸没有显著相关性;苜蓿地、农田、天然草地的年均土壤呼吸值分别为1.60、1.03和0.85μmol.m-2.s-1,苜蓿地土壤呼吸比农田高出55.3%,比天然草地高出88.2%;年CO2排放量分别为1 461.96、940.66和777.36g.m-2.a-1。农田转化为苜蓿地9年后,土壤CO2排放量增加、有机碳含量下降。在黄土丘陵区退耕还草初级阶段,生态恢复措施对固碳增汇的贡献有限。


压砂地西瓜新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09年国家西瓜品种区域试验的8个西瓜品种和4个试点的产量数据为依据,通过使用DPS软件对产量进行一年多点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评价了西瓜品种在压砂地上的丰产性和稳产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09-N7、09-N1和09-N15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品种09-N7、09-N1、09-N15和其他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8个品种中,09-N1和09-N7丰产性和稳产性均优于对照09-N15,09-N1和09-N7为丰产稳产品种;品种09-N9变异度小于对照,稳产性优于对照,但其丰产性较差,为低产稳产品种。


不同年龄滩羊胴体质量分级指标的筛选与建立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年龄滩羊胴体分级的有效方法,试验采用市场调研的方法对滩羊胴体质量分级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对滩羊肉按照生理成熟度划分为成年羊肉、滩羔羊肉、滩乳羔肉三大类,并对胴体质量、背膘厚度、肋肉厚度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选择的胴体质量与背膘厚度相关系数最大,为0.74;其次为肋肉厚度(GR值),达到0.65;眼肌面积为0.58;分级指标与胴体质量相关性强,说明各分级指标选择正确。从体重分布频率和市场习惯综合考虑,将每类肉羊胴体又分为特等级、优等级、良好级、可用级4个等级。


压砂地西瓜水肥耦合模型及优化组合方案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宁夏压砂西瓜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宁农科1号"西瓜为试材,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压砂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补水量、高效有机肥施用量、油渣施用量及其水肥耦合对西瓜产量的影响,并进行了主因素效应、单因素效应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主因素效应分析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为补水量X1(正效应)>高效有机肥量X2(正效应)>油渣量X3(正效应);各因子间交互效应对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为:补水量×高效有机肥量(正效应)>补水量×油渣量(负效应)>高效有机肥量×油渣量(负效应)。产量大于2 000kg/667m2(≥1.68179)以上的最佳农艺措施为,补水量3.51~4.24kg/(株·次)、施高效有机肥量339.2~425.2kg/667m2、施油渣量21.0~25.7g/(株·次)。


HPLC法测定枸杞鲜果中V_C含量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枸杞鲜果中Vc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1260色谱仪系统检测,Agillent Zobax eclipse XDB C18(250 mm×4.6 mm,5μm)分析柱,流动相为0.1 mol/L KH2PO4∶0.08 mol/L K2HPO4∶甲醇(55/25/20,V/V/V),流速1 ml/min,柱温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Vc在0.83~4.17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不同品种枸杞鲜果Vc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与重现性好,可用于枸杞鲜果中Vc含量的测定。


苹果及土壤中戊唑醇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苹果及土壤中戊唑醇残留的方法。[方法]苹果及土壤试样经乙腈提取、加氯化钠盐析分层、分取一定体积的有机相浓缩、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氮吹浓缩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测定其戊唑醇含量。[结果]戊唑醇在0.05~5.00 mg/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8 9,检出限为10.0μg/kg;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6.9%~107.0%,相对标准偏差为1.4%~9.4%。[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结果准确,适用于苹果和土壤中戊唑醇农药残留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