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对春小麦耗水、产量和土壤水分平衡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干旱、降水供需错位和春季低温是制约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生产的主要因子,如何最大限度保蓄自然降水、实现水分的跨季节利用,则是该区春小麦产量稳定提高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大田定位观测的基础上,揭示全膜覆土穴播对西北黄土高原旱作春小麦季节性耗水特征、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休闲期土壤水分补给的影响,并评判其年际土壤水分平衡效应。方法试验于2011—2013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进行(104°36′E,35°35′N),以春小麦陇春27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FMS)、地膜覆盖穴播(FM)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测定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生物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计算休闲效率、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收获指数等指标。结果 2011和2012年3个处理的春小麦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2013年FMS耗水量显著高于CK。FMS和FM可增加春小麦苗期到孕穗期耗水,且此阶段的耗水量在干旱年份分别较CK增加27.2%和9.6%,在丰水年份分别较CK增加52.2%和44.6%。虽然FMS和FM在各生育期的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FMS在丰水年(2012年和2013年)的耗水量较FM有增加趋势,且这一效果在2013年尤为明显。FMS和FM在休闲期可补充0—80 cm土层土壤水分25.4和18.3 mm,比CK分别低2.2和9.3 mm;补充8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78.0和71.0 mm,比CK分别高30.0和23.1 mm;与2011年播前相比,种植3年春小麦后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FMS增加了23.8 mm、FM增加了22.5 mm、CK增加了12.4 mm。FMS的休闲效率为30.5%—52.6%,比CK高12.8%—109.5%,比FM高4.5%—40.9%。FMS的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均显著高于CK(P<0.05);收获指数为0.4—0.5,比CK高32.5%。FMS的产量为1 750—3 18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5.5—11.5 kg·hm-2·mm-1,分别比CK增加40%—220%、27%—239%,而且干旱年份的增加幅度更高。在干旱的2011年,FMS处理的产量较FM增加26.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8.2%;在丰水的2013年,FMS处理的产量较FM增加20.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8%,两年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表明FMS较FM具有更明显的丰水年份增产、干旱年份适应干旱胁迫的潜力,能够实现该区春小麦生产稳产高产的目标。结论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FMS种植模式有效提高了春小麦播前和生长前期的土壤贮水量,并使春小麦苗期—孕穗期的作物耗水量显著升高,增加春小麦穗粒数,扩大籽粒产量库容和促进灌浆,显著提高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在休闲期完全补充春小麦生育期消耗的0—200 cm土壤水分,保持春小麦田的土壤水分年际平衡。
关键词: 旱地 全膜覆土穴播 春小麦 季节性耗水 产量 水分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量元素的浓度改变对彩色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彩色肉质马铃薯03-1品种为试材,在原有的试管薯诱导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MS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各成分浓度改变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探讨试管诱导结薯的高效繁殖技术,以期为工厂化生产彩色马铃薯试管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为增加试管薯产量,在试验模式中,可在原标准MS诱导结薯培养基基础上对大量元素成分进行修正,增加硝酸铵2 475 mg/L(A2水平)、硝酸钾2 850 mg/L(B2水平)浓度,保持硫酸镁(370 mg/L,C1水平)、磷酸二氢钾(170 mg/L,D1水平)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渭北苹果园滴灌施氮肥对土壤氮迁移的影响
《林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滴灌和浇灌2种灌溉方式,结合梯度施肥和测定土壤溶液中氮含量,研究渭北旱塬矮化红富士苹果园不同氮素形态在土壤中的迁移、富集和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显著降低氮素的迁移、富集和转化作用;在不同氮素形态中,以urea-N为主,NO-3-N次之,NH+4-N最小;当施肥量为0.32 kg·株-1时,2种灌溉方式对氮素迁移、富集和转化作用的影响差别不明显,施肥量达到1.2 kg·株-1时,浇灌施肥方式下氮素的迁移、富集和转化作用极显著高于滴灌,尤其在40~ 80 cm土层更加明显。综合比较,滴灌施肥明显降低了苹果园不同氮素形态的迁移、富集和转化作用,增加了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尤其是有效态氮的含量,全年施肥量在0.64~ 1.2 kg·株-1时能相对减少氮肥的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PK养分配比与NAM长效剂对旱砂田西瓜生长、品质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减轻旱砂田西瓜施肥强度、降低施肥成本、提高养分利用率及延长砂田的使用年限,本试验以普通单质肥料(尿素、普过磷酸钙、硫酸钾)为原料,加入NAM长效剂,研究了N-P2O5-K2O分别为1-0.67-1.1、1-0.36-1.1、1-1-1.1、1-0.67-1.6和1-0.67-0.6的5种养分配比对旱砂田西瓜生长、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等养分条件下,以CRF3(N:P2O5:K2O=1:1:1.1+NAM)处理较优,其较常规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西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西瓜增产34.04%,且显著提高了西瓜Vc含量,降低了糖分梯度和硝酸盐含量,提高了西瓜品质。加入NAM长效剂处理西瓜营养器官中的养分吸收量与常规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果实中的养分吸收量却显著提高,CRF3较常规施肥处理西瓜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20.75%、5.42%和23.77%,为进一步开展控释肥研究和解决旱砂田施肥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树叶片黄化与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养分关系
《浙江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肃景泰叶片黄化梨园土壤为例,比较黄化和非黄化梨园0~20 cm和20~40 cm土壤微生物及养分,以探讨与梨树叶片黄化相关因子,为解决黄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黄化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都显著少于非黄化土壤的数量,浅层(0~20 cm)黄化土壤的细菌数量少于非黄化土的46.62%,放线菌数量少52.49%;深层(20~40 cm)黄化土的细菌数量少于非黄化土的78.22%,放线菌少50.13%。两者的真菌数量差异不显著。黄化土壤20~40 cm的有机质、全氮、全铁、全镁含量显著低于非黄化土壤和黄化土壤0~20 cm土层的含量。因此,梨树叶片黄化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减少、20~4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全铁、全镁含量过低有关。建议重点增施黄化梨园20~40 cm土层的腐熟有机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砂年限对砂田砂层质量、土壤水热状况及西瓜生长的影响
《中国沙漠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砂田土壤水、热状况乃至西瓜生长发育随覆砂年限的变化趋势,为提高中、老砂田的生产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选取了5~40年砂田为研究对象,对其砂层含土量、砂层厚度、土壤水热效应及西瓜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铺砂年限每增加一年,砂层含土量平均增加0.6%左右,砂层厚度减少0.12cm左右;西瓜生育期内,10、15、20、30、40年砂田较5年砂田0~20cm土层积温分别降低了47.68、117.28、122.49、206.56、320.06℃;1m土层内土壤贮水量分别下降了11.74、33.15、39.31、51.99、57.3mm,表现出新砂田与中砂田较老砂田的增温、保墒效果均随着土层的加深递减,且该趋势在西瓜生育前期较强,中后期逐渐减弱。西瓜生育期随着铺砂年限的延长而延长,土壤水、热状况及西瓜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以30年砂田为对照,5、10、15、20年砂田西瓜产量分别增加了170.91%、85.06%、58.76%、46.83%;西瓜含糖量分别提高了1.7%、1.6%、1.3%和0.8%;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83.48%、35.18%、35.35%和31.5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