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43个玉米品种在新疆吐鲁番旱区表现和抗旱类群划分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形态指标和产量指标,将43份引进玉米品种划分为不同群体,并筛选出适合新疆旱区种植的玉米品种.[方法]以43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测定其在干旱胁迫下株高、穗位高、茎粗、单株穗数、穗长、穗粗、穗行数、穗粒重、百粒重、籽粒产量以及茎叶鲜重和茎叶干重等12项指标.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多个玉米品种的抗旱性能.[结果]12项数量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信息的重叠,35对数量性状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21对数量性状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43个玉米品种的12项数量性状71.02%的信息,其贡献率分别为27.49%、27.41%和16.12%.其中,第一主成分是营养体生长状况,包括株高、穗位高、茎粗和茎叶重量;第二主成分是生殖生长状况,包括穗数、穗长、穗粒重、百粒重和产量;第三主成分是穗行数和穗粗.当类间距离为4.5时,43个玉米品种被聚为5大类.其中,第Ⅱ类属于高产品种,包含3个品种;第Ⅲ类属于中高产品种,包含7个品种;第Ⅳ类属于中产品种,包含10个品种;第V类属于中低产品种,包含19个品种;第Ⅰ类属于低产品种,包含4个品种.42个玉米品种被正确判别,判对概率为97.67%;1个玉米品种被误判,误判率为2.33%.[结论]类群划分的结果准确可靠,选育的第Ⅱ类和第Ⅲ类玉米品种能够显著的增产,玉米育种在抗旱性方面进展明显.玉米正播模式引种,辽单145和辽单1211;复播玉米品种郑单958最佳.

关键词: 玉米;抗旱性;类群划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九圣禾D606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农村科技 2021

摘要:冬小麦新品种九圣禾D606具有早熟、矮秆抗倒、稳产性好的特点,为中强筋优质冬小麦品种,适宜在北疆沿天山一带,如塔城、伊犁、石河子及周边冬麦区水肥灌溉条件优良的地块种植。本文对冬小麦品种九圣禾D606的品种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该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冬小麦 九圣禾D606 特征特性 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亏缺灌溉对机采棉水分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亏缺灌溉对新疆机采棉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新疆典型机采棉地区,设置5个灌溉量分别为225 mm(Ir1)、285 mm(Ir2)、345 mm(Ir3)、405 mm(Ir4)和465 mm(Ir5)。分析亏缺灌溉对棉田耗水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棉田耗水量呈现递增趋势,提高了棉花生育后期的耗水模系数,使得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快速积累期较长。随着灌溉定额增加,棉铃干物质分配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Ir3分配量最大为64.7~82.2 g/株,茎叶占比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棉铃占比则显著降低;在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单株结铃数、单铃重,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籽棉产量提高,其中Ir5处理的皮棉产量比Ir4仅高了3.80%;随灌溉定额的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其中Ir1较Ir2~Ir5分别高20.59%、34.59%、48.68%和57.93%。【结论】适当的进行亏缺灌溉,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量向生殖器官的转移,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显著提高。在棉花生育期实际的耗水量的基础上,降低12%的灌溉定额,不会显著降低棉花产量,能够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亏缺灌溉 耗水规律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量灌溉对转ScALDH21基因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时期减量灌溉对转抗旱基因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稳定遗传的转ScALDH21棉花株系T14-96为材料,受体新农棉1号为阴性对照,探究转基因材料与受体棉花在全生育期正常灌溉(CK)、苗蕾期减量灌溉30%(M3)、花铃期减量灌溉30%(H3)以及苗蕾期和花铃期连续减量灌溉30%(W3)下农艺、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正常灌溉相比,转ScALDH21棉花和受体在减量灌溉后株高、第一果枝高度、果枝数和单株结铃数均下降;M3和H3处理下,新农棉1号和T14-96的子棉产量分别提高了1.6%、1.4%和5.1%、4.1%;而W3处理下,除衣分和皮棉产量外,其余指标均下降。株高、第一果枝高度、果枝数、单铃重、子指、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是区分转基因与受体植株农艺和产量性状差异的主要指标。转ScALDH21基因棉花在不同生育期灌溉量减少30%,其耐旱能力、生长优势及产量的显著高于受体,但对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且苗蕾期适当水分胁迫,可达到较好的节水增产效果,为选育棉花抗旱新品种和优化灌溉方式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转基因棉花 新农棉1号 水分胁迫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专用燃煤热风炉自动加煤机研制

农业工程技术 2021

摘要:新疆日光温室冬季生产中燃煤热风炉需要工作人员每隔1~2个小时加煤一次,夜间工作人员无法正常休息,工作十分辛苦,而且每个工作人员所能管理的温室较少。为解决上述问题,团队研制出专门用于日光温室燃煤热风炉的自动加煤机,针对煤炭形状不规则、流动性差的特点,首创二级送煤辊自动加煤、振动落煤机构,从而实现了自动加煤机稳定、安全、加煤量可控的向热风炉中持续送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疆日光温室轻简型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新疆农机化 2021

