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塑料棚内甜椒栽培技术特点浅析
《北方园艺 》 1991
摘要:近年来,保护地蔬菜栽培得到了迅速发展。面积不断扩大,栽培品种不断增加,技术设备不断改进。但是,甜椒作为人们所喜欢的蔬菜,在保护地内特别是塑料棚内的栽培却起步较晚,其价格体系不尽合理是一方面,栽培模式不很成熟也是一个主要原因。露地和塑料棚内都有各自特定的生态环境,


寒地早粳杂交稻光温反应鉴定研究
《杂交水稻 》 1991
摘要:经连续3年对89份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杂交稻组合、骨干亲本和当地主栽常规稻品种的光温反应进行鉴定研究,初步明确了寒地早粳杂交组合的光温反应型,主要取决于亲本之一的恢复系,两者之间是极显著的正相关。且呈显性遗传。


大豆专用肥配方的研究
《土壤通报 》 1991
摘要:1986~1988年在全省大豆产区广泛布点进行田间试验,辅以盆钵试验.结果表明,黑土地区大豆施肥最佳N:P_2O_5为1:2,较磷酸二铵N:P_2O_5=1:2.6的效果要好.亩施有效养分6公斤,增产大豆20~30公斤,每公斤有效养分增产大豆5公斤左右.配施微量元素肥料后,每亩再增产大豆12公斤,效益显著.本试验为化肥厂生产大豆专用肥提供了技术配方.


中国黑龙江省具有种植过渡型小麦品种的生态条件
《耕作与栽培 》 1991
摘要:徐州17和丰产3号代表过渡型小麦品种。1983~1985年,在我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黑河进行的小麦生态试验证明,在一定的春播期中,它们能够抽穗、开花和成熟,实现完整的生活周期。从播种至成熟的生育天数和当地春型品种接近。田间温光条件可保证早期生育进程。与当地春型品种相比,过渡型参试品种的千粒重较高,单位面积产量有时也较高。黑龙江省具有种植过渡型小麦品种的可能性。


麦秸还田培肥土壤增产效应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1991
摘要:在草甸暗棕壤耕地设置麦秸还田定位试验。经过9年轮作施肥证明,麦秸还田有利于大豆、小麦生产,可为大豆、小麦田增加大量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性质,为大豆、小麦提供养分和二氧化碳,因而麦秸还田是改善大豆、小麦生育条件,增加产量的一项有效栽培措施。


关于我省水稻单产的剖析及提高单产的对策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一、我省水稻生产发展现状水稻是高产、稳产作物,是我省粮食上新台阶的重要突破口,近几年我省水稻生产发展很迅速,在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和稻作技术上都有很大提高和发展。1984年以来,我省水稻面积平均每年以百万亩速度增加,1988年水稻面积达829.4


大豆F_1代群体对孢囊线虫3号优势生理小种抗性遗传
《中国油料 》 1991
摘要:本试验采用两个抗孢囊线虫品系84—783、CN210与当地感病的大豆品种绥农6号配制成84—783×绥农6号和绥农6号×CN210二个组合,在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自然感染条件下,分析这些组合的F2代抗感病植株分离比例。结果表明,84—783、CN210的抗性基因对绥农6号的感病基因是隐性的,三对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控制84—783×绥农6号和绥农6号×CN210两个组合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


优良种质源—黄籽白菜选育及利用
《北方园艺 》 1991
摘要: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Rupr)原产我国,是十字花科芸苔属的一种蔬菜植物,其种子呈圆珠形,红褐色至褐色;或种子圆形而微扁,有纵凹纹,也有红褐色至深褐色;也有的报道为赤褐色,但其他颜色的大白菜种子,迄今国内外文献资料尚无报道。笔者于1965年在黑龙江省园艺所担当“十字花科蔬菜”采种和采种技术研究工作期


低湿地台田大豆机械化耕种技术研究
《大豆科学 》 1991
摘要:台田是低湿地抗涝的有效措施,本文报导了低湿地弃耕条件下台田大豆机械化的耕种技术,其中包括深松筑台,旋耕播种等技术环节和相应地配套机具。为低湿地开发和改变大豆低产面貌找到了有效途径。

