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短叶型高粱品种水科001叶型的遗传
《遗传 》 1982
摘要:培育株型紧凑、叶片短直上冲和农艺性状优良的高产、优质品种,是当前禾谷类作物育种的主要趋势。1975年山西省太谷县水秀大队从晋梁5号高梁天然杂交种后代中选出了一个叶片长度仅为普通高梁品种一半左右的短叶、直立叶型品种——水科001高粱。1977—1980


杂交与辐射相结合获得石竹变异新品种
《核农学报 》 1982
摘要:石竹(Dlanthus chinensis L·)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观赏、药物兼用。花单瓣、花期长而色彩丰富,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一、选育目的


从我场的实践谈果树生产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
《山西果树 》 1982
摘要: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在我省广大农村社队和国营企业的果树生产中,也都相应地建立了果树生产责任制。它调动了。我省广大果树生产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果树生产的发展。但是从各地情况来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许多方面还很不完善,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本文就我场几年来


T型细胞质的杂交小麦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的初步研究
《遗传 》 1982
摘要:利用提莫菲维细胞质(Triticum timopheevi)获得杂交小麦(下简称T质杂交小麦)是目前国内外杂交小麦利用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近年来有关T质杂交小麦优势表现的报道较多,但对于亲本性状之间的配合力及其对形成优势的作用研究甚少。 杂种优势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杂交小麦的利


大豆有翅成蚜消长与大豆病毒病田间流行速率的关系
《中国油料 》 1982
摘要:大豆病毒病是以大豆有翅成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重要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蚜猖獗,大豆病毒病普遍发生,使大豆产量、品质遭受严重的影响。弄清蚜虫多少与病害轻重的关系,对控制病害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开展了大豆有翅成蚜消长与大豆病毒病田间流行速率关系的研究,为提出田间治蚜的最佳时期及进一步研究大豆病毒病流行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棉田塑料薄膜地面覆盖的环境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 》 1982
摘要: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在园艺和粮食作物方面已有不少报道,但在棉花作物上迄今研究甚少。Bennett(1966年),Ashley,Elsner(1974年)曾报道了黑色塑料薄膜棉田地面覆盖对棉田生育的影响。我们于1976年开始研究无色透明塑膜地面覆盖与棉花生育的关系及其对棉田环境的影响。经过6年的研究和示范,1981年在山西省覆盖的推广面积约3万亩,全国约7万亩。一般增产幅度达30—50%,每亩增产皮棉30—60斤。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向日葵花盘分化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中国油料 》 1982
摘要:向日葵花盘分化形成期是决定花盘粒数的关键时期,研究和掌握花盘分化发育过程及其与外部形态特征的关系,以准确判断花盘分化发育进程,对于制订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正确运用水肥条件促进盘大粒多,以及调节杂交育种工作中的花期相遇,都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于1981年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对向日葵花盘分化形成过程进行了形态解剖学观察。现将观察结果初报如下:


玉米抗大斑病遗传及其育种的研究
《作物学报 》 1982
摘要:用多基因抗大斑病自交系进行抗性遗传研究指出,双亲病级平均值,和 F_1病级呈高度显著正相关(r=0.925),与 F_2出现高抗株率(%)为极显著负相关(r=-0.914);F_1病级和 F_2高抗株率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766)。单显性基因(Ht_1)自交系,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中,对 F_1传递的显性抗病程度有不同,在和水平抗性系杂交的 F_2代中,褪绿斑型植株的抗性在0~2级间发生分离。抗病育种主要是对抗性指标、选用亲本依据及组配方式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旱地棉花增产的关键性措施
《中国棉花 》 1982
摘要:晋南是山西主要棉区,旱地面积占60%以上,如何改变旱地低产面貌,长期以来该区着重贯彻“二改一抗”的经验。即改善旱薄条件,提高土壤抗旱能力,改进栽培技术,提高棉株抗旱能力。取得显著效果。1、蓄水保墒拦截雨水。据曲沃杨谈经验,丘陵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