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38条记录
旱作农业发展途径的探讨

农业区划 1982

摘要:山西的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以旱作为主的农业。山西的水资源不足,水浇地面积只有1,60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7.6%,基本达到最大限度,在干旱年份还会减少,加之工业发展用水量增加,水资源将更不是;因此,靠水地发展农业的前景不大。其次是旱地面积广,增产潜力大。全省有4200多万亩旱地,大约是保浇水地面积的五至六倍,大部分亩产只有200斤左右。全省年平均降雨量为530毫米,以一毫米雨可产粮食一斤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新品种—晋棉4号

中国棉花 1982

摘要:305—74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选育的适于中熟棉区的新品种。1981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晋棉4号,决定在山西南部的中熟棉区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金字棉看棉花早熟种质在育种中的作用

中国棉花 1982

摘要:棉花品种对发展棉花生产起着极其重要的内因作用。任何作物品种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即品种的适应性。品种适应性应该是品种所特有的遗传种质所决定的一个性状。而这种遗传种质、却又是由一定地区的自然气候,土壤、耕作制度等形成的生态特点长期作用的结果一适应性是作物的遗传性与生存环境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我们在进行棉花育种时,就必须考虑到在本地生态条件下特定遗传种质的作用并加以利用。本文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小麦一般抗病性概念及其应用

新疆农垦科技 1982

摘要:美国锈病专家威·廉·雷格林教授,对作物的一般抗病性,给予这样的定义:“任何遗传因子能使寄主减轻损害,而不知道是由于专化性造成的抗性,称为一般抗病性”。近年以来,国外许多学者证明,作物对病原物的一般抗性,确是减轻病害损失的一种可能方法。很多国家的植物病理和育种工作者密切合作,根据经验来选择一般抗病性并应用于作物抗病育种。水稻、马铃薯、果树等育种实践中,已有成功的实例报道。一般抗性对于小麦锈菌这样一类变异性和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南牛和圣晋一代牛肥育试验报告

中国畜牧杂志 1981

摘要:晋南牛是我国的优良役用品种之一,它的肉用性能过去很少研究。为了充分利用地方品种资源,探讨在目前农业生产水平和农区生产队舍饲的条件下,晋南牛的产肉性能和饲养管理方式,并与圣晋一代牛(圣塔·格特鲁迪斯×晋南牛)进行比较,给晋南牛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依据,我们在万荣县黄牛育种站进行了本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农业现代化之路多种经营与专业化相结合

经济问题 1981

摘要:我国农业现代化要根据我国的特点,吸收外国的先进农业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扬长避短,走我们自己的道路.目前我国农村的特点是人口多,耕地少,产量低,收入少,山地多,平原少,自然条件复杂,农业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不便,劳动生产率低,等等.这一切说明我国农业要实行多种经营,同时又要进行专业化生产.多种经营与专业化生产表面上看来有矛盾,其实二者是相辅相成,可以齐头并进的.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发展农林牧工副渔多种经营是进行农业生产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农业长期全面发展必须遵循的方针,是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无论从地尽其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创造更多的财富,增加农民收入,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米蛾卵固定式去杂机

植物保护 1981

摘要:米蛾卵是繁殖赤眼蜂和小菜蛾绒茧蜂的良好寄主,也是饲养多种草蛉的很好饲料。目前我国已有20个省、市大量饲养。但是,由于卵粒去杂采用手工操作,费时费工,鳞片及糠屑等四处飞扬,污染工作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剂防治农田鼠害的经验

植物保护 1981

摘要:有史以来鼠类就是人类的大敌。防治农田鼠害的办法很多,目前仍以化学防治为主。 一、药剂毒饵灭鼠法 毒饵诱杀的药剂种类很多,有磷化锌、敌鼠、灭雀灵、1605等。以磷化锌制成的毒饵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大豆和生态环境关系的统计分析

中国油料 1981

摘要:栽培大豆(G.max)对生态环境反应极为敏感,同时适应性也很强,这一方面已有许多报道。为探索野生大豆(G.Soja)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我们进行了初步研究与分析。从分析结果看出,野生大豆主要性状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与栽培大豆有着许多极为相似的规律,可为研究大豆起源、进化、分类和正确利用野生大豆的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塑膜地面覆盖栽培的几个问题

新疆农业科学 1981

摘要:新疆是我国棉花生态条件较好的地区。新疆热量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雨量很少,空气干燥,日照充足,有利于提高光合产物;新疆又属灌溉棉区,便于控制棉花生长。但干旱、盐碱、低温和早霜,限制了上述优势的发挥。塑膜覆盖地面栽培,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