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兰州黄河景观多元化模式发展现状及展望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围绕兰州黄河风情线景观分布,从黄河的生态湿地、特色文化风情、桥梁枢纽、近水公园和滨水广场方面总结了兰州滨水景观多元化模式。重点概述了银滩湿地公园的生态风情;兰州水车、龙源石碑、羊皮筏子和"黄河母亲"石雕的文化内涵;中山铁桥、银滩大桥、七里河立交桥和雁滩黄河大桥与黄河融为一体,贯通南北的桥梁枢纽功能;结合休闲、娱乐、观光与餐饮于一体的近水公园与滨河文化广场。最后提出,在兰州沿黄景观规划中不仅要达到防洪、交通与环境共生的目标,还要凸显景观、生态环境、特色文化和经济基础的协调,逐步使兰州滨河两岸的湿地、河道、绿化、交通、餐饮、休闲与居住呈现多元化立体发展。


西北干旱地区春小麦亏缺灌溉及种植模式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春小麦亏缺灌溉及种植模式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溉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穴播与秸秆覆盖条播和露地条播相比,亏缺灌溉时全膜覆盖延长灌浆期和生育期,充分灌溉时延长灌浆期、缩短生育期,使小麦较充分灌浆,产量显著提高。灌水量为3 600m3/hm2且全膜覆盖穴播种植模式效果最好。


水分胁迫对春小麦光合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春小麦的抗旱生理机制,以春小麦品种陇春26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春小麦旗叶光合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的减少,春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酸性转化酶活性呈先增后减趋势,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增强。中度水分胁迫的可溶性糖含量和酸性转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重度水分胁迫和正常供水对照;重度水分胁迫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中度水分胁迫和正常供水对照,而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中度水分胁迫和正常供水对照。说明中度或重度干旱胁迫下春小麦旗叶光合速率降低是叶绿素含量降低和光合原料缺乏所致,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有助于春小麦抵御干旱胁迫。


镇原县玉米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
《土壤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利用GIS技术、模糊数学等方法,充分利用镇原县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数据,通过对研究区玉米生理生态特性与环境关系的分析,对照国家耕地地力评价综合指标体系下66个指标,建立了≥10℃积温、海拔、年降水量、地貌类型、有机质、坡度、速效钾、有效磷、坡向等9项因子的评价指标,构建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镇原县玉米产业发展布局.结果表明,镇原县县域内88.15%的耕地均适合玉米生产,其中高度适宜种植玉米的区域分布在镇原县东南部塬区,其中包括城关镇、开边镇、临泾乡、孟坝镇、南川乡、平泉镇、上肖乡、太平镇、屯子镇、新城乡、新集乡、中原乡等12个乡镇的49614.69 hm2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9.98%.


两种细菌对十二个洋葱品种的致病性测定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嘉峪关市当地12个洋葱品种为试材,将分离自洋葱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sub sp.carotovorum)和格氏沙雷氏菌(Serratia grimesii)2种病原细菌接种,在室内进行品种离体鳞茎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个菌株对不同品种洋葱鳞茎均有致病性,其中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的致病性最强,且2个菌株均对洋葱基部的致病力强于顶部。同时不同的细菌对不同品种的洋葱在不同部位的致病力表现不同,其中格式沙雷氏菌对"丰收2号"、"金美"和"红色经典"3个品种在顶部的致病性最弱,病情指数最低分别达到2.78、8.33和11.11,同时对"太阳格林"、"金美"2个品种在基部的致病性弱,病情指数均为27.78。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对"雄狮"在顶部的致病性最弱,病情指数最低为8.33,对"雄狮"和"红色经典"2个品种在基部的致病性最弱,病情指数分别为36.11和38.89。
关键词: 洋葱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 格氏沙雷氏菌 致病性


甘肃保护地豇豆根结线虫在土壤中的消长动态及垂直分布研究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室内线虫分离结合田间病情观察,对甘肃保护地豇豆根结线虫在土壤中的消长动态及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保护地豇豆从3月初种植到7月底拉秧,根结线虫可发生4代,5月上旬线虫完成第1代,历时约35d,6月初完成第2代,历时约30d;6月底完成第3代,历时约20d;7月下旬完成第4代,历时约20d;各代历期因季节温度不同而不同,随着气温变高(或变低),线虫完成1代的时间缩短(或延长),条件适宜(土温为25~30℃)时,3周左右就可完成1代。不同深度土壤中的根结线虫数量随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季节)有所变化,但其主要分布在0~20cm的土层中。


三种防腐剂对马铃薯薯块干腐病菌的毒力及抑制作用
《植物保护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干腐病是目前马铃薯贮藏期间发生较严重的一种病害,已成为影响马铃薯贮藏保鲜的瓶颈问题之一。为筛选出施用简便、安全高效且能取代液体类毒性强的防腐剂,试验对二氧化氯、仲丁胺和过氧乙酸三种熏蒸型防腐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抑制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三种防腐剂对马铃薯干腐病具有不同的抑制活性,其中仲丁胺对马铃薯干腐病的抑菌效果最佳,其毒力回归式为y=3.608 7+7.500 8x,EC50为0.202 8μg/mL。通过3种防腐剂的体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3种防腐剂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马铃薯块茎的发病率,其中以仲丁胺控制效果最佳,95μg/kg浓度处理可明显降低接种马铃薯薯块的发病率和病斑扩展速度。因此可以推断仲丁胺是防治马铃薯干腐病的理想药剂之一。
关键词: 马铃薯干腐病 二氧化氯 仲丁胺 过氧乙酸 毒力 抑制效果


嘉峪关市洋葱基盘腐烂病病原鉴定及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草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嘉峪关市洋葱基盘腐烂病害的病原、致病性和优势病原种群,对4个采样区洋葱基盘腐烂病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了分离,并根据其培养性状和形态学特征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的病原为尖镰孢菌、茄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其中尖镰孢菌为优势种。室内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3种镰孢菌均可引起洋葱基盘腐烂病,其中尖镰孢菌的致病性最强,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4.4%和65.3,极显著高于(P<0.01)其他2种菌。为筛选化学防治有效的杀菌剂,采用平皿菌丝生长抑制法在室内测定了多菌灵、百菌清、恶霉福和施菌克4种药剂对以上3种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3种镰孢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200μg/L的施菌克抑制效果最好。


2种药剂不同施药方式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效比较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及相应的4种不同施药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植株高度、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2种施药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和产量较空白对照影响显著,相对出苗率分别为103.66%、104.13%,植株高度分别为84.53、82.20 cm,增产率分别为39.12%、37.56%,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分别达51.29%、48.47%。25%嘧菌酯悬浮剂的2种施药方式对马铃薯的出苗率和植株高度较空白对照影响不显著,但对产量影响显著,相对出苗率分别为98.42%、102.98%;植株高度分别为74.53、75.20 cm,增产率分别为33.18%、37.25%,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分别达68.98%、69.75%。
关键词: 咯菌腈 马铃薯 嘧菌酯 立枯丝核菌 出苗率 株高 产量 防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