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体中的碳稳定同位素分馏影响因素及在食品真实性鉴别中的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1
摘要: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与原产地生态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促进自身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的合成与积累。碳稳定同位素是植物体的关键组成元素,也是食品真实性鉴别和溯源的重要指标,在植物体整个生育期中,会随着产地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而发生分馏,这种分馏效应的大小决定了碳稳定同位素能否成为准确、稳定、可靠的产地溯源指标。分馏效应的大小除了与生物体自身因素有关外,还与气象因子和生态环境因子密切相关。经纬度、海拔、日照强度、干旱程度、平均气温等因素均会影响碳稳定同位素的组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体内的碳同位素分馏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在植源性食品真实性鉴别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以期证明碳稳定同位素作为食品产地真实性鉴别指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为产地溯源提供更加准确的技术手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马铃薯甲虫对噻虫嗪的抗性监测及其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世界性害虫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为研究对象,筛选其参与噻虫嗪解毒的细胞色素P450主效基因。【方法】于2018、2019年利用点滴法监测新疆察布查尔县、伊宁县、塔城市、乌鲁木齐市和吉木萨尔县11个马铃薯甲虫田间种群对噻虫嗪的抗性水平,并测定分析噻虫嗪LD50处理72 h后成虫中3种主要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酶(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酯酶(EST)的活性变化。利用Illumina HiSeqTM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抗性和敏感种群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验证3个P450基因并分析6个P450基因(CYP4C1、CYP9e2、CYP305a1、CYP9Z25、CYP9Ya和CYP9Yc)在不同种群及噻虫嗪处理后的表达情况。【结果】抗性监测发现,2018年的YN1、URMQ1、TC和QPQL1以及2019年的YN2和JMS种群成虫对噻虫嗪抗性倍数(RR)分别达到5.99、8.81、10.86和20.33倍和11.82、14.05倍,为低至中水平抗性。解毒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个敏感种群URMQ2、URMQ3以及2个抗性种群YN2、JMS成虫分别经噻虫嗪LD50处理72 h后其P450活性均显著增加,分别为对照的1.76、2.75、1.91和1.66倍。另外,URMQ3种群的GST(CDNB和DCNB为底物)及URMQ2、YN2种群的EST活性显著升高,分别为对照的1.19、2.10倍和1.35、1.91倍。转录组分析表明,通过合并组装分别获得噻虫嗪敏感和抗性种群样品56 872 051和62 249 136个原始序列数据以及55 903 706和61 082 076个过滤后的序列数据,过滤后的序列长度分别为8.39和9.16 G,碱基错误率均为0.03%。抗性种群中差异表达的P450基因13个,其中2个基因显著上调。3个上调的P450基因CYP4C1、CYP9e2和CYP305a1的qRT-PCR检测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qRT-PCR分析还发现CYP9Ya、CYP9Yc、CYP4C1、CYP305a1和CYP9Z25在抗性种群成虫中表达量显著增加,噻虫嗪LD50处理均可引起URMQ2种群4龄幼虫和成虫CYP9Ya、CYP9Yc表达量显著上调。相关性分析发现成虫对噻虫嗪的抗性水平与CYP9Ya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YP9Ya可能在马铃薯甲虫中对噻虫嗪具有重要的解毒作用,其他基因的作用也不能排除。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噻虫嗪 抗药性 细胞色素P450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耐盐性研究进展
《棉花科学 》 2021
摘要:近年来新疆耕地盐碱化日益严重,棉花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新疆棉花增产、稳产及可持续发展。通过近年来盐胁迫对棉花的影响以及拟南芥、烟草、棉花等植物中的耐盐相关基因研究进行分析,归纳了耐盐相关基因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得出了转基因耐盐棉花品种在生产上利用较少,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主要是现有品种在提高棉花植株的耐盐性程度上有限和转化效率低)结果;提出了"加强各个研究单位的合作,挖掘耐盐相关的关键基因及关键功能基因的启动子,建立适合棉花的耐盐基因转化体系"的棉花耐盐育种思路;同时研究棉花的耐盐胁迫机制,选育耐盐种质资源,为开展棉花耐盐育种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瘤菌与微量元素硒肥对蒙古黄芪生长、品质及富硒的影响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摘要:为了研究根瘤菌与微量元素处理对蒙古黄芪的生长、活性成分积累及富集与转运硒能力的影响,采用土培盆栽并结合不同处理组合,利用常规方法测定各生长指标,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等方法测定总多糖、总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及硒等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根瘤菌与高浓度硒肥(6 mg/kg)的处理组合能显著促进黄芪的生长和产量的增加(P<0.05);微量元素与硒肥(3 mg/kg、6 mg/kg)的组合能显著促进黄芪总多糖、总黄酮的积累(P<0.05);而根瘤菌与高浓度硒肥(6 mg/kg)的组合则有利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积累;根瘤菌与高浓度硒肥(6 mg/kg)的组合更有利于黄芪地下部(根)对硒元素的富集,硒在黄芪地下向地上部位的转运系数在0.84~1.14之间,说明硒元素由黄芪地下部向地上部转移的能力较强。由此说明,根瘤菌与高浓度硒肥的处理组合能有效提高黄芪的产量和品质,可为黄芪的大规模种植及富硒黄芪产品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旦木物料壳仁风选装置试验及参数优化