摘要:针对南疆日光温室对水肥一体机高精度、低成本的需求,设计了一套轻简型水肥一体化系统。系统采用隔膜阀和大流量文丘里施肥器精准调节水肥比例,通过调节水路配置实现肥料自动化搅拌,减少固体肥料的不充分溶解。系统为水肥调控提供定时、远程、现场控制、集群控制等多种控制模式,方便用户按需控制。该南疆日光温室轻简型水肥一体化系统在不同水肥比例要求下,水肥配比精度高,运行稳定,可集群式作业,可实现精准水肥管控。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轻简型 集群控制 远程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还田棉秆腐解与土壤理化性质对氮肥施用的响应特征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棉花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氮肥处理对棉秆腐解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干旱区典型农业土壤-灰漠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不添加秸秆与氮肥(CK)为对照,设置无氮(0 kg/hm2)、低氮(N1:112.5 kg/hm2、N2:225 kg/hm2)、中氮(N3:450 kg/hm2)、高氮(N4:750 kg/hm2)5种氮处理水平.于2019年10月中旬将棉花秸秆打断为3~5 cm,以中等还田量施入18个小区.在1年的棉秸秆腐解期间,定期测定还田棉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pH、电导率.分析随着还田腐解时间的延长,棉秸秆主要成分含量与相应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添氮处理在腐解前期(第256 d)显著降低了还田棉秆木质素含量,而纤维素、半纤维素则在后期显著降低,木质素在腐解前期对氮肥添加更为敏感;棉秆在腐解前期,所有添氮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腐解后期降低,低氮处理(N1、N2)的有机碳含量最高;各处理间土壤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氮添加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与盐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棉秆的木质素、半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能加速棉秸秆腐解,而低氮处理(N1、N2)在加速秸秆降解的同时,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培肥土壤.

关键词: 棉秆腐解;氮肥;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疆无核白鸡心葡萄制干技术要点

农村科技 2021

摘要:无核白鸡心葡萄是近年来在南疆地区快速发展的优良鲜食制干兼用葡萄品种,随着南疆无核白鸡心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的不断增加,就地制干成为无核白鸡心葡萄果品的重要分销途径.本文对无核白鸡心品种特性、晾房结构、间接式太阳能干燥温室结构、葡萄采收、制干前准备、挂晾方式、葡萄干收获及分级销售等制干技术要点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新疆南疆地区无核白鸡心葡萄制干和葡萄干品质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葡萄;无核白鸡心;制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农田杂草治理的主要问题及防控建议

杂草学报 2021

摘要:新疆地处内陆,属典型的荒漠绿洲生态,各生态区杂草种群结构及危害种类差异较大,杂草的治理是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环节。目前,新疆农田杂草的防控主要依靠化学药剂。随着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在杂草防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化学除草剂的大量施用导致杂草种群演替及抗药性风险加大、除草剂的药害问题突出、智能化和机械化的防控技术有待提升、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不充分、杂草防控人才队伍不健全等。针对新疆农田杂草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持续开展农田杂草种群演潜动态的系统性监测;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加强棉花、小麦及玉米等农田杂草的抗药性及其抗性机理的研究;推广除草剂的药害诊断及治理技术;针对不同生态区,研究提出适宜的绿色防控技术;增加不同部门的协作及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不断增强新疆农田杂草的治理能力,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新疆 杂草 群落结构 抗药性 监测 防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花蚜虫-寄生蜂食物网结构的分子检测体系

植物保护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新疆棉花蚜虫-寄生蜂的食物网结构,通过设计新疆棉花蚜虫和寄生蜂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可以在物种水平上开展棉花蚜虫-寄生蜂食物网结构分析的分子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3个多重PCR检测体系(cMP1、cPriMP2和cHypMP3)和1个单一PCR(cSP1)检测体系,并应用建立的方法对采自库尔勒、阿克苏、昌吉的2 383头僵蚜样品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4个体系的灵敏度均较高,其中蚜虫cMP1体系的检出限为500 DNA拷贝数,初级寄生蜂cPriMP2体系的检出限为5 000 DNA拷贝数,重寄生蜂cHypMP3和cSP1体系的DNA检出限分别为500拷贝数和100拷贝数。该方法能够快速且准确地鉴定4种棉花蚜虫、4种初级寄生蜂和7种重寄生蜂,特异性良好。使用该方法对供试僵蚜样品进行检测并成功绘制出新疆棉花蚜虫-初级寄生蜂-重寄生蜂食物网,定量分析了不同初级寄生蜂对蚜虫的寄生作用及重寄生蜂与初级寄生蜂之间形成的食物网络关系。表明所建立的分子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评估不同种类寄生蜂在新疆棉花蚜虫种群控制中的生态功能,解析物种间的食物网关系。

关键词: 蚜虫-初级寄生蜂-重寄生蜂 食物网 物种特异性引物 分子检测 多重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