《农业工程学报 》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巴旦木壳仁物料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确定较优的壳仁风选参数,提高清选率,该研究采用理论计算与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巴旦木物料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根据悬浮速度研究结果设计巴旦木壳仁风选装置并对破壳后的巴旦木壳仁混合物料进行风选试验,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求解得出风选装置较优参数组合.巴旦木壳仁混合物料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大壳、中壳、小壳和仁的悬浮速度变化范围分别为:9.92~11.03、8.86~9.66、8.27~8.85、13.10~13.96 m/s,控制气流速度在8.27~11.03 m/s范围内可较好地分离壳和仁.风选装置流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风选装置筛面风速分布呈中心高、四周低的特点.巴旦木壳仁风选试验结果表明,风选装置工作参数对清选率的影响从大到小排序为:筛体振动频率、清选风机转速、波纹筛倾角、风选装置喂入量、离心风机转速,结合壳仁风选试验与软件优化求解得出清选率较高的较优参数组合为:风选装置喂入量6 kg/min、清选风机转速1160 r/min、筛体振动频率为47 Hz、波纹筛倾角3°、离心风机转速1275 r/min,采用优化参数组合进行验证试验,清选率达99.144%.研究结果可为巴旦木壳仁风选设备研发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机械化;优化;悬浮速度;壳仁风选;清选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产乙醇本土有孢汉逊酵母的筛选及酿造特性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具有低产乙醇特性的优良本土有孢汉逊酵母菌株,利用模拟葡萄汁发酵评估了来自宁夏、甘肃、陕西和新疆葡萄酒产区的53株本土有孢汉逊酵母的产乙醇能力。筛选获得4株乙醇产率较低且发酵速率较快的有孢汉逊酵母,分别是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opuntiae)HoA-1-3、HoC-4-2和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HuB-2-2、HuC-3-2,并进一步考察了其葡萄酒酿造特性。结果表明,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NX11424相比,HoA-1-3、HoC-4-2、HuB-2-2和HuC-3-2的乙醇产率分别降低23.87%、19.25%、10.74%和18.74%。4株有孢汉逊酵母均能耐受400 g/L糖、300 mg/L SO2、pH 2.8、10℃低温、40℃高温,均不具有针对酿酒酵母NX11424的嗜杀活性,此外,HoA-1-3和HoC-4-2可以耐受6%酒精度,HoC-4-2和HuC-3-2均不产H2S。最终,筛选得到能降低乙醇产率且酿造特性较好的本土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oC-4-2和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uC-3-2,为低产乙醇非酿酒酵母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 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 酿造特性 发酵特性 低产乙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葡萄干脆果脉动压差闪蒸干燥工艺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葡萄干脆果脉动压差闪蒸干燥工艺,为葡萄干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无核白葡萄干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方差分析得出影响葡萄干脆果品质显著的因素,利用响应面法分析各因素对葡萄干脆果感官评分值的影响,确定最优的葡萄干脆果脉动压差闪蒸干燥工艺.[结果]抽空温度、闪蒸温度、闪蒸时间为3个影响较大的因素,建立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各因素与葡萄干脆果感官评分值的数学模型为Y=93.92-1.46A-0.97B-0.64C+0.42AB-0.65AC-0.18BC-3.21A2-2.19B2-1.46C2.[结论]脉动压差闪蒸干燥膨化葡萄干的最佳条件为抽空温度58.86℃,闪蒸温度103.80℃,闪蒸时间5.42 h,感官评分最大理论值为94.3分.
关键词: 葡萄干脆果;脉动压差闪蒸干燥;品质;感官评分;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含γ-氨基丁酸功能性乳酸菌饮品的配方及稳定性研究
《中国酿造 》 2021
摘要:为了研发富含γ-氨基丁酸(GABA)的乳酸菌饮品,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评判GABA功能性乳酸菌饮品的最佳配方,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饮品稳定剂配比。结果表明,GABA功能性乳酸菌饮品的最佳工艺配方为:乳酸菌发酵饮料为基质,添加蜂蜜6%、碳酸钙0.35%、阿斯巴甜0.01%,此条件下饮品的感官评分为最高的8.52分;最佳稳定剂配比为琼脂0.10%、黄原胶0.20%、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0.15%,此条件下饮品的离心沉淀率为1.92%、稳定效率为68.18%。功能性乳酸菌饮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色泽呈均一深褐色、酸甜可口、乳酸香气浓郁,GABA含量为1.98 g/L,乳酸菌活菌数达1.026×1010 CFU/m L,同时富含甘氨酸、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包含7种必需氨基酸),且饮品在常温下具有较好的贮藏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库尔勒香梨园食心虫消长动态及迷向技术防治效果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库尔勒地区香梨园食心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和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消长动态,评价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香梨园食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为库尔勒香梨食心虫的绿色防控和农药减施增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诱剂诱集法监测香梨园食心虫消长动态,利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香梨园食心虫,以虫口减退率、迷向率等指标综合评价迷向防治效果。【结果】梨小食心虫在香梨园1 a发生4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上、中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苹果蠹蛾在香梨园1 a发生3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均存在世代重叠;迷向防治技术对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显著,迷向率和防治效果均能达到99%以上。【结论】库尔勒不同地区香梨园食心虫发生动态基本一致,梨小食心虫1 a发生4代,苹果蠹蛾1 a发生3代,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对香梨园食心虫,尤其是